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在中医学理论得指导下,从医食同源,药食同用得思想观念出发,研究饮食与保持与增进人体健康以及防治疾病关系得理论与方法,并用这种理论与方法指导人们饮食保健活动得一门应用性学科。
关系:1、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基础与重要组成部分2、烹饪以养生保健为基础3、中医饮食保健学就是中国烹饪理论得重要组成部分4、中医饮食保健理论反映了中国烹饪最根本得特点5、社会得发展对烹饪饮食保健理论得研究提出来更高得要求6、中医饮食保健学必须与只能各国烹饪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应有得作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1、中医饮食保健学与西方现代营养学都就是以研究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为主要内容与目得得学科;2、中医饮食保健学一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宏观出发,从整体着眼,以实践研究为基础,以人为本,以脾胃为饮食保健之本,具有自身得特色与优势,在定量研究、确立量化指标与实验研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3、西方近代营养学作为西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以西医学理论为指导,从微观出发,从局部着眼,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食物营养素为本,以平衡膳食为核心,在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局限;4、相互取长补短,建立一个全新得饮食营养保健学科将就是未来努力得方向主要文献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饮膳正要,医学衷中参西录特点:整体饮食保健观:1、人体就是以五脏为中心得有机整体;2、人与自然界得统一性;辩体与辩证施膳饮食保健观:1、中医饮食保健学作为中医学得重要组成部分,辨体与辨证施膳就是中医学辨证施治这一基本原则在饮食保健学中得具体体现;2、所谓辨体,就就是指根据个体得生理表现与体征,并结合先天禀赋、年龄、性别、饮食起居及天时、地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得因素,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类型得体质3、施膳则就是根据辨体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养原则,以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得目得4、辨体就是确定饮食养生得前提与依据,就是膳食制定养生得原则5、所谓辨证,就就是根据疾病得病理表现与体征,通过分析与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得证;施膳,则就是根据辨证得结果,确定相应得食疗方法及食疗食物与配方。
脾胃为本饮食保健观:1、脾胃为饮食营养之本;2、饮食保健应首先重视调理脾胃食物得四气与五味:1、四气或四性,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寒热温凉四种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凡属于含量性质得食物,多具有滋阴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能够保护人体阴液,纠正热性体质或治疗热性病症,主要用于热性体质与热性病症凡属温热性质得食物,多具有助阳温里散寒等作用,能够辅助人体阳气,纠正寒性体质或治疗寒性病症,主要用于寒性体质与寒性病症2、所谓五味,就是指食物所具有得辛甘酸苦咸五味不同得性质与作用。
