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社会学第五章 社会群体

现代社会学第五章 社会群体


7
4.社会学家的观点 以F. Ma ill为代表的社会学家认为,社会规范是由历 史沉淀下来的行为与活动的标准,是人们以交换为目的 建立的行为准则。在人类社会历史中,人们需要一系列 规范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们与社会之间各种错综复杂 的关系,规范就是人类为了满足需要而建立或自然形成 的,是价值观念的具体化。比如,约定俗成的风俗,明 文规定的法律条文、群体组织的规章制度。各种规范之 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共同调整着人们之 间的各种社会关系。
9
(三)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 根据社会规范的控制手段和产生的历史顺序,可以 将社会规范划分为习俗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纪 律规范和法律规范。但无论是哪种规范,都有其共同的 特征: 1.标准性 社会规范规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哪些行为是可取的、 必不可少的和应予以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有 害的和应予以禁止的界限,它为人们的社会行为提供了 模式和标准。
11
3.导向性 规范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引导作用是在 人们将他人的行动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的过程中实现的。 人们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过程中,都会以他人遵 守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后果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通 过与他人行为的比较,估计自己行为与社会要求行为的 偏差,同时预见社会和团体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态度, 预见到对自己行为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这种方式,人们 不断地将与自己有关的社会规范内化为一种信念,当人 们运用规范时,就会不自觉地根据积累的关于规范的奖 惩知识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这种导向性有一定的灵 活性,它可以使人们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发挥出自 己的主动性、创造性。
2
(二)社会群体的特征 那么,群体是如何形成的?它与一般的聚集有何区 别? 街上一些人偶然站在一起,或者同一机舱的旅客是 群体吗?回答是否定的。但如果这些人或这些旅客是同 一单位的,他们就可视为一个社会群体。这是因为,偶 然相聚在公共场所的人,没有任何明确的目标,从心理 学意义上说,根本不能算是一个群体。而一个单位出去 旅游的人们,却有共同的目标。可见,群体目标是群体 构成的前提条件。
3
首先,要变成社会群体,必须让自觉的个性消失, 感情和思想转向一个方向。 其次,是群体精神统一律。要对群体心理做出精确 的描述并不容易,它的组织有种族和构成方式的不同, 因而支配群体的刺激因素的性质和强度也有所不同。 第三,当群体精神统一规律开始发生作用时,集体 心理开始形成。集体心理形成于心理群体之中,与个体 心理有很大不同。
6
3.行为科学家的观点 以R. Gwin & P. Norton为代表的行为科学家也认为 社会规范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有的行为规则和标准。 与心理学家的观点不同的是,行为科学家们从人的行为 和激励的角度来研究社会规范,认为规范比价值或理想 更具体,是一种可以制定出来让人遵守的标准。比如, 诚实是一种普遍的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是规范,只有在 特定的情况下确定诚实行为的各项标准才是规范。人们 为什么会遵循规范?心理学家认为是靠群体内部的感情 或情绪的传染,行为科学家认为规范一般因外部的奖励 或惩罚而发生作用。
8
(二)社会规范的本质 关于社会规范的本质,不同的学派有不同的观点。 功能主义学派(the school of functionalist)认为,社 会规范是对一种共同意见与共同价值观的反映,这种共同 的价值观在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并形成共同的价值体 系,每个人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学习他所在群体 的文化,通过这个方式,去掉生物性,变成社会人,规 范对人的社会化过程是必须的,规范通过适应社会系统 某种需要而对社会系统的功能起作用。虽然规范由于体 现了一种共同的意志与共有的价值而具备某些功能,但 人们违反规范也会受到惩罚,这一点功能主义学派并未 提到。事实上,规范可视作人们之间的一种契约关系。
10
2.强制性 社会规范具有强迫人们遵守的约束力,它的实施机 制是社会压力机制。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或团体 会把既定的社会规范传授给每一位社会成员,并且根据 他们履行这些规范的表现来执行奖励或惩罚。社会和团 体有权接受或拒绝个人的要求,从而来控制它的成员, 强迫人们接受和遵守这些规范。各种社会规范的性质不 同,它强迫的性质、范围、程度也会不同。比如,法律 规范的强制程度就比习俗规范的强制程度大。不同的规 范实行相应的裁判方式,使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 或付出代价。
4
二、群体的行为规范
规范(norm),来源于拉丁文‚norma”,本义指木匠手 中的‚规尺‛,后哲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把它用来研究人的 社会行为,将它作为人的行为标准,因而它便作为一个特 定的概念——社会规范(social norms)固定下来。然而, 关于社会规范概念的定义、本质,却有许多种说法。
5
第五章 社会群体
社会群体是各类人群联合体,角色和身份是社会群 体和组织最典型的组成要素。社会群体是人们相互联系 的独特模式,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对社会群 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 群体两种表现形态,初级群体主要指家庭和小群体,是 本章要论述的重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第一节 社会群体理论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和特征
(一)社会群体的涵义 所谓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互动或社 会关系结成的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 对社会群体概念的认识,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大致 可概括成三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群体是一个狭义的概念,主 要指人际关系亲密的初级群体或小群体,如家庭、邻里、 伙伴等。
(一)概念的界定 1.哲学家的观点 美国哲学家Th· 库恩认为,规范(即范式)也就是 群体成员共有的一整套规定,群体成员的共有信念和价值 标准由它决定,即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及价值观是由社 会规范决定的。 2.心理学家的观点 以R. Corsin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社会规范应被视 作一种社会行为规则,它由评定社会群体成员行为的各项 文化价值标准组成,规定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 为是不可接受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