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岁以前要做的22件事_第11章 塑造良好的性格

18岁以前要做的22件事_第11章 塑造良好的性格

对于18岁以前的青少年来讲,良好的性格,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道,让自己和他人同受鼓舞和启迪。

而不良性格则可能把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引上歧途,让自己和他人同陷痛苦和沉沦。

所以,一个好性格,对人生至关重要。

一、了解青少年的性格形成过程人的性格形成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心理学家将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

每个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发展任务。

下面简要介绍他提出的6个阶段的品质:(1)基本信任与基本不信任。

该阶段为从出生到2岁的儿童,该阶段的儿童需要成人照顾。

如果父母能够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则儿童就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否则,儿童就会产生不安全感。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这种基本信任感是儿童形成健全性格的基础,为以后的性格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果儿童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这一阶段的危机就得到了较好的解决。

这样,儿童就容易形成敢于冒险,不怕失败的品质。

如果没有形成信任感,则儿童往往只能着眼于当前的事物,缺乏灵活性,长大后难以同其他人建立起信任的人际关系。

(2)超越羞怯和疑虑。

该阶段是儿童早期,从2~4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自主性。

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发展,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加,儿童产生了尝试自己去活动的需要。

我们教育儿童时,不能听之任之,同时也要给他们一些自由。

过多的限制和批评容易使儿童感到羞怯,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让儿童的自主性超过羞怯和疑虑,这有利于儿童在性格中形成良好的品质。

(3)增强主动性。

该阶段是学前期,从4~7岁。

主要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自主性。

处于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探索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倘若儿童的探索能够得到家长的赞赏,其主动性往往发展得较好。

如果常常受到否定,就会缺乏主动性,有内疚的感受。

当儿童主动性超过内疚时,便可以在性格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目的性。

游戏是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活动。

在游戏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而有助于认识社会,扩大眼界。

(4)勤奋与自卑。

心理学家认为,该阶段为学龄期,从7~12岁。

他们受到家庭和学校两方面的影l向,学习成为主要的活动。

儿童在这个阶段“体验着以稳定注意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工作的乐趣”。

儿童可以从中体验一种勤奋感。

如果勤奋超过自卑,就会在儿童的性格中形成一种良好的性格品质,即能够在完成任务中灵活自如地利用个人的聪明才智。

假如不发展这种勤奋感,则儿童就会对自己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缺乏信心,从而产生自卑感。

一个自卑的学生,遇到一个好老师,可以提高学业成绩。

所以,他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勤奋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5)获得自我同一性。

这个阶段从12~|8岁。

通过前面四个阶段,孩子知道了自己是什么,可以做什么,知道了自己能够担当的角色。

如果儿童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全部信息,为自己确立生活策略,说明他已经获得了自我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对发展儿童健康的性格是十分重要的,同一性的形成标志着儿童期的结束和成年期的开始。

假如在这个阶段没有获得自我同一性,就会产生角色混乱,不能正确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

也就是说,不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及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一旦青年获得自我同一性后,就会形成忠诚的性格品质。

(6)亲密感与孤独感。

这个阶段称为成人早期,从18~25岁。

只有建立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才会形成亲密感。

如果亲密感超过孤独感,就会在人格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品质,即爱的品质。

一个没有建立自我同一性的人,经常担心自己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会丧失自我。

所以他们不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久而久之,便形成孤独感。

二、从小塑造良好的性格关于人的个性,心理学界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就是人的性格,是在遗传基础上,在童年期由生存的人际环境塑造出来的,这个人格塑造和形成过程,从出生的时候开始,至5岁左右基本完成。

确切地说,到了7岁左右,人格塑造已经基本上完成了80昵,或者说到了7岁,一个人的人格已经基本定型,其余部分,只是在以后的生活经历中进一步补充和塑造。

性格是人格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良好的性格,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于正道,让自己和他人同受鼓舞和启迪;不良性格则可能把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引上歧途,让自己和他人同陷痛苦和沉沦。

所以,一个好性格,对人生至关重要。

比如,体育锻炼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常识f。

但是,体育锻炼对人的性格培养有重要作用,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

国外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些项目的体育锻炼可以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这些性格特征包括:决心、进取心、自信心、坚韧性、责任感、勇敢、果断性、主动性、独立性和自制力等。

所以,要想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我们不妨积极参加一些体育锻炼。

不同体育锻炼项目有利于培养不同的性格特征。

比如,足球、篮球和排球等运动项目,除了要求队员要勇于拼抢,果断处理各种紧急情况外,还要有合作精神,能够与队员积极地配合。

而诸如棋类项目,则可以培养人的沉着冷静、灵活等性格品质。

一个人的性格固然有先天的成分,但主要是后天形成的。

后天的环境、教育等因素在性格形成年起决定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后天的“养”更为重要。

我们知道,曾国藩本是一位性格倔犟、近乎刚愎之人,然而,他嗜书如命,颇善内省修炼,数十年如一H,按照中国文化的理念,硬是将自己的性格改变成亦刚亦柔、刚柔并济,曾国藩用他一生的实践告诉人们: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后天培养可以改变人。