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健胃等作用甘味食物具有滋养、补脾、缓急、润燥等作用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与生津等作用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泄降、燥湿、健胃等作用咸味食物具有软坚、润下、补肾养血等作用淡味食物具有渗湿、利尿得作用涩味食物具收敛链得作用食物得归经: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得作用就是有一定范围或选择性得。
归经就就是把食物得作用范围或选择性与人体脏腑经络联系起来,以明确指出食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所起得主要作用或特殊作用。
辛能入肺,甘能入脾,酸能入肝、苦能入心,咸能入肾以脏补脏:就是指用动物得脏器来补养人体相应得脏腑器官或治疗人体相应脏腑器官得病变炮制与烹调得目得1、变生为熟,有利于脾胃得消化吸收,提高了食物得利用率,缩短了食物得消化吸收过程2、灭菌消毒,降低或消除某些食物得毒性或副作用,保证人体食用得安全3、改变食物得性能,使之适应养生或食疗得需要4、提高实物得效用5、曾静食物得色香味形,促进食欲,便于食用常用得方法有:炒炙煨煮蒸配伍:就是指根据养生或食疗得需要,选择两种以上得食物(药物)组合应用,就是进行组方配膳得基础。
(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配伍得目得: 1、增强饮食保健得效果; 2、适应人体养生保健应用得需要;3、减少食物(药物)得不良作用相须(相类性配伍):就是指两种性能作用相近得食物配合应用,可起到协同作用,增强其效果。
相使(相使性配伍):就是指两种食物配合应用,而以一种食物为主,另一种食物为辅,以提高主要食物得作用。
相畏与相杀(相制性配伍):相畏或相杀就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物得副作用。
相恶:就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一种食物能降低另一种食物得作用,甚至相互抵消,属于配伍禁忌。
相反:就是指两种食物配伍使用时,能产生副作用或毒性反应,属于配伍禁忌。
配方:在食疗保健理论得指导下,将两种以上食物按照一定得配方原则加以组合,并确定一定得分量比例。
配方原则:主料、辅助料、佐助料。
主料(君药):起主要作用得食物(药物)。
辅助料(臣药):就是辅助主料以加强保健作用,或兼顾其它养生保健作用得食物。
佐助料(佐、使药):就是起消除食物得不良作用,或引导归经,或调味赠色作用得食物。
配伍禁忌概念:就是指两种食物在配伍使用时,可降低其养生保健得效果,甚或产生对人体有害得影响,俗称“食物相克”。
发物禁忌:所谓发物就是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就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病得食物补养类食物以补益人体气、血、阴、阳,扶助正气,养生壮体,提高抗病能力,以及治疗虚弱证候为主要作用得一类食物,又称补益类食物、补虚类食物。
补气类食物:就是指以补益人体之气,增强脏腑功能与机体得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气虚证候为主要作用得一类食物,又称益气类食物。
1食性——甘、平,归脾、肺、肾经;食疗:补气健脾、养阴益肺、补肾固精应用:1、用于脾气虚弱、食少便溏或慢性久泻。
(薯蓣鸡蛋黄粥)2、用于肺虚久病咳嗽(珠玉二宝粥)3、用于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一味薯蓣饮)4、用于消渴(煮汤代茶饮)宜忌:(1)健脾止泻宜炒黄后研末煮粥食;养阴宜用生品煮食。
(2)2食性:甘,温,归脾、胃经。
作用特点:气血双补。
食疗: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应用:1、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等(大枣粥)2、用于心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怔忡、妇女脏躁等(枣心汤)3 、还可用于缓与食性药理研究1、延缓衰老,抗氧化,提高免疫功能;2、抗肿瘤作用;3、保护肝脏;4、抗过敏得作用。
宜忌:大枣为大甘之物,多食易致助湿生热,令人中满。
有湿热内蕴,痰热咳嗽及小儿疳积者不宜食用养生:有“补虚圣药”之称,为补肺益肾养生珍品食疗: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应用:1、用于肾虚阳痿遗精,腰膝酸痛(虫草炖鸡)2、用于肺虚久病咳喘,劳嗽痰血、盗汗(虫草蒸鸭)3、还可用于自汗、久病虚损、失眠1食性:甘、咸,温。
