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全部文言文知识梳理重点易混点

初中全部文言文知识梳理重点易混点

文言文(一)文化常识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是孔子之孙孔jí的再传弟子,儒家代表人物。

2、《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

韩非,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战国七雄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师从荀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后世称“韩非”或“韩非子”,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

4、《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5、《列子》(又名《冲虚经》)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6、《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共20篇,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论语》首创语录体)。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门人所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五经”指(即《诗》《书》《礼》《易》《春秋》)7、《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记述齐国晏子言行的散文作品。

其中记录了不少有关晏子的轶闻趣事。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8、《战国策》国别体。

最初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整理,始取名为《战国策》。

共12策, 33篇.,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的人物言论。

10、《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编年体史书,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课文《曹刿论战》11、《水经注》是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的著作。

作者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

《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12、蒲松龄:清朝文学家,中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著有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郭沫若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老舍评价“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13、《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是一部记述魏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14、《淮南鸿烈》又名《淮南子》、《刘安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道家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15、《乐府诗集》宋代郭茂倩编辑的,是一部最为完备的乐府诗总集,现存100卷,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收集汉至唐五代时期的乐府民歌、文人作品和先秦歌谣,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按其曲调分为十二类。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就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

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

后人称这些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课文《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陌上桑》。

《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16、《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

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等。

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17、《资治通鉴》简称《通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

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涵盖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字君实。

18、《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编成于春秋时代。

先秦称为《诗》,或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列入“五经”之首。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雅”是是正统的宫廷乐歌。

(160篇)“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小雅”则是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

(105篇)“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40篇)19、王安石,宋朝。

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

封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宋徽宗时追封为舒王。

故世人又称王荆公、舒王。

20、《马说》选自《韩愈文选》。

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21、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田园诗派创始人,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作品平淡自然,出于真实感受。

2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唐朝;23、《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元公”是周敦颐死后的谥号。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4、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文章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诗);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词);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2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6、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7、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课文《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28、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

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

29、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30、曾巩:字子固,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重点课文梳理1、《与朱元思书》(南朝文学家吴均《艺文类聚》)●借景抒情。

借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鄙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2、《马说》(唐朝韩愈《韩愈文选》)●托物寓意,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做了辛辣的讽刺和控诉。

3、《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柳河东集》●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孤凄悲凉的情感。

●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4、《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范文正公集》)●本文借题发挥,含蓄委婉地规劝友人,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

●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炉。

●对比。

将“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的不同心境作对比,是为了引出下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

5、《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欧阳修散文选集》)●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句式:骈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6、《出师表》(三国诸葛亮)●表达方式: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

●提出三条建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陆游称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包含着创业维艰的思想,表达了作者对刘备忠贞不二的感情,愿意与他患难与共。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借战争论述“王道”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

●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同:两则短文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方法。

异:两文提出论点的方式不同:第一则在开头提出论点,然后对论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第二则在结尾揭示论点,不再对论点进行解说。

8、《庄子》故事两则(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第一则讲故事用意:庄子将自己比作鹓鶵,将惠子比做鸱,把功名利禄比做腐鼠,即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无端猜忌别人的丑态。

庄子没有直接痛斥惠子,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绕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故事很富有趣味性:1、故事发展常常出人的意料;2、人物形象形成鲜明对照;3、比喻巧妙贴切。

●第二则: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9、《诫子书》(三国诸葛亮《诸葛亮集》)●主旨: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须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10、《曹刿论战》(《左传》春秋时期左丘明)●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

●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进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成语:一鼓作气----趁情绪高昂时把事情做完。

(三)容易混淆古代作者及几部重要作品语录体:《论语》国别体:《战国策》纪传体:《史记》《三国志》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笔记小说:《世说新语》顺序如下:春秋、战国、汉(西、东)、三国、晋(西、东)、南北朝(南、北)、唐、五代、宋(北、南)、元、明、清春秋:孔子(儒家)、晏子战国:孟子(儒家)、墨子(墨家)、庄子、列子(道家)、韩非(法家)。

豪放派与婉约派并为宋词两大词派。

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田园诗人:陶渊明、王维、孟浩然,常建、韦应物、刘长卿等。

唐朝四大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