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防紫外衣服对UV防护能力
【摘要】为了了解我们平时所穿的衣服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选取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衣服面料作为试验样品,对其UPF和UVA值判断,确定其防紫外线性能。
【关键词】紫外线UPF UVA
1 前言
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0~420nm的总称,自然界的紫外线主要来自太阳,地表紫外辐射能量约占到太阳总辐射能量的3%~5%。
紫外线按其波长可划分为3个部分: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波长位于100~280nm之间,它几乎可全部被臭氧层吸收,所以对人的影响不大;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波长位于280~320nm之间,此类紫外线的极大部分被皮肤表皮所吸收,但几乎不渗入皮肤内部;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波长位于320~400nm之间,长波紫外线对衣物和人体皮肤的穿透性远比中波紫外线要强,可达到真皮深处,并可对表皮部位的黑色素起作用,从而引起皮肤黑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因而长波紫外线也被称为“晒黑段”。
由此可见,紫外线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长波紫外线UVA的作用。
在纺织品中,功能性防晒伞、防晒服装和防晒服饰等都是应运而生的防护紫外线产品。
但是我们平时穿的衣服裤子,都没有对防紫外功能提出要求,因此对非防紫外衣服做一个简单的分类,再分别用UV-1000F做紫外线性能评定,判断其防紫外能力。
2 测试原理
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仪的原理是:通过记录紫外线每个波段点对样品的透过率来
计算紫外线辐射量,再计算出样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UPF: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纺织品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通过UPF值对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的定量作出判定。
3 测试方法
随机取一批服装面料作为试样,通过UV-1000F按GB/T 18830-2009的方法去测量各个面料的防紫外性能。
按照判断标准,当样品的UPF>40,且T(UVA)AV<5%时,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按GB/T 18830-2009测试方法,对各个面料测试结果如下表一:
表一
表二(不同种类衣服防紫外合格率)
表三(不同厚度衣服防紫外合格率)表四(不同颜色衣服防紫外合格率)
4 结果分析
对33个样品做了防紫外性能评定(样品从国家面料馆西樵分馆随机选取),其中有18个是具有防紫外性能的,有15个样品是不具有防紫外性能的(表一)。
从结果看来,我们一般到市面上选购的服装本身都已经具备一定的防紫外线功能,其防护能力的强弱与面料的厚度和颜色有很大关系。
从表二看来,西服面料、T恤面料和牛仔面料因为其面料比较厚,而且颜色也比较深,因此其防紫外能力都比较好;而一些女装面料、雪纺面料都是以轻薄位住,因此其防紫外能力一般较差。
从表三看来,衣服的厚度对衣服的防紫外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越厚的衣服其防紫外能力就越好,反之亦然;从表四看来,衣服的颜色同样对衣服的防紫外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颜色越深的衣服,其防紫外能力也越好,反之亦然。
另外,从表一还可以发现,梭织类面料和雪纺类面料的防紫外能力都比较差,原因在于这些面料的透光性较强,这些织物的组织结构决定了它们的空间几何学状态和多孔性,越紧密的织物,阻挡光线能力越好,其紫外保护性能越好。
5 结语
紫外线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太阳射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大气受到污染,臭氧层受到破坏,使得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紫外、红外等光波辐射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对于我们日常穿着的服装来说,如果本身就具备良好的吸收紫外线能力,对我们身体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在夏天紫外线辐射最强的季节只是为了透气舒服,而选择一些轻薄的衣服,让我们的皮肤经常暴露在阳光之下,是很容易引起皮肤疾病的。
因此在选择夏季需要外出活动时,选择衣服既要兼顾轻薄透气,也要兼顾防紫外的功能,尽量选择多层的轻薄衣服,或选择一些编织较为紧密的衣服。
针对日常消费者在选购衣服时,对面料的检测条件有限,本文根据消费者自身带有的检测能力:肉眼和手感,分析根据肉眼和手感所能分辨的衣服厚薄和颜色深浅,对防紫外能力
的影响,为消费者选购衣服提供参考。
纤维种类、颜料种类、染料种类和染整方法已经被证明对面料的防紫外能力有影响,由于实验资源有限,本文并没有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试验和讨论。
可参考《纺织品的防紫外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里面会有关于此点的讨论。
参考文献
1 GB/T 18830-2009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2 董激文,紫外线透过率测试仪的应用,纺织标准与质量,2010,4
3 王妮,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及其影响因素,中国个体防护装备,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