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分体系热力学
1、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蒸汽压降低 。
2、“在1θp 下,有0.002mol 的气体溶解在1000g 水中,当在相同温度下压力增大为2θp 时,就有0.004mol 该气体溶于1000g 水中”描述这一实验规律的定律是 亨利(Henry )定律 。
4、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公式f m ⋅中,m 所代表的是稀溶液中f T K Δ= 溶质的质量摩尔浓度 。
6、25℃时,0.01m 糖水的渗透压为π1,0.01m 食盐水的渗透压为π2,则 π1<π2 。
7、若要使CO 2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最大,应选择的条件是 低温高压 。
8、理想溶液的通性是: 000V H S G Δ=Δ=Δ>Δ<混合混合混合混合0 。
9、在讨论稀溶液的蒸汽压降低规律时,溶质必须是 非挥发性物质 。
11、25℃时A 和B 两种气体在某一溶剂中溶解的亨利系数分别为k A 和k B ,且知
k A >k B ,则当A 和B 压力相同时在该溶剂中所溶解的量是 A 的量<B 的量 。
10、对于A 和B 两种液体,在1θp 下,纯A 的沸点较纯的B 的沸点为高。
当A 和B 组成二元溶液时具有一恒沸混合物,则对于该恒沸混合物,其呈平衡的气相组成y 1与液相组成x 1之间 y 1=x 1 。
11、苯和甲苯能形成理想溶液,在20℃时,当1mol 苯和1mol 甲苯混合时,过程所对应的G Δ是 -3377J 。
23、在20℃时,将压力为θp 的1mol 气态NH 3溶解到大量组成为NH 3:H 2O=1:21的溶液中。
已知此溶液上NH 3的蒸气分压为27mmHg ,则该转移过程的为G Δ -8130J 。
26、0.005mol/kg 的硫酸钾水溶液其沸点较纯水的沸点升高了0.0073℃,已知水的质量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K f 和沸点升高常数K b 分别为1.86及0.52,则该溶液的凝固点(以℃表示)为 0.00731.86C 0.52
−×° 。
27、在T 时,某纯液体的蒸气压为88mmHg ;当0.2mol 的一非挥发性溶质溶于0.8mol 的该液体中应形成溶液时,溶液的蒸气压为40mmHg 。
假设蒸气是理想的,则在该溶液中溶剂的活度系数是 0.568 。
28、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已知在100℃是纯液体A 的蒸气压为1000mmHg ,纯液体B 的蒸气压为500mmHg ,当A 和B 的二院溶液中A 的摩尔分数为0.5时,与溶液平衡的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是 2/3 。
29、溶剂服从拉乌尔定律及溶质服从亨利定律的二元溶液是 稀溶液 。
26、常利用稀溶液的依数性来测定溶质的分子量,其中最常用来测定高分子溶质分子量的是 渗透压 。
27、已知环己烷、醋酸、萘、樟脑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K f 分别为6.5、16.60、
80.25及173,今有一未知物能在上述四种溶剂种溶解,欲测定该未知物的分子量,最适宜的溶剂是 樟脑 。
35、40℃时纯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是纯液体B 的21倍,且A 和B 能形成理想溶液。
若气相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相等,则液相中A 和B 的物质的量分数之比B A x x :应
该为 1:21 。
f (溶质饱和蒸气逸度) A B 1=m →B x
图1 36、由A 和B 组成二元溶液,
以稀溶液为参考物系,以质量摩尔浓度m 表示组
成时,溶质的标准态相当
于图1上 1点 。
39、在15℃时,纯水的蒸气压
为12.788mmHg 。
当1mol
的不挥发溶质溶解在
4.559mol 的水中形成溶
液时蒸气压4.474mmHg ,
则溶液中和纯水中水的
化学位之差θ11μμ−为-2515J 。
34、氯仿(1)和丙酮(2)形成的非理想溶液,在T 时测的总蒸气压为220.5mmHg ;
蒸气中丙酮的物质的量分数y 2=0.818,而该温度纯氯仿的饱和蒸气压为221.8mmHg ,则在溶液中氯仿的活度a 1为 0.181 。
44、人的血浆可视为稀溶液,其凝固点为-0.56℃;已知水的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K f 为1.86,则37℃时血浆的渗透压为 7.65θp 。
46、已知35℃时纯丙酮的饱和蒸气压为323mmHg ,当氯仿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30
时,测得丙酮-氯仿二元溶液上丙酮的蒸气压为200.8mmHg ,则此溶液 对丙酮为负偏差 。
47、在298K 时,向甲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的苯-甲苯的1mol 理想溶液中加
入微分量的纯苯,则对每摩尔的苯来说其
2270/07.618/G J mol H S J K Δ=−Δ=Δ=⋅、、mol 48、在298K 时,将0.4mol 苯与0.6甲苯混合形成理想溶液,则对每摩尔溶液此
过程的1667/0 5.595/G J mol H S J K mol −Δ=Δ=⋅、、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