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文章有感

读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文章有感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读有关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文章有感新民主主义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初,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刘少奇等党内领导人对上述思想表示了认同,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阐发。

表明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构想最终形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形成。

从四十年代初到建国初期,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等,不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指导,而且把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用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1952年6月,毛泽东提出国内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标志着他开始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1953年6月,毛泽东批评刘少奇“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的提法,同年12月,公开出版发行的经毛泽东修改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标志着中共中央正式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主要论述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制度、关于各阶级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虽然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过短暂的实践被放弃,虽然新民主主义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不同的时期,但是二者仍然有明显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要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关系,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近年来,学术界出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的说法,否定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大搞历史的倒退,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由于毛泽东过早地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匆忙实行“三大改造”,因此,1956年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基础是相当薄弱的,存在着明显的先天不足,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而来,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

接着毛泽东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推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畸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完成本应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完成的任务,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实行了类似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策,特别是对待私人资本的政策。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包括私人资本在内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社会,并主张利用资本主义的积极性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使私人资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完全消失,直到改革开放后,政策松动,私人资本才逐渐恢复发展,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一变化确实具有后退的性质,但我们不能把改革中这一必要的后退看成是回归到新民主主义的依据,因为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

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很多不同之处。

在主要任务上,新时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除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还要扫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势力。

在经济建设上,新时期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已经确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而新民主主义社会虽然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还没有确立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在政治建设上,新时期发展民主政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而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还建立在人治的基础上。

在文化建设上,新时期的文化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文化建设带有旧时代的烙印。

等等。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成果,绝不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回归。

二.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认清国情的基础上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已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这就是现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这就是现时中国的国情”,“在中国从事革命的一切党派,一切人们,谁不懂得这个历史特点,谁就不能指导这个革命和进行这个革命到胜利,谁就会被人民抛弃,变为向隅而泣的可怜虫”。

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现实,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毛泽东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分析,进一步提出,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不可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可能马上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而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的充分发展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经过短暂实践被放弃后,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当时我国仅仅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没有生产力没有得到成分发展的情况下进入社会主义,因而对后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探索,但其结果并不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首先要认清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我国是在是在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后没有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这表明,一方面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另一方面,我国还是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这一现实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时中国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

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一个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我们才得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因此,我们要深刻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相关的方针政策,自觉坚定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要借鉴新民主主义社会建设经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论勾画了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完成由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早结束没有完成的历史任务,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论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都是值得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加以借鉴吸收和发展的。

在政治方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指出:“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政体——民主集中制。

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对于新民主主义政治,毛泽东主张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它法蒂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主张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根据这一纲领,建国后,我国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体现了毛泽东对于民主、自由、人权的态度。

新时期,我们要继续发展民主政治,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时期的政治建设增添了新的内容,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

必须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政治文明”。

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

保护民族工商业和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是毛泽东根据当时情况提出的两点创造性思想,这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是很有启发的:一是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二是利用多种经济成分发展生产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允许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文化方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新时期的文化建设继承了这一正确思想,并结合新时期的新情况增添了新的内容:以培育“四有公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由于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崭新的事业,人们对如何让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的影响,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

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确犯有严重的错误。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犯的错误。

将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同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为我们完整准确的理解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我们应该珍视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科学理论成果,并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