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菜生物学特性研究

儿菜生物学特性研究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s of B rassica j u ncea v a r . ge m m if era Li n . were described o n t he bases of cult ure and deter mi ni ng , and t he co nditio ns of ver nalizatio n were p ut fo r war ded . The research result s offered science basis fo r generalizatio n . Key words B rassica j u ncea v a r . ge m m i f era Li n . ; Gro wt h ; Biolo gical characters
中第 10 叶上的儿取最大 。
213 产量分析
从产量构成看 ,管棚第 3 批播儿菜其总重 、儿重均明显高于其他播期 (表 3) 。第 1 、2 批
播期的儿菜遭病毒病严重感染 ,失去了商品价值 。第 4 、5 批播种的儿菜在管棚内营养生长较
强 ,但与露地一样 ,成儿小 、少 ,产量低 ,且 4 月 2 日都已抽薹 。
表 3 儿菜产量分析表 ,上海 ,1996~1997 Table 3 Yield analysis of Brassica j uncea va r. gemmifera Lin et Lee , Shanghai ,1996~1997
考种 总 播期 日期 叶
(月/ 日) 数
绿 叶 数
茎粗/ mm
* 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124 ·
上海农学院学报
第 17 卷
间常规管理 。 观测项目包括 (1) 常规观察 : 叶片 、儿的生长 ,数量 ,日期 ,农事活动记载 ; (2) 定株观察 :
每小区选三株 , 分别观察 、记载叶片 、儿的生长 ; (3) 取样分析 : 每周 2 次在每小区选取有代 表性的 3 株取样 ,观察叶数 、绿叶数 、茎粗 、株高 、鲜重 、绿叶面积等 ,在收获时增加测定叶重 、 儿重 、茎重 、最大儿大小及重量等项目 ; (4) 温度观测 。
长出的 叶片数
12 13 15 16 18 20 22
儿位置 (叶) 6 5 10 14 ,17 ,18 13 大量
均长一个儿 ; 最早长出的儿
在收获时并非就是最大的儿 ; 第一个儿及最大儿的出现位置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见表 2) ,其
5 批管棚 4/ 11 29. 0 11. 3 31. 3 52. 3 812. 3 45. 7 321. 3 99. 0 21. 2
平均
30. 3 7. 8 28. 3 36. 5 658. 8 49. 0 245. 8 153. 6 23. 7
经测定 ,管棚第 3 批播的儿菜单株儿重 559. 5g ,折合单产 28. 0t / hm2 (株行距 40 ×
株高/ cm
地上部 最大 鲜重/ 茎粗/ g·株 - 1 mm
单株 茎重/
g
平均 最大 儿重/ 儿重/ g·株 - 1 g·个 - 1
3 批 CK 4/ 2 34. 0 4. 5 24. 5 20. 0 443. 5 46. 5 171. 5 113. 5 20. 8
3 批管棚 4/ 2 34. 0 5. 7 36. 8 28. 7 1758. 2 88. 0 590. 0 559. 5 74. 1
第2期
金为民等 儿菜生物学特性研究
·125 ·
一般 8~15 叶 , 抽薹后又有 所减少 。从播种到子叶长出 需积温 127~185 ℃, 从播种 到第一真叶长出需积温 335~360 ℃。生长一片叶子 所需的积温约为 85~105 ℃; 增加单位面积的绿叶 ( 1cm2) 所 需 的 积 温 为 1. 84 ~ 2. 67 ℃; 每 1mm 茎粗生长量 需 47~66 ℃的积温 ; 增加单 位鲜重 (1g) 所需的积温为 1. 77~7. 69 ℃; 每增长 1cm
表 1 各播期儿的出现与最低温度 ,上海 ,1996~1997 Table 1 Emergence of Er and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
Shanghai ,1996~1997
播种批次
最早出现 (月/ 日)
大量出现 (月/ 日)
平均最低温度 ( ℃) 前 5d 前 5d 前 10d
·126 ·
上海农学院学报
第 17 卷
50cm) ,如将茎也作为产量构成 ,总重可达 1149. 5g ,可折合单产 57. 5 t / hm2 。测定样品中最 大的一株儿重 760g ,茎重 821g ,总重 1581g ,可折合单产 79. 1 t / hm2 。
3 讨论
311 儿菜由四川引入上海 , 由于上海冬季日最低温度低于四川 , 故完全能满足春化作用 的要求 ,但能量积累不够 ,生长势弱 。如在管棚内栽培 ,也能满足春化作用的要求 ,由于温度 高 ,故其生长明显好于露地 ,能接近四川儿菜的品质 。 312 与生物学特性最有关的栽培技术是掌握适宜播种期和盖膜时间 。适时播种 , 既可使 儿菜很好地通过春化作用 , 而后有一定的生长量 , 又可以控制病毒的发生 , 上海地区的适宜 播种期为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旬 ;管棚不能过早盖膜 ,否则前期生长量太大 ,不利于春化作用 的进行 , 比较合适的盖膜时间应选择在初次寒潮来临之后 , 12 月下旬至 1 月上旬盖膜比较 适宜 。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17 (2) :123~126
