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节 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 区域差异性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的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教学难点】: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区域差异
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完成:
1、形成原因:
2、表现: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读课本P10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相似性:
2、差异性表现:
3、产生的原因:
4、日本、英国气候形成原因
(二)经济发展的比较
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1、相似性:
4、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5、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三、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
1、读课本图1-2-8 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及东部季风区:
2、我国三大自然分区的划分依据: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巩固练习】
一、基础训练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3.有关东部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形较平坦,海拔平均在500m以下
B.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
C.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以森林草原为主
D.均为外流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完成4~6题。

4.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一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B.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C.人类活动逐渐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D.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5.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
C.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
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小,有利于作物生长
6.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
7.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海洋性气候②能源均不能自给③海运条件便利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均是岛国,工业均为“临海型”布局
B.两国都是发达国家,农业均以畜牧业为主
C.两国均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D.两国能源都能自给
9.我国三大自然区地势高低、地貌类型、地貌单元不同。

下表给出了一些地貌单元,结
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下列描写地貌特征的词句的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内:
①千沟万壑②沙漠、戈壁广布③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④海拔最高的盆地
⑤地面坦荡⑥地面崎岖⑦边缘有绿洲⑧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⑨内部低山丘陵起伏⑩喀斯特地貌发育
(2)将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空格中: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3)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代号填到表中相应空格里:
甲——第一级阶梯乙——第二级阶梯丙——第三级阶梯
1.下列建筑设计符合因地制宜思想的是()A.温带大陆内部的房屋应加厚墙壁
B.我国广东省楼房的间距应大于黑龙江省
C.西欧沿海国家多建平顶房屋,以便利用其空间进行物品晾晒
D.北京文化、艺术建筑应多利用玻璃做屋顶,以便使其四季通透,加强采光效果
2.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当地自然环境规律的是() A.到埃及旅游,应带防晒霜,着短袖衬衫
B.极圈附近户外文化活动冬半年少,夏半年多
C.赤道附近的露天市场中午繁荣,早晚冷清
D.为发展旅游业,广州举行大型冰雕展
某学校地理小组进行饮食与地域文化关系课题研究,已完成表中部分内容。

回答:
3)A.甲菜系原料以生猛海鲜为主 B.丁菜系源地文化风格显现温婉清丽特点C.丙菜系原料以江河湖海水鲜为主 D.戊菜系源地的文艺特色是长调牧歌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 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

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

回答4~5题。

4.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5.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读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百分比图,回答6~7题。

6.由图可知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 ( )
A.人口稠密,劳动力过剩
B.自然资源缺乏
C.岛国,海岸线曲折
D.山区面积广,平原狭小
7.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国土的两端
D.岛屿的内陆地区
【重点解析】:
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
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
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6、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

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7、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有哪些?
(1)气候: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英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但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牧业比较发达。

日本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为干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地形: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

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平原狭小使耕地面积很小,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水利。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

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②南北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