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的基本原理及其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的基本原理及其
用氢:
2.血样的前处理方法:运用湿消化 法这一消化体系,因此法可更为完 全的消解血中蛋白及其他复杂成分。 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在100μl血样中 加入4:1硝酸、高氯酸,经160℃消 化1.5小时后,再270℃消化1小时。 这种样品的处理方法对本实验最为 适用。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的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As、Sb、Se和Te等元素 时遇到不少困难。原因在于样品溶液直接喷入火焰, 加上这些元素的最佳分析线都处于近紫外区(小于 230mm),在常规火焰中产生强大的背景吸收(比如 空气——乙炔火焰中193.7mm线的背景吸收等于有用 信号的62%),使信噪比很差。采用较低温度的氩 (载有空气)——氢火焰将193.7mm的背景吸收降到 有用信号的15%,从而改善了信噪比。但这种火焰蒸 发能力差,未完全解离的盐粒和分子将产生很大背景 吸收。电热原子器(石墨炉)测定的困难在于,这些 元素处于短波分析线,产生了碳粒光散射引起的严重 基体干扰
不同价态的元素与硼氢化物反 应并不相同,其最佳反映pH值、 峰状、信号的大小均可能不同。 如三价砷可以在较广泛的pH范 围内与硼氢化物反应,而五价 砷则在pH>3时几乎不与试剂反 应。
铅的氢化物为PbH4,但在
溶液中Pb一般以二价元素存 在,故一般需要加入氧化剂, 常用的氧化剂有铁氰化钾, 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其 酸度一般在pH=1左右。
5.方法可行性:
②. 精密度:取高、中、低三种铅浓 度的混合全血样品,用本法连续测 定 20 次 , 测 定 的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48.6μg/L、134.5μg/L、224.8 μg/L, 批 内 变 异 系 数 (CV) 分 别 为 4.1% 、 3.6%、3.5%;连续测定20天,批间 变 异 系 数 ( CV ) 分 别 为 4.9% 、 4.6%、4.7%,表明本法精密度良好。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硒(Se)的应用:
3.还原剂的配置:
1.5%(W/V) 硼 氢 化 钾 溶 液 : 称取2g KOH溶于200ml纯水中, 加入15g硼氢化钾,溶解后用水 稀释至1000ml,摇匀。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硒(Se)的应用:
4.工作条件:
负高压 :270V
灯主电流 :90mA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的研究及应用:
综上所述,应用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法对儿童末梢血铅 含量进行定量测试,在一定 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好、 灵敏度高、干扰小、采血量 小等优点。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 末梢血血硒(Se)的应用: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硒(Se)的应用:
1.样品的处理:
(2) 全 国 铅 质 控 盲 样 的 检 测 : 用本实验方法对中国预防医
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的
全国铅质控盲样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测得每组6个不同 浓 度 (20---373μg/L) 含 量 与 “真值”间离散度小,报告 值与“真值”基本一致。
5.方法可行性:
④检测限:按检测下限由“0” 管的3倍标准差计算(n=20), 本法的检测下限为血铅浓度 3μg/L(取样量0.1ml),最低 检出量为0.3ng铅。
原子化器温度:室温 原子化器高度 :7mm
硼氢化钾浓度:1.5%
载流
:20%(V/V)HCl
Ar 气流量 :800ml/min
测定方式 :标准曲线法
读数方式 :峰面积 积分时间 :16 S
延时时间 :2 S
进样体积 :2 ml
“共振荧光”主要是指 激发光的波长和次级荧 光波长相同的共振,同 时也包含共振电子跃迁 的荧光发射。
2.非共振荧光
当 激 发 线 和 观 察 到 的 荧 光 线波长不相同时,就产生 非共振荧光。它的主要类 型有直跃线荧光,阶跃线 荧光和反斯托克斯荧光。
3.敏化荧光
被 外 部 光 源 激 发 的 原 子 或 分 子(给予体)通过碰撞把自 己的激发能量转移给待测原 子(接受体),然后接受体 通过辐射去活化而激发出原 子荧光,这就是敏化荧光。
产生态的氢把分析物质反应还 原成氢化物。
硼氢化物(NaBH4或KBH4)溶 液在水中极易分解很不稳定,必 须配制在碱性溶液中以防止其自 然分解。硼氢化物的浓度视分析 物质的量、不同分析元素氢化反 应要求而定。
硼氢化物的分解可能是表面催 化分解,其溶液碱性越大分解 越慢。硼氢化物在反应过程中 一般是过量的,这是为了保证 氢化物元素充分还原,反应时 产生的过量氢气有助于将反应 混合溶液中的氢化物释出。
100µl抗凝血于试管中,加入 4:1硝酸。高氯酸,165℃硝化 1.5小时剩余液体少量、无色。 用20%Hcl稀释至4ml,待测。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硒(Se)的应用:
2.标准液的配置: 用 Se 标 准 储 备 液
