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会计的概念结构

第二章 会计的概念结构


(二)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 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2、确定的原因: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与其他有关 的经济业务相关联,也总是与其他企业或 单位的经济活动相联系。 只要从事经济活动的主体,都需要进行 会计核算,都是会计主体。
3、满足会计主体的条件:
(1)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2)进行独立生产经营活动 (3)实行独立核算
LOGO
会计学原理

第二章 会计的概念结构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
第二节 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 会计要素 第五节 会计等式
第一节 会计基本前提
一、会计核算前提 (一)会计核算前提概述 1、定义:会计核算前提是指会计人员对会 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合理的 判断,是会计核算应具备的前提条件。 2、会计核算前提的构成: (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6、谨慎性(又称稳健性)要求

1、定义: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 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 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该要求在于: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 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 2、原因:由于企业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与不确定性,要求企 业在作职业判断时,应保持谨慎,要充分考虑各种风险和损失。 3、作用:推迟纳税、改善企业现金流量。 缺点:使报告期的利润减少,而使以后的利润出现反弹, 具有倾向性。不符合可比性,悖离历史成本计价原则。
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会计人员按照一定的标准,对 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输入时间,以及输 入经济业务的内容所归属的会计要素进行识别、 选择,并在此基础上对账户中已记录的会计信息 是否全部列入会计报表及如何列入会计报表进行 的识别确定。
初次确认 再确认
二、会计计量
1、 计量: (1)定义:对确认的客观事物进行数量(主要体 现为货币额)确定。 (2)构成: 计量尺度(单位):确定客观事物数量的标准或 单位。包括实物计量、劳动计量和货币计量三种 计量尺度。 计量属性(基础):以什么时候的计量尺度来确 定客观事物数量。包括过去、现时和未来。 2、会计计量尺度: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尺度。

1、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要求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 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虚假 经济业务
停 停
会计 核算
虚假 会计信息
会计 报告
2、可比性要求
(1)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 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横向可比)
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处理(见 图4)。
图4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已经付款但当期 不应负担的费用的确认
3、意义: ◆ 解决了将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在什 么时间入账的问题。 ◆ 合理的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 和经营成果。 4、适用范围: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单位。
第二:收付实现制(现金制) 1:定义:是指以款项是否实际收付作为标准,来确认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 法律主体是指在政府部门注册登记、有独立的财产、 能够承担民事责任的法律实体,它强调企业与各方面的经 济法律关系。 会计主体则强调企业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它是按照 正确处理所有者等其他经济组织与企业本身的经济关系的 要求而设立的。 会计主体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分为独资 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还可以是非营利性组织。


M公司某项资产(厂房一栋): (1)5年前建造成本800万元; (2)目前建造成本1200万元; (3)该资产现行售价700万元,销售税费8 万元; (5)如果继续使用该资产预计尚可使用10 年,预计每年可创造现金净流量80万元, 折现率10%。 要求:确定该资产的历史成本、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
(三)持续经营
1、定义:企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事项的确
认与计量应以企业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因破产、 清算、解散等而不复存在,而是以它现时的形式 并按照既定的目标无限期地延续下去。
2、原因:
3、作用: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1)在一般情况下,资产以其取得的历史成本计价, 而不按其立即进入解散、清算状态的现行市价计 价。 (2)在对长期资产的摊销会计处理上,均以企业在 折旧年限或摊销期限内会持续经营为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只适应于正常状态下的会计主体, 企业一旦宣告破产而清算,则此前提就不再适应, 会计方法也相应改变,按国家关于企业清算的规 定办理。
某咨询服务公司4月发生下列业务: (1)4月1日,预付第二季度保险费4 500元; (2)4月4日,用现金支付办公设备价款8000元;当月应提折 旧400元。 (3)4月5日,提供咨询服务并收取现金7 000元; (4)4月8日,预付下个月广告费3 000元; (5)4月11日,提供咨询服务,服务费用12 000元,尚未收取; (6)4月24日,收回上月应收服务费收入4 000元; (7)4月26日,偿还上月应付的货款1 500元; (8)4月29日,支付本月工资费用9 000元; (9)4月30日,记录4月份的保险费用; (10)4月30日,记录已实现的预收收入6 000元. 要求:根据上述业务分析填下表
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
收入-费用=节余 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现金净流量
2:特点:
(1)实际收到现款作为当期的收入(现金流入量)。 (2)实际支付现款作为当期的费用(现金流出量)。
3、适用范围:以服务为目的行政事业单位;
企业单位编制现金流量表。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 案 例
①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 否收到,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处理(见 图1);
图1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已经实现但尚未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②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即使款项 已在当期收到,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 收入处理(见图2) 。
预收款时不确 认为收入,而 确认为负债
实际提供产品时,确认 为提供产品期间(4、5、 6三个月)的收入
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 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 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的确定:
a、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交易性证券、存货、长 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 产,应当以资产的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 值。
b、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但类似资产存在活 跃市场的存货、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 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应当以调整后的类似资产 市场价格为基础确定其公允价值。 c、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 资产,应当参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 工具确认和计量》等,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 价值。估值技术包括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 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参照实 质上相同的其他金融工具的当前公允价值、现金 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
(4)现值
——站在现在看将来卖出时带来的价值
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 用和最终处臵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 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 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t 1 n
第t年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
( 1折现率)
t
(5)公允价值——现在市场价值
(2)重臵成本——现在购买时的价值
是指资产按照现在购建相同或者相似资产 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 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3)可变现净值——现在卖出时的价值
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 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 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 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会计分期
1、定义: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 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以提供分期的会计资料。
2、作用:
会计分期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的,两者相辅相 成,都属于时间范围的假定。 (1)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 从而出现了权责发生之和收付实现质的区别,进 而出现了应收、应付、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 (2)由于定期提供信息的需要,会计上下不得不对 某些业务采用估计的方法来核算,使得会计信息 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日期 收入 4.1. 4.4. 4.5. 7000 12000
权责发生制 费用 利润 现金流 入
收付实现制 现金流 出 4500 8000 7000 净流量
400
4.8.
4.11 4.24 4.26 4.29 4.30 9000 1500
3000
4000 1500 9000
4.30 合计
6000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图2 权责发生制对不属于当期收入但已 收到款项的收入的确认
③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
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费用 处理(见图3);
由于使用借款,3~8月各 月都应承担利息费用
虽然实际付款,但没 有承担费用的义务
图3 权责发生制对当期应当负担但未支付款项的费用的确认
④凡是不属于当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
3、会计计量属性: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重臵成本、可变现净 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 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1)历史成本——过去购买时的价值 是指资产按照购建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 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建资产时所付出的 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 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 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 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 物的金额计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