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逻辑基础知识

逻辑基础知识

逻辑题题目类型
1、削弱题:针对内容进行削弱
2、预设题
3、加强题
4、解释题
5、逻辑技法题:针对逻辑形式解题
6、评价题
7、推断题
8、比较题
9、结论题
10、数学题
上述排序是按重要程度大致进行的。

逻辑准备方法:
1、做专项练习
2、做综合模拟试题
开始做专项练习不要追求速度,通过题目掌握知识,训练解题技巧。

后期解决速度问题。

常见的逻辑常项及判断形式
直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模态判断
假言判断、负判断
逻辑知识重要性:负判断第一,假言判断第二。

一、直言判断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S都是P。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的S都不是P。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P
真真
假假
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
上反对关系:对上天不能太轻信,必有一假。

(至少一假,可能有两假)[同假不同真,至少有一假] 下反对关系:对人间不能太失望,必有一真。

(至少一真,可能有两真)[]
对角线关系: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不能同真。

纵向向下关系:真向下传。

(上级有真向下传)
纵向向上关系:假向上报。

(下级带假向上报)
二、联言判断P且Q
三、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或者P,或者Q。

2、不相容选言判断:要么P,要么Q。

推理:
二元相容选言判断,只能进行否定式推理,即否定一个就要肯定另外一个,但是肯定其中一个,不能必然肯定或否定另外一个。

要想肯定一个,就必须先否定一个。

或者P,或者Q。

既然非P,所以Q。

(成立)
或者P,或者Q。

既然P,所以非Q。

(不成立)
二元不相容选言判断,肯定一个就要否定另外一个。

(二者必居其一。


要么P,要么Q。

既然P,所以Q。

(成立)
要么P,要么Q。

既然非P,所以Q。

(成立)
对于多元不相容选言判断来说,肯定一个选言肢,就可以否定其它所有选言肢。

而否定一个选言肢,无法肯定别的哪一个具体选言肢。

四、模态判断
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必然P 必然非P
真真
假假可能P 可能P
上反对关系:对上天不能太轻信,必有一假。

(至少一假,可能有两假)
下反对关系:对人间不能太失望,必有一真。

(至少一真,可能有两真)
对角线关系:矛盾关系,必有一真一假,不能同真。

纵向向下关系:真向下传。

(上级有真向下传)
纵向向上关系:假向上报。

(下级带假往上报)
五、假言判断
充分条件:如果P,那么Q。

例:1、水涨船高2、物极必反
转换:1、如果非Q,那么非P。

2、只有Q,才P。

推理:
1、如果P,那么Q。

既然P,那么Q。

(不成立)
1、如果P,那么Q。

既然非Q,那么非P。

(成立)
2、如果P,那么Q。

既然Q,那么P。

(不成立)
3、如果P,那么Q。

既然非P,那么非Q。

(不成立)
必要条件:只有P,才Q。

例:1、温故知新2、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转换:1、如果Q,那么P。

2、如果非P,那么非Q。

(必要条件重要含义: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运用这一规则进行充分和必要条件之间的转换,有些题目是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相混合的,需要转换才能解题。

有之未必然是考试陷阱。


推理:
1、只有P,才Q。

既然非P,那么非Q。

(成立)
有之未必然,无之必不然。

2、只有P,才Q。

既然Q,那么P。

(成立)
3、只有P,才Q。

既然P,那么Q。

(不成立)
4、只有P,才Q。

既然非Q,那么非P。

(不成立)
充分必要条件:P当且仅当Q。

六、负判断并非P。

1、直言判断的否定
规则
特称必然变全称,全称反之变特称,
肯定一定变否定,否定同样变否定。

2、联言判断、选言判断的否定
并非(P且Q)== 或者非P,或者非Q
并非(或者P,或者Q。

)==(非P 且非Q)
并非(要么P,要么Q。

)==(P且Q)+(非P且非Q)
例如:强盗:要么给钱,要么给命。

行人:不行。

翻译:并非(要么给钱,要么给命。


== 或者(给钱,且给命),或者(不给钱,也不给钱命)
规则
否定联言得选言,否定选言得联言。

相容选言否定时,否定所有联言肢。

不相容的较复杂,肢要同真或同假。

3、模态判断的否定
并非(必然P)== 可能非P
并非(必然非P)== 可能P
并非(可能P)== 必然非P
并非(可能非P)== 必须P
规则
模态判断否定时,原句前面加并非,
肯定一定变否定,否定同样变肯定,
可能一律变必然,必然统统变可能。

4、假言判断的否定
并非(如果P,那么Q。

)== 如果P,非Q。

并非(只有P,才Q。

)== 非P,也Q。

并非(当且仅当P,才Q。

)== (如果P,非Q)或(非P,也Q)。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