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班型分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
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您现在报名可以参加今年和明年两年的),授课老师是人大的教授(也会请海文海天的教授结合讲课)。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总课时来规划,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你的进度来安排,第一次上课后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数学我们请的是北理工的教授一对一讲(这个是其他机构请不来的),专业课请的是你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研究生助教和北大博士结合授课(这个也是近几年我们独家尝试的非常合理的方式)。
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参考书目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肖前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中国哲学概论》张立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中国哲学智慧》(第二版)向世陵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分数线学院简介中国哲学学科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外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方向。
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迄今在中国哲学范畴与专题、儒家哲学与儒释道关系,宋明理学,近现代哲学,传统哲学文献,中国哲学与文化,中国哲学与东方哲学比较等研究领域中居于国内外领先地位。
本学科组成人员实力雄厚,经验丰富,梯队结构合理、已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科研队伍。
本学科教师所撰写的学术专著、编撰的教材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多次获奖。
本学科有着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亚洲、北美、欧洲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教研室简介中国哲学教研室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院)最早成立的教研室之一,有优良的教书育人传统。
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布局和梯队搭配合理。
现有专任教师9名,其中教授7名(张立文、宋志明、向世陵、姜日天、彭永捷、干春松、扬庆中),副教授1名(罗安宪),讲师1名(温海明)。
90%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所有教授均为博士生指导教师。
本教研室承担了包括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教师简介(2001-)张立文,男,1935年4月生,1984年国务院特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迄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主编各类学术著作40多种。
其《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朱熹与退溪思想比较研究》、《和合学概论》、、《和合与东亚意识》、《中国学术通史》等学术成果,在学术界有非常大的影响。
多项成果获北京市、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国家社科优秀成果奖,并获退溪学国际学术奖。
宋志明,男,1947年4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
主要研究成果有《现代新儒家研究》、《熊十力评传》、《贺麟新儒学思想研究》、《冯友兰学术思想评传》、《中国传统哲学通论》等20余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曾获新闻出版署第三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成果三等奖,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孔子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向世陵,男,1955年1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
主要研究成果有《儒家的天论》、《中国哲学范畴丛书·变》、《善恶之上:胡宏·性学·理学》、《中国学术通史·魏晋南北朝卷》、《理气性心之间:宋明理学的分系与四系》等多部专著,主编《中国哲学智慧》、《智慧的故事》等教材。
发表论文70多篇。
曾获教育部、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多项优秀科研成果奖。
曾赴德国莱比锡大学、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进行访问研究。
姜日天,1948年9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韩国儒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实学会理事,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兼职教授,香港中国文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国际版编委。
哲学博士。
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朝鲜朝后期北学派实学思想研究》、《君子国智慧》等专著、合著、译著十余部。
《韩中牧隐李穑研究》(译著)、《朱德海》在韩国翻译出版,《四端七情论研究》(译著)在台湾出版。
曾赴韩国、日本、台湾、澳门等地大学、研究院所访问和讲学。
彭永捷,男,1969年6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1997年起在中国哲学教研室任教。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研究员。
著有《朱陆之辨——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等专著,获1999年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领域:宋明理学。
著有《朱陆之辩——朱熹陆九渊哲学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等。
杨庆中,男,1964年1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国际易学联合会副秘书长。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要研究成果有《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周易与处世之道》、《周易经传研究》等专著,并参与多部教材编写。
发表论文数十篇。
其《二十世纪中国易学史》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周易经传研究》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并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目前在夏威夷大学访问研究。
干春松,男,1965年3月生,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动态》杂志主编。
现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华孔子学会秘书长。
主要致力于近现代哲学和儒家思想的研究,提倡制度儒学的研究思路。
主要研究成果有《制度化儒家及其解体》,《制度儒学》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参与多部教材编写。
先后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天主教大学、美国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
罗安宪,男,1960年4月生,哲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哲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秘书长,孔子研究院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儒学论坛》的实际执行人。
研究方向为先秦哲学和道家哲学。
主要学术成果有《虚静与逍遥——道家心性论研究》、《老庄哲学精神》、《审美现象学》等学术专著,主编《中国孔学史》,出版学术讲座音像资料《老子:管理哲学》、《庄子:逍遥人生》两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韩国首尔大学访问学者并曾赴多个国家进行交流。
温海明,男,1973年3月生,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博士。
承担中英文双语讲授中国哲学、比较哲学系列课程。
在各类学术刊物与同仁学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多篇。
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与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北大出版社海外儒学研究丛书副主编。
美国哲学学会(APA)、北美中国哲学家学会(ACPA)、国际中国哲学学会(ISCP)、国际中西比较哲学学会(ISCWP)等哲学学术团体成员。
受邀参加中、美、台中英文国际学术会议二十余次。
林美茂,男,1961年生,毕业于日本爱智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学术领域包括古希腊哲学,日本哲学,公共哲学。
学术兼职有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爱知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哲学会会员,中华日本学会理事。
著有《灵肉之境——柏拉图哲学人论思想研究》(2008)。
学术论文有“哲人看到的是什么?---关于柏拉图哲学中‘观照’问题的辨析”、“全球化视阈中公共哲学的构筑---以日本的公共哲学研究为中心”等多篇。
研究生、博士生专业简介中国哲学专业是国家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培养从事中国哲学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涵盖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外哲学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等多个方向。
本专业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创立,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已形成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科研队伍,开设课程涵盖整个中国哲学研究领域。
现有专任教师9名,包括张立文教授、宋志明教授、向世陵教授、姜日天教授、彭永捷教授、杨庆中教授、干春松教授、罗安宪副教授、温海明讲师。
所有教授均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
本专业教师承担了包括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其所撰写的学术专著、编撰的教材及发表的高质量论文,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并多次获奖。
本专业有着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学术联系,与亚洲、北美、欧洲等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学术交流。
本专业每年面向国内外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学者,并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于从事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相关的文化、传媒、管理等部门的工作。
考研经验一、自我介绍本人考研经验十分丰富,对考研专业课的重点难点有很深的把握,我在考研期间收集过大量的考研资料,对考研做过很深的研究,所以十分了解中国人民大学哲学考研的出题重点,并且我以优异成绩一战便考上研究生,除此外我也有很丰富的考研辅导经验,进行过多次的辅导,能够给学生提供很大帮助。
本人专业课成绩优异,综合成绩排名靠前。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考研复习经验。
二、初试1.政治(9月底-12月)因为我大三暑假先实习,然后回家了一个月,所以九月底回校才开始复习政治,每天上午大概看两个小时,只有到十二月中旬以后,每天上午全都用来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