J our nal of Shanghai Agricult ural College
儿菜生物学特性研究 *
金为民 邹顺毅 彭文山 麦申增
(上海农学院园林环境科学系 ,上海 201101)
摘要 本文在儿菜栽培及其生长发育与温度观测的基础上 , 描述了儿菜的生物学特性 , 提出了儿菜通过春 化作用的条件 ,为儿菜的推广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关键词 儿菜 ;生长发育 ;生物学特性 中图分类号 S 634/ 19
12. 8
11. 5
9. 5
5 批 C K 3/ 12
3/ 19
11. 4
11. 3
8. 5
4 批管棚 2/ 5
3/ 12
3. 7
4. 5
8. 9
4 批 C K 2/ 5
3/ 12
3. 7
4. 5
3. 0
3 批管棚 1/ 6
1/ 16
8. 6
9. 1
8. 9
表 2 儿生长与叶生长的关系 ,上海 ,1996~1997 Table 2 The relation bet ween Er and leaf growth ,
儿菜 ( B rassica j u ncea v a r . gem m i f era Lin . ) 原产我国 , 为 80 年代发现的一个新物 种 。栽培区域仅限于长江上游 ,近几年湖北 、江西 、云南 、上海等地有些引种试验 , 本文着重 研究儿菜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及相关栽培技术 。
1 材料与方法
4 批 CK 4/ 11 27. 3 11. 3 27. 7 40. 0 583. 7 51. 0 223. 0 79. 2 15. 8
4 批管棚 4/ 11 29. 0 10. 7 28. 0 50. 0 785. 0 45. 3 258. 2 43. 3 12. 3
5 批 CK 4/ 11 25. 3 10. 0 31. 0 42. 3 304. 7 36. 3 219. 3 37. 5 6. 3
STUD IES O N THE BIOLO GICAL C HA RACTERS OF B RASS I CA J U N C EA . V A R . G E M M I F E RA L I N.
J in Weimin Zo u Shunyi Pen Wenshan Mai Shenzeng
(Dept . of L andscape & Enviro n mental Science ,Shanghai Agricult ural College , Shanghai 201101)
Shanghai ,1996~1997
植 株 高 度 约 需 积 温 40 ~ 60 ℃。
项 目
日期 (月/ 日) 12/ 6 12/ 30 1/ 6 1/ 16 1/ 23 2/ 5 2/ 19 2/ 26
21212 儿 第一个儿的出 现位置没有一定的规律性 , 从 10~15 叶开始每叶叶柄
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叶 、儿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
2 结果
211 生物学特性 21111 儿菜食用器官的形态特征 儿菜为十字花科芥菜类中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 , 也称 芽用芥菜 。其短缩茎及腋芽均发育膨大 ,有时还呈分枝状 ,腋芽在茎上按 2/ 5 的叶序排列 。 株高 40 cm 左右 ,开展度 60~80cm ,外叶数 8~15 片 ,叶色深绿 ,总叶数 30 片左右 。单株腋 芽发育膨大成小芽苞约 20~25 个 , 紧密排列呈塔形 , 长约 10~25cm 。短缩茎重约 500~ 1000 g ,腋芽总重约 1000g ,两者皆可食用 。 21112 生长习性 儿菜生长势强 。喜冷凉 、湿润环境 ,忌严寒酷暑 ,适于冬春季栽培 。种子 8~10 ℃开始发芽 ,最适温度为 22~25 ℃。幼苗生长最适温度为 20 ℃左右 。腋芽膨大最适温 度 10~15 ℃, 生长期内可耐零下 8 ℃的低温 , 是芥菜中较耐低温的一个品种 。全生育期为 160d 左右 。对土壤的要求不严 ,忌积水 ,易诱发软腐病 。 21113 成儿现象 当儿菜长到一定阶段 , 其生长锥在陆续产生的叶原基形成幼小的顶生 叶 , 这些顶生叶的腋芽开始发育膨大 , 逐渐形成一个个肥大饱满的突起 , 当叶原基全部发生 并形成顶生叶时 , 在儿菜的中央顶部形成一个莲座状的突起群 , 并按 2/ 5 叶序排列 , 这些突 起就是儿 。这一现象叫成儿现象 。儿菜成儿需要通过春化阶段 。 21114 先期抽薹现象 儿菜是冬季生长的二年生蔬菜之一 ,如果播种过早 ,由于儿菜生长 前期气温较高 , 儿菜生长过快 , 经过冬季低温 , 腋芽未膨大 , 提早进入生殖生长而抽薹开花 , 这种现象叫先期抽薹现象 。一旦先期抽薹 ,腋芽成了花薹 ,就失去了食用价值 。在栽培中应 防止出现先期抽薹现象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