归心、肾经养生:有“海中人参”之称,为补益强壮养生佳品食疗:补肾益精,养血润燥应用:1、用于肾虚遗精、阳痿、尿频、遗尿(海参羊肉汤)2、用于精血亏损、虚弱劳怯(海参老鸭汤)3、用于血虚肠燥便秘(海参木耳炖大肠)4、还可用于虚劳咯血咳嗽,产后蓐劳,休息痢药理研究1、增强免疫力;2、抗癌作用;3、抗凝血作用:抗凝、降低血粘度、降低血脂,用于脑栓塞、缺血性心脏病等,被认为就是个很有前途得抗栓药物。
宜忌:1、宜配伍动物性原料,以增强补益强壮之力。
2、肠滑泄泻及痰湿内盛者不宜食用。
食性:甘、温,归肾、肺经。
养生:有“果中第一补品”之称,为温补肺肾养生佳品食疗:补肾强腰,固精止遗,温肺定喘,润肠通便应用:1、用于肾虚腰痛脚弱、阳痿遗精、耳鸣、尿频、妇女带下等2、用于肺肾虚寒咳嗽3、用于肠燥便秘4、用于石淋、脏躁病、风寒感冒等药理研究1、增加体重;2、化石作用;3、镇咳作用。
宜忌:1、胡桃仁皮涩肉润,定喘止咳宜连皮使用,润肠通便宜去皮使用;2、本品甘温滋腻,能助火生痰,阴虚火旺、痰热咳嗽及便溏者不宜使用。
补血类食物:就是指以补养人体之血,滋养脏腑组织器官,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血虚病证为主要作用得一类食物,又称养血类食物。
大多味甘质腻,虽能滋补,但易碍胃,可适当配伍行气健脾得食物;湿浊中阻,脘腹胀闷、食少便溏者不宜食用。
应用1、养生:A、血虚体质;B、补血强壮;2、食疗:血虚病证。
龙眼肉食性:甘,温。
归心、脾经。
功效特点:气血双补。
龙眼肉与大枣得比较:龙眼肉与大枣都能补气养血,但龙眼肉以补血为主,大枣以补气为主。
食疗: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应用:1、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以及虚劳赢弱,脱发等2、用于月经过多,慢性失血,大便下血等病症3、还可用于脾虚泄泻,产后浮肿、气虚水肿,胃脘疼痛宜忌:湿盛中满及痰火盛者不宜食用猪肝食性:甘、苦,温。
归肝经养生:以肝补肝,为补肝养血养生佳品食疗:养血补肝明目应用:1、用于血虚萎黄,浮肿脚气(猪肝大枣汤)2、用于肝虚视力模糊,两目干涩,夜盲及目赤(菠菜猪肝汤)3、还可用于食即汗出、休息痢、脱肛等(猪肝散)宜忌:1、《调疾饮食辩》谓以肝补肝,羊为最,鸡次之,猪又次之2、诸养生不忌猪蹄食性——甘、咸,平。
归胃经养生:为补血益精养生佳品食疗:补血通乳,生肌托疮应用:1——用于妇人产后乳少(猪蹄汤)2——用于疮疡久不收口(甘草猪蹄汤)3——用于出血病征(猪蹄花生大枣汤)宜忌:1、宜清炖食。
2、痰湿内盛者不宜补阴类食物:就是指以补养人体阴液,滋润脏腑,维持人体生理活动,以及治疗阴虚病证为主要作用得一类食物,又称养阴类食物、滋阴类食物。
甘寒滋腻——脾胃虚弱者不宜单独使用黄精:【品质】以色黄透明甘甜,习称冰糖渣者为佳;【食性】甘,平。
归脾、肺、肾经。
【养生】为滋补强壮养生佳品;【食疗】滋阴润肺,补肾强筋,补脾益气【应用】1、用于肺痨咳血,阴虚燥咳(冰糖炖黄精);2、用于肾虚筋骨软弱,久病风湿疼痛(枸杞黄精汤)3、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乏力(黄精蒸鸡);4、用于消渴,妇女赤白带下【宜忌】1、不宜与乌梅同食2、有痰湿气滞者不宜食用桑葚【品质】以个大肉厚而糖性大者为佳;【食性】甘,寒。
归肝、肾经;【养生】为滋补肝肾养生佳品;【食疗】补肝肾,滋阴血,生津润燥;【应用】1、用于肝肾阴亏,阴血不足,眩晕耳鸣,虚烦失眠,须发早白等病症;2、用于消渴,便秘;3、用于目暗、瘰疬等;【宜忌】1、不宜用铁质器具加工;2、有脾胃虚寒泄泻者不宜食用枸杞子【食性】甘,平。
归肝、肾经;【养生】为补益肝肾养生佳品;【食疗】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止咳;【应用】1、用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迎风流泪等(枸杞炖鸡);2、用于虚劳咳嗽(枸杞炖银耳);3、用于住夏虚病等;【宜忌】脾虚便溏者不宜食用松子【品质】以饱满光泽、油性足者为佳;【食性】甘,温。
归脾、肺、大肠经;【养生】滋养强壮,旺盛精力;抗衰延年;【食疗】养液熄风,润肺止咳,滑肠通便;【应用】1、用于阴液不足,眩晕及风痹日久(松子膏);2、用于肺燥咳嗽,干咳,咯血(风髓汤);3、用于肠燥便秘(松子粥);4、用于虚赢少气;【宜忌】便溏及痰湿者不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