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有答案)

第26课《小石潭记》习题(ab卷,有答案)

26 小石潭记01 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D)A.篁竹(huáng)清冽(liè)幽邃(suì)B.为坻(chí) 为嵁(kān) 为屿(yǔ)C.参差(cēncī) 佁然(yǐ) 卷石底(quán)D.俶尔(shū) 翕忽(xī) 悄怆(qiǎo)(解析:D.“”的读音为“chù”)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鸣响(2)为.坻为,动词,成为,变成;坻,水中高地(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相当于“来”(4)影布石上,佁然.不动……的样子(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邃,深远(6)隶.而从.者隶,跟随;从,跟从3.区别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乐心乐之(以……为乐)似与游者相乐(逗乐)(2)而足肤皲裂而不自知(表转折)乃记之而去(表承接)(3)以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以其境过清(因为)(4)为为坻(成为,变成)全石以为.底(作为)4.按照下列提示填写恰当的语句。

(1)写小石潭周围美丽景色的句子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我隔着竹林,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鱼儿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嬉戏。

6.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8.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9.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0.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句子: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

理由:描写游鱼,动静结合,充满情趣;也表现了小石潭水的清澈。

11.文中第一段交代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与第二段一起描写潭中景物(水、石、树、鱼),第三段探寻潭水源流,第四段突出了潭上气氛,全文抓住了小石潭幽静(清幽、幽深、幽邃、寂静、凄清、冷清、冷寂)的特点。

12.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示例:作者感情由“乐”变“凄”。

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看到潭上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03 拓展阅读(淮安中考)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流,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积雨始霁①,溪上大声漎②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③。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④宛首而顾其侣。

援⑤石而登,俯视溶云⑥,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

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⑦”也。

”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

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⑧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⑨,要客九人饮于是。

日暮半阴,山风卒⑩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姚鼐《游媚笔泉记》)【注释】①霁:天放晴。

②漎:流水声。

③巂(guī):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④鬣(liè):马颈上的长毛。

⑤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⑥溶云:溶,融入。

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⑦沜:同“泮”,半月形的水池。

⑧何立端公:指何如宠。

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

“薑(jiāng)坞先生”指姚范。

⑨就:完成。

⑩卒:同“猝”,突然。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大石出潭中大石/出潭中14.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水尤清洌..(清澈寒冷)(2)乃记之而去.(离开)(3)被而名.之(命名)(4)要.客九人饮于是(同“邀”,邀请)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翼乎临于溪右。

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16.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游览小石潭的感受。

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后失意的孤凄之情。

17.【甲】【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

“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

【乙文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

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刚刚放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

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

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它的伙伴。

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

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

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

”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荫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

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

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

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

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

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

01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问题。

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

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又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

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

“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

02 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擒贼周氏夫妇,以渔为生,日出没风波。

一日,二豪贼相谓曰:“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于是窥周去。

周既去,二豪贼持刀近船。

周畜一犬,见之,狂吠。

妇闻声而出。

二贼跃上船,出刃胁之。

犬啮贼,以故贼不得脱身。

妇乘其无备,推堕一贼河中。

一贼为犬所啮,痛甚。

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是时夫方归,见状,即缚二豪贼至官。

【参考译文】有一对姓周的夫妇,靠捕鱼谋生,每天在风浪里作业。

一天,两个强盗互相说:“等到姓周的丈夫去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于是偷看着姓周的离开了。

姓周的一离开后,两个强盗(就)拿着刀靠近船。

周氏夫妇养了一条狗,看到了强盗,就狂叫着。

周夫人听到了声音就出来了。

两个强盗跳上船,拿出刀要胁迫她(把钱给他们),(其中一位)强盗被狗咬住,(所以)让强盗脱不了身。

周夫人趁他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把一个强盗推入河中。

一个强盗被狗咬着,非常痛。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这时姓周的丈夫正巧回来了,看到这情况,就绑着这两个强盗去报官。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A.周既.去(已经)B.于是窥.周去(偷偷观察、等候)C.一贼为.犬所啮(因为)D.是时夫方.归(正好)(解析:C.“为”的意思是“被”)4.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

(1)伺周之市,但留其妇时,吾可攫其金也。

等到姓周的丈夫去了市场,只留下他的夫人时,我们可以抢他们的钱。

(2)妇举刀欲劈之,贼色挠,跪而谢。

周夫人拿着刀想要砍向他,强盗脸上显出屈服的样子,跪下来认罪。

5.周氏擒贼大获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不用原文回答)(1)周夫人的智慧和勇敢,有胆识。

(2)他们家养的狗训练有素。

(3)周夫人的丈夫回来得及时。

03 名著阅读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常现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他没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的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健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老舍(作家)笔下作品中的人物祥子。

7.《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来形容人类的进步:“人类的进步实在太慢了”。

04 语言运用8.(天津中考)某班开展了“游在津沽”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