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 (教师用 )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 [答案] B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A 、今君乃亡走燕 B 、嬴乃夷门抱关者C 、旬乃还第D 、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2、 “是 ”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DA 是天下之大贼也B 是胜之舍人也C 是吾剑之所从坠D 不知木兰是女郎3、 “则 ”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CA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 、故木受绳则直C 、此则楼之大观也D 、位卑则足羞 4、 “即 ”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 A A 、梁父即楚将项燕B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 、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 ,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 ……者,……也。
6、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 “为”表示判断。
7、 此则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 “则”表示肯定判断。
8、 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的都是山。
形式:用 “皆”表示判断。
9、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答案]这不是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 “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 AC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 受制于人 答案] A12 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 (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 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D )A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 •不拘于时,学于余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 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
1. 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A 败师于崤 C 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11 A 同舍生皆被绮绣B 恐为操所先 D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B 而为人积威之所劫A.1 、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 A 和C,B 和D。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尝五战于,二败而三胜C.有如此之势,而为人积威之所劫D.齐人勿附于16、下列句子有A 判断句,B 被动句,C 宾语前置,D 介词结构后置,E 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标上序号注明。
是省略句的,要补出省略成分。
属两种句式的,同时写出。
①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也。
(A)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③不拘于时,学于余。
(B D)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D)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E)③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E)17、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C)。
A.时人莫之许也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18、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③•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④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19、选出下列各句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舍簪笏于百龄应该是借代,“簪笏”官吏所用之物,这里指代官职。
A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B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 •振长策而御宇,吞二周20、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画线部分相一致的一项是(C )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童子何知C 纤歌凝而白云遏D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21、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 •不拘于时,学于余C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宾语前置)22、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一句解释正确的一项是(X )。
A.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
我没能看出他聪明。
B.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不跟老师学习,这是把大的方面放弃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却跟老师学习,这只是小的方面学习。
我看不出这种人是明白事理的。
C. 不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以他为老师,或者不以他为老师,这是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放弃。
我没能见到他的明白事理。
D. 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或者学习,或者不学习,大的方面放弃小的方面学习。
我怎能看出他聪明呢?下列各句中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BCD都是被动句。
A.激昂于大义被义所激 B •激于义而死焉被义所激而赴死。
C.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远近的人容纳。
D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A.激昂大义B.激于义而死焉C.不能容于远近D .周公之逮所由使也24、下列疑问句不表示反问的一句是( C )。
A. 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谁为哀者?D .安能屈豪杰之流发其志土之志哉?2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B)这是考倒装句的,B没有倒装,其它都有。
A、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长安君何以自托于?D、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三在后面的括号标出句式类型(写序号)。
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谓倒装E、省略句F、介宾短语后置G、主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 )2、大王来何操?(C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 )4、是以后世无传矣。
(C )5、而君幸于王。
(B )6、惟你是问。
(C )7、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B )8、沛公安在?( C )9、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晋。
(A )10、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A E )11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
(B )12、微斯人,吾谁与归?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C )1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B )14、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B )15、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C )16、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C )17、项王则受璧,置之(于)座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于)地,拔剑撞而破之。
(E )18、遂率子荷担者三夫。
(D )1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A )21、我为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A )22、穆公使(人)视客馆。
(E )23、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
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
(E )24、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G )25、战于长勺(F )26、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D )2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将军战(于),臣战(于)。
(E )28、当立者乃公子扶。
(A )29、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D )30、杞子自使(人)告于。
(E )31、于是集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D )32、至则无所用,放之(于)山下。
(E )33、惟余马首是瞻。
(C )、句式判断1、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月出于东山之上。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D.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2、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何为其然也?B.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C.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D. 沛公安在?3、下列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不拘于时,学于余A、申之以孝悌之义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为天下笑者,何也?D、三人行,则必有我师4、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固一世之雄也。
C.非我也,岁也。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C.不能容于远近D.此亡之续耳。
6、从句式角度看,对下列两组句子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也。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④客有吹洞萧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7、从句式角度看,写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不同的是()A、聚之B、将军战,臣战C、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D、戍卒叫,函谷举。
8、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此非孟德之诗乎?B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D 、是社稷之臣也。
)B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A 、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C 、吾属今为之虏矣!11、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妪,先大母婢也。
A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 、大王来何操?12、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凌万顷之茫然 A 、铸以为金人十二C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13、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A 、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C 、金城千里 14、 下列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 、而耻学于师 C 、渺渺兮于怀 15、 下列句式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 、族者,也,非天下也。
C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16、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C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二、翻译并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 君何以知燕王?2、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豫州今欲何至?4、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5、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6、 会于西河外渑池。
7、 未之尝闻。
8、 以为莫己若也。
9、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0、 何以自托于?二答案1、 D 例:判断句A.介词结构后置句B.被动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D.判断句2、 B 例:宾语前置 A.宾语前置B.被动句C.宾语前置D.宾语前置3、 C 例:被动句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定语后置C 被动句4、 A 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判断句C.判断句D .判断句5、 B A 、介词结构后置句B 、省略句C.被动句D .判断句 & A ①②判断句③.介词结构后置句④定语后置7、D A 、聚之(于)B 、将军战(于),臣战(于)B 、而又何羡乎?而今安在哉? D 、徘徊于斗牛之间 ( )B 、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而迁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