( 100μg/ml ) 配 置 硒 的 标 准 系 列 : 0.0 、 1.0 、 2.0 、 4.0 、 8.0μg/L。
六价的Se完全不与硼氢化钾(钠) 反应。四价的Se与氢化物发生反应
要求的酸度范围很宽,且一般倾向
于较高酸度,因为⑴可得到较高的
分析灵敏度;⑵可增强体系对过渡
金属或金属离子抗干扰能力;⑶对 Se而言,盐酸本身可作为一种预还 原剂,把Se(Ⅵ)还原成Se (Ⅳ) (所用酸度一般在5~6mol/L左右); ⑷高酸度的盐酸不会导致副反应。
的研究及应用:
1.采血过程中环境对标本的污染处理:由 于取血量少,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微量的 铅污染就可造成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为 此我们改善了取血环境,尽可能减小污染。 采血前先用肥皂洗手,再分别用 1%EDTA 棉 球 、 酒 精 棉 球 、 干 棉 球 擦 拭 采血部位,采血时血流顺畅。在此条件下 采取的末梢血与静脉血血铅含量进行比较, 结果一致。
4.酸度、还原剂浓度及氧化剂的选择:
②还原剂浓度及氧化剂的选择:还原剂的 浓度会影响氢化物PbH4的生成浓度。因此, 选择硼氢化钾浓度为15g/L时最佳。由于铅 的氢化物为PbH4,但在溶液中Pb一般以二 价元素存在,故一般需要加入氧化剂,常 用的氧化剂有铁氰化钾、重铬酸钾、高锰 酸钾等。实验中在15g/L的硼氢化钾中加入 2%的铁氰化钾作为试验的还原剂,得出的 结果令人满意。(还原剂最好现用现配)
氢化物发生— 原子荧光 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荧光:
是激发态的原子以光辐射的 形式放出能量的过程。当自 由原子吸收由一合适的激发 光源发射出的特征波长辐射 后被激发,接着辐射去活化 而发射出荧光。
1.共振荧光
当时的态E原 , 亚2,子处 稳被受于 态激到基E1发波态)的长E的0原为电(子子或λA的由跃处光迁于E2能到E回0照激邻 到射发近 到 基放E从λA0=跃 E态 出λ2E回迁波F这0( 到到长类为或EE荧20λ所时亚光f的吸放稳称荧收出态为光的的E共1。能能)振由量 量时荧于等 ,,光电于 因它。子它 此就由
反应介质及酸度
Se(ⅠⅤ) 1-6 mol/L HCl Pb(ⅠⅤ) 1%K3Fe(CN)6 1% HCl
氢化物发生技术的主要优点:
1.待测元素能与绝大多数基体成分 分离,并可消除其能产生的各种干 扰;
2.气态氢化物可直接导入原子化器 中,与溶液直接喷雾进样相比,氢 化物发生法能将待测元素充分预富 集、进样效率近似100%;
5.方法可行性:
③. 准确度:
(1)回收试验:取已测得铅含量为 51.5、112.2、206.4μg/L的全血标 本,分别加入浓度为50、100、 200μg/L 铅 标 准 液 进 行 回 收 试 验 , 按体积比1:1混合。平均回收率 分 别 为 105.4% 、 98.5% 、 94.8% (n=6)。
氢化物发生技术的主要优点:
3.生成的气态氢化物在形成的氩氢 火焰石英管原子化器中有极高的原 子化效率;
4.连续流动氢化物发生装置易于实 现自动化;
5. 不同价态的元素氢化物发生,在 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进行价态分析。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 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的研究及应用: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的原理
C,N,O和卤族元素能生成共 价氢化物。4A、5A、6A中As、Sb、 Bi、Se、Te、Pb、Sn、Ge八种元素 的氢化物具有挥发性,通常情况下 为气态。当利用某些能产生初生态 的还原剂或者化学反应,将样品溶 液中的分析元素还原为挥发性共价 氢化物,然后借助载气将其导入原 子光谱系统进行测量。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的研究及应用:
5.方法可行性:
5.方法可行性:
①.标准溶液及标准曲线:标 准溶液用国家标物中心 1000μg/ml铅储备液,配置成 0;1.00;2.00;4.00;8.00; 16.00ng/ml的标准系列,标准 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98。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的研究及应用:
3.仪器及工作参数选择:负高压270 V; 灯主电流70 mA;灯辅助电流 30 mA; 原子化器温度,室温;原子化器高度
7mm;载流 1.5%(V/V)HCl;Ar气 流量 800 ml/min;测定方式:标准曲 线法;读数方式:峰面积;积分时间
16s;延时时间 2s;进样体积 2ml。
(仪器参数的选择可根据光源的灵敏度及仪器的状况 做最佳调整)
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末梢血血铅(Pb) 的研究及应用:
4.酸度、还原剂浓度及氧化 剂的选择:
4.酸度、还原剂浓度及氧化剂的选择:
①酸度: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对 酸度的要求十分苛刻,酸度稍大稍小对测定结 果都有很大影响,只有在一个很窄的适宜的酸 度范围内,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保持 还原剂介质不变的条件下,改变试样酸度,得 到的实验结果表明,酸度越小,荧光强度曲线 峰中间形成的“吸收凹谷”越深;随着酸度增 大,荧光强度也增大,到0.12mol/L HCl时达到 最高,且没有凹谷;再加大酸度,荧光强度减 小,且随着酸度的加大荧光强度会出现负值。 因此,要求酸度在pH=1左右为最佳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