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业的发展练习题附答案
1.《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
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
”《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
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
”材料反映了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D
解析由“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可知,宋代昌南镇改为景德镇,故A项是对材料
的曲解。
材料并没有指出陶玉者的身份,B项错误。
材料仅强调景德镇的由来及其瓷器名
扬天下的原因,并没有指出瓷器的销售状况,C项错误;陶玉者持瓷器入关中地区,以假玉器的名义进贡给朝廷,希望借官府的名义提高该瓷器的知名度,故D项正确。
2.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
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反映了区
域经济的发展特色,A项正确。
织造和浆染都属于纺织业,都满足了人们对服装的市场需求,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手工技术水平和抑商政策的信息,C、D两项错误。
3.在西方人眼中,两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瓷器,五百年前中国文明的“象征”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
自然经济长时间内没有实现根本性突破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手工业发展水平
领先世界对外贸易一直居于出超地位
A. B.
C. D.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两千多年来作为中国文明“象征”的都是传统的手工制品或农产品。
这表明古代中国手工业水平较高,但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自然经济长期内并未实现根本
性突破,故C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4.宋代的温州地区“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
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
B.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
C.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温州手工业的区域分工
D.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较大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不正确”,材料“温州成为当时著名的纺
织品和漆器生产中心”说明温州成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之一,故A项说法正确,排除;材料“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表明手工业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故
B项说法正确,排除;温州不产相关原料但能成为相关产品生产中心之一,关键在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说法正确,排除;材料表明手工业生产受自然资源分布的影响不大,故D项
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5.苏州盛泽镇上机坊中的机工、曳花在提花织机的高架上“提花”的工人多达几千人。
乾隆《盛泽志》称:“中元夜,四乡佣织多人及俗称曳花者约数千人,汇集东庙升明桥,
赌唱山歌,编成新调,喧阗达旦。
”材料中的“机坊”属于
A.民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官营手工业
D.工场手工业
答案D
解析根据“四乡佣织多人”可知,机坊中使用的机工和曳花是雇佣工人,人数多达
几千人,规模较大,机坊的经营形式属于工场手工业,故选D项。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
业规模较小,排除A、B两项;官营手工业虽然规模较大,但不存在雇佣关系,排除C项。
6.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
北宋景德年间,其生
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
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
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
仍享有崇高声誉。
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
嘉靖至万历年间,
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
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
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
——据叶
材料二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
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
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
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
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
后来受工业化冲击,令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
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艺,他们将原厂改为博物馆,专门保存模具,300年的石膏模具至今无一缺失,随时能重新制出原汁原味的梅森瓷器。
梅森瓷器经久不衰,根源在于对质量一丝不苟的奉守,也离不开一万多种绚丽的色彩
和精细的浮雕。
全球瓷厂中,梅森最早建立了自己的绘画艺术学校,工艺师要完成近4年
的技术与艺术教育和10年的经验积累才能上岗。
梅森,300年来一直贵为欧洲瓷都,是与严谨的梅森人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分不开的。
——据蒲缇《梅森:300年的白金盛宴》等
1据材料一概括景德镇发展成为“瓷都”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一、二说明,与景德镇相比,成就梅森瓷业300年辉煌的独特之处。
3综上,任举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案例,就其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阐述你的见解。
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答案1主要因素: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商品经
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如创建御器厂、改革工匠制度。
注重借鉴和改
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注重核心产品的开发,如青花瓷。
2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如保护模具;重视技术专利和品牌保护,如申请专利和蓝剑商标沿用至今;重视人才培养,如建立专门学校。
3要求: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联系。
解析材料一反映了宋元明清时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程;材料二反映了梅森瓷器的发展与创新。
第1问,主要从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地理环境、原料、工艺、组织形式、官府支持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第2问,材料二中梅森瓷业的辉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技术性的“保护手工技艺”“掌握制瓷专利”“培育专门技术人才”等,也有观念的更新,即“坚守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
第3问,可就四川的“川剧”“变脸”等艺术作为案例,见解应与所举案例形成合理的联系,言之有理即可。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