专家们提出,2l世纪的人应具备如下的性格特征,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这些特征包括:第一,要善于与他人卡Ⅱ处,要有耳相合作精神。

乐于与人交往,乐于接纳别人,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二,能正确地认识现实,接受现实。

对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芥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妥善处理。

第三,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第四,能够经常保持乐观、愉快的心境。

能够微笑面对生活。

无论遇到高兴的或悲伤的事情,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有关研究发现,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身上有许多不良的性格特征。

通常表现为不尊重长辈、任性、不合群、不容易与其他人相处、以自我为中心、粗暴、依赖性强,对困难、新的环境和陌生人表现出害怕、怯懦,喜欢听表扬,经受不起挫折,等等。

如果这些不良的性格特征不能及时得到矫正,对于他仟j今后的成氏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良好性格的塑造和不良性格的矫讵应该从小做起。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虽然幼儿的性格特征还没有定型,但这是他们未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幼儿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社会、学校的教育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是塑造和优化性格的关键时期,可根据以下几个原则协助他们进行塑造和锻炼。

(1)循序渐进原则。

莎士比亚说:“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石头堆砌而成的。

”优良性格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同样,不良性格的克服也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是一种相当稳定的个性特征,这种稳定性特点决定了性格的形成和转化只能是一个缓慢的渐进过程。

一个一向心急火燎、办事急躁、快手快脚的人,要他一下子变成稳重镇定、泰然自若,那是很困难的。

同样,一个心胸狭窄、性格暴躁的人,要他马上变得雍容大度、豁达宽容,也是办不到的。

因此,无论是克服不良性格也好,还是塑造优良性格也好,都必须坚持循序渐进、从大处着眼小处做起的原则。

(2)转化原则。

人的情绪是性格的特征指标之一,它对性格的形成和转化具有诱导感染作用。

比如,一个性格暴躁、个性很强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培养安定平静、从容不迫的情绪,使自己经常保持心平气和的心境,以促进暴躁性格的渐变转化。

一个人如果能经常地消除烦恼、愤怒、急躁等不良情绪,对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肯定是有好处的。

积极性的情绪鼓励愈经常、愈持久,对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养也就愈有利。

(3)以新代旧原则。

一种不良性格形成后,要改变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办法之一就是从改变习惯入手,用新的习惯来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

习惯是性格形成的基础,一个人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实际上就是一种已经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有什么样的性格,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习惯,反之亦然。

因此,培养新的良好习惯去取代旧的不良习惯,对于克服和改变原有的性格弱点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青少年向来好胜逞强,办任何事都不甘示弱,因此而经常使自己惴惴不安、精神紧张。

为此,就要教育他放弃做一个“强人”、“超人”的企图,中止以眼前胜败来衡量成绩的习惯,而培养起从大处着眼、从长处看问题的习惯。

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以新的良好习惯去取代旧的不良习惯,那么优良的性格就能逐步形成并巩固下来。

(4)积累性原则。

青少年的性格,一般表现为临时性和稳定性两种不同状态。

稳定性状态始终存在于个人的性格特征之中,而临时性状态仅存在于某一种特定的环境和过程之中,一旦环境和条件发生变化,它便不复存在。

比如勇敢,在有些青少年身上即表现为一种稳定性格,不论什么情况,他都是勇敢的;而在有些青少年身上则仅为一种临时性状态,即他只是在某地某时某事上才表现出勇敢。

当然,临时哇状态是不稳固的,一旦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它就会消失。

但这并不是说,临时性状态和稳定性状态是互不相容,不能转化的。

如果有意识地把临时性状态作为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的起点。

并使这种状态始终保持下来,积累起来,使之逐步成为稳定性状态,那么,就能达到优化性格的目的。

(5)自我修养原则。

性格优化的过程,从根本上讲,就是青少年自我修养水平不断提高和强化的过程。

两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

为此,青少年就必须以坚强的意志,进行持久不懈的自我修养。

要学会自我分析,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监督,自我约束。

要善于抑制旧习,克服不良欲望。

三、摆腊软弱的性格心理学家曾一再告诫青少年,健全你的个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命运的主人。

要健全自己的个性,前提是要认识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个性中尚存在的缺陷,为明天的成功铺路搭桥。

性格是一种心理特点,畏首畏尾、缺乏独立性、过分依恋亲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说话等是性格软弱孩子最突出的表现。

在性格形成时期,青少年表现出性格意志的缺陷,应引起重视。

比如,性格过于内向型性格的人,做事有彻底完成或彻底弄清的倾向,讨厌做事敷衍了事、含含糊糊。

这是值得尊重的品格,应该保持。

但如果拘泥于一事的完满,就不注意周围的事情,这样,便容易产生无暇顾及其他事的后果。

在弄清某一件事时,也不要一味追究到底。

在与人的关系方面,如果过分追根究底,就会被认为是庸俗、不文雅或严厉无情。

如果连细微之处都穷追不舍,就会成为“抠根癖”,这样,不仅会遭到人们的厌烦,而且自己也有逐渐厌倦的可能,所以,应该对此予以注意,尽量避免追根究底。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青少年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囚之一。

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