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品安全宣传材料

药品安全宣传材料

药品安全知识1一、什么是药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二、药品与保健品的区别我们常说的“保健品”,其规范的说法应该是“保健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并不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

因此保健品和药品有明显的区别,1.批准文号不同:药品的批准文号开首为国药准字H(或Z、S)字号或进口药品(医药产品)注册证号,而保健品的批准文号开首为卫食准字第号、卫食健字第号或卫健用字第号;2.适用范围不同:药品能够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而保健品只能够调节机体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起到一些辅助作用;3.说明书或标签内容不同,药品说明书或标签上标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症等内容;而保健品的标签、说明书及广告不得宣传疗效作用。

三、什么是假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三)变质的;(四)被污染的;(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四、什么是劣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九条规定,药品成份的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劣药论处:(一)未标明有效期或者更改有效期的;(二)不注明或者更改生产批号的;(三)超过有效期的;(四)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未经批准的;(五)擅自添加着色剂、防腐剂、香料、矫味剂及辅料的;(六)其他不符合药品标准规定的。

五、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根据“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的原则遴选出来的,应用相对安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的常见轻微疾病的药物。

非处方药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非处方药根据药品的安全性,又分为甲、乙两类。

安全性更高一些的药品为乙类。

按照规定,在非处方药的包装上都印有国家指定的专有标识(OTC字样),红底白字的OTC 标识代表甲类非处方药,绿底白字的OTC标识代表乙类非处方药。

六、目前,哪些药品列入处方药管理范围?以下类别的药品必须凭处方销售:注射剂、医疗用毒性药品、二类精神药品、按兴奋剂管理的药品、精神障碍治疗药(抗精神病、抗焦虑、抗躁狂、抗抑郁药)、抗病毒药(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肿瘤治疗药、含麻醉药品的复方口服溶液和曲马多制剂、未列入非处方药目录的抗菌药和激素,以及国家局公布的其他必须凭处方销售的药品。

七、抗菌药物为什么不能随便购买使用?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有如下危害:(1)诱发细菌耐药。

病原微生物为躲避药物,在不断的变异,耐药菌珠也随之产生。

目前,几乎没有一种抗菌药物不存在耐药现象。

(2)损害人体器官。

抗菌药在杀菌的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如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及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3)导致二重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肠道都有细菌寄生,寄殖菌群在相互拮抗下维持着平衡状态。

如果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敏感菌会被杀灭,而不敏感菌乘机繁殖,未被抑制的细菌、真菌及外来菌也可乘虚而入,诱发又一次的感染。

(4)造成社会危害。

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引起一个地区某些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感染的治疗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样发展下去,人类将对细菌束手无策。

八、非处方药是安全保险药吗?非处方药具有下列特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引起药物依赖性、耐药性或耐受性,也不会在体内蓄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因为有这些特点,加上某些药品的不适当宣传,给患者的感觉往往是:非处方药可以放心使用,绝对安全,其实,这是安全用药的一大隐患。

非处方药虽说安全性较高,但只是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也是药品,同样具有药品的各种属性,因此非处方药并非绝对“保险”,同时,由于非处方药在使用时大多靠患者自已的判断,没有特定的医嘱,所以,在应用时更要多加小心。

九、非处方药选用应注意什么?判断疾病购药前,应根据症状,结合自己掌握的医药知识,对疾病作出明确判断,也可向销售药品的专业人员咨询,以便准确选择药品。

对无法自我判断的疾病,则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看说明书正规药品说明书,须具有批准文号、药名、主要成份、药理作用与适应症、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禁忌症等内容。

应将其与自己的症状相对照,看适应与否。

准确用药遵照药品说明书,结合性别、年龄、体重等因素,掌握用法、用量、次数、疗程。

其中药量特别重要,因药物进入血液后,必须达到一定浓度,方能奏效。

若用量不足,非但无效,反而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若用量过大,又会增加毒副反应,乃至引起药物中毒。

避免联用有些病人对药存在贪多心理,认为品种愈多(如中西药合用等),则保险系数愈大。

殊不知相互配合不当,尤其品种愈多,毒副反应愈严重。

十、药品有真假学会巧辨别1、包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能够仿制正牌药品的包装,并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但是假药总会有种种痕迹表现,如包装上较为粗糙、色调较差、套色不佳、字迹模糊、文字说明中常出现错别字等,仔细辨别可见破绽。

2、气味一些药品具有特殊的气味,如气味发生改变,有怪味或气味消失等,均应警惕是否假药。

3、外表正品药品颗粒均匀,不易捻碎。

假劣药品则颗粒大小不一,易褪色,易捻碎且捻碎后有淀粉样感觉。

正品药品中的分散片口服能迅速溶解,假药分散片则溶解速度缓慢。

另外,假劣药品在距其所标出的出厂日期不久或在其所标的有效期内,往往发生变色、粘连、松片、裂片、沉淀、发霉、腐败等变化。

正规的针剂药品封口光滑,印字清晰,无沉淀混浊物。

而假药往往封口粗糙,有毛刺,印字模糊。

片剂可以从有无裂痕、黏边、变形、色泽是否光亮、大小是否规则等方面判断。

冲剂则以是否结块、发黏来鉴别真假。

4、期限经批准合法生产的正规产品应有明确的生产日期、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限期内某些药品如出现沉淀、变色等情况时的处理。

假药往往有生产日期而无使用年限,或有使用期限又无生产日期,甚至有时会两者均无注明。

5、说明经批准合法生产的药品,其说明书内容准确,治疗范围限定严格,使用的方法、禁忌、毒副作用等,均有详细说明。

宣称包治百病的往往是假药或违法宣传。

6、文号药品批准文号就带有“药”字样,如“京卫药准字第105091号”为头。

若批准文字为“京健食准字”或“京食准字”为开头则不属于药品药品安全知识21、哪些药物容易损害肝脏?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

它能将绝大多数的体内代谢产物及外来毒物,变成无害而从体内清除,部分物质转化成有效物在体内发挥作用。

任何有毒物质(包括药物)使机体中毒时,肝脏常首当其冲,因而容易引起功能损伤,尤其在肝功能不良时,可导致中毒性肝炎、肝肿大、溶血、出血、肝硬化、黄疸、谷丙转氨酶升高等。

可能引起肝脏损害的药物:(1).抗菌药物:四环素类、无味红霉素、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

(2).抗肿瘤药:氮芥类、氨甲喋呤、6-巯基嘌呤等。

(3).激素及其有关药物:甲基睾丸酮、苯丙酸诺龙、已烯雌酚、地巴唑等。

(4).其它: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氯丙嗪、苯妥英钠、丙戊酸钠、消炎痛、扑热息痛及一些含汞、铋、锑砷等金属的药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特别是对肝功能不良的病人使用时,应特别慎重。

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可能少用或不用,以减轻肝脏的负担。

2、哪些药物容易损害肾脏?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许多药物或其分解对肾脏有一定损害作用,如肾功能不良,就可能引起药物蓄积中毒,或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哪些药物会损害肾脏呢?(1).抗菌素类:卡那霉素可引起蛋白尿、血尿等;庆大霉素、链霉素也能引起肾损伤;四环素类、氯霉素等使肾小管发生退行性变化;有些磺胺药可导致结晶尿和血尿;抗菌素对肾脏的损害大多会可逆的。

如果及时停药,绝大多数可迅速恢复。

(2).解热镇痛药:长期服用会发生肾脏的损害,出现腰痛、蛋白尿、管型尿、少尿等。

(3).其它:巴比妥类、水合氯醛、部分抗肿瘤药如氨甲喋呤、丝裂霉素等,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对肾脏也会造成损害。

3、药物服用时的禁忌是什么?(1)忌茶的药物茶叶干扰药物疗效的原因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这种鞣质可与多种药物结合生成难溶性物质,结果导致药物吸收减少而降低药物的疗效。

服用含碳酸氢钠的制剂(小苏打、小儿消食片等)及铁剂(硫酸亚铁、枸椽酸铁铵等)、生物碱制剂(盐酸麻黄素、硫酸阿托品等)、酶制剂(多酶片、胃蛋白酶合剂等)、强心甙类、去痛片以及利福平等药物时不可同时喝茶。

正在服用催眠药、抗组胺药及潘生丁的病人不要喝茶,因为茶中的咖啡因可对抗这些药物的作用,使疗效降低。

(2)忌酒的药物降血糖药:服药期间饮酒会导致严重低血糖,严重者可引起昏睡等反应。

降血压药和利尿剂:服药时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发生休克。

抗结核药和甲氨喋呤:饮酒可增加这些药物的肝毒性,引起黄疸、转氨酶升高。

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扑热息痛等):同时饮酒可增加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危险。

乙醇还能抑制扑热息痛的排泄,若同时使用超剂量的扑热息痛,可引起严重肝坏死或肝昏迷,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致死。

洋地黄类强心甙:服这类药时饮酒可因血中钾离子浓度下降,使患者易出现中毒症状。

硝酸甘油:乙醇与该药合用,能引起低血压,严重时出现心血管性虚脱。

中枢性抑制药(水合氯醛、安定等)和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类):少量多次饮酒加速这些药物代谢;长期大量饮酒则抑制这些药物代谢。

(3)忌烟的药物抗抑郁药:吸烟能降低丙咪嗪、阿米替林等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稳态血药深度,降低药物疗效。

胰岛素:吸烟能增加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需要量(较不吸烟患者高1/3)及降低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吸收速度。

口服避孕药:吸烟能增强雌激素类口服避孕药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不良反应,增加中风、心肌梗塞、血栓栓塞的发生率。

抗溃疡药:吸烟可使胃液的分泌大量增加,降低西咪替丁及其它抗溃疡愈合。

茶碱、咖啡因:吸烟可使茶碱、咖啡因的作用时间缩短,对茶碱的影响即使戒烟三个月也难改变。

(4)驾驶员慎用的药物为了行车安全和健康,驾驶员对下列药物必须慎重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