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导入新课】人类探月之旅—交流篇材料一:观点 1 :月亮是相当久远以前的史前人类造出来的观点 2 :月球是地球的伴星和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观点 3 :月球是一颗寂静荒凉的星球,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观点 4 :月球原本是地球的一部分,由于地球运动和受外星体撞击,地球飞出去一大块物质,形成现在的月球……【讲授新课】人类探月之旅—懵懂篇材料三: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而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中世纪欧洲神学思想处于统治地位,探究一:你认为哪些认识是正确的?为什么?探究二: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为什么早期统治阶级推崇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地球、人类对月球的正确认识月亮等万事万物,“君权神授”中国古代老百姓每逢月食非常害怕,“天狗食月”一说盛行……从客观来说,生产力水平低下决定的,这也是根本原因。

主观方面,人的认识能力也受时代的局限,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水平也决定了人们认识的局限。

主体(人类)、客体(客观事物)、基础(实践)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主体来看,人们宇宙的认识会受具体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限制。

从客体来看,宇宙这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变化性,使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人类探月之旅—实践篇如此匮乏?材料四:“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步!”——1969 年 7 月20日,人类登月第一人、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踏上月球时如是说。

“如果我们死了,请大家不必大惊小怪,就把它当成一件普通事。

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一种冒险事业,我们希望不要影响整个计划和进程,探索太空是值得冒生命危险的”。

1967 年1 月,“阿波罗1号”飞船在发射前的模拟演习中突遭火灾,美国宇航员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等3人不幸遇难,但他们的这句“遗言”一直激励着无数后人继续他未竟的事业。

这场火灾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重新评价阿波罗航天器舱内所使用的材料,并对指令舱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 实践——认识——实践” 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认识具有反复性(板书)人类探月之旅—收获篇材料四:几十年来,科学家探月研究得出:月球的年龄大约有 46 亿年。

月球上没有空气、昼夜温差极大、辐射强烈、月表凹凸不平且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撞击坑……科学家在分析了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月壤样品后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月球保存着大约 5 亿吨氦-3,如果供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足以使用上千年……最近几年研究人员获得的最大发现,是在月球上的陨石坑里和广大的平原上的冰及岩石里发现了水……2、认识具有无限性(板)----认识的对象(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认识的基础(实践)探究三:这些失败的的探月和航天实践有何意义?探究四: 1.你还想了解月球、宇宙的哪些未解之谜?3、认识具有上升性(板)追求真理是个过程原理:(板)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探月之旅—中国篇材料五:中国自古就有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的传说。

早在 1962 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

中国科学家们不懈坚持,形成了一批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基础研究队 伍,为今天的探月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4 年,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并命名为“ 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 绕落回” 三个阶段。

2004 — 2007 年为“ 绕”的阶段,主要目标是发射“嫦娥一号” 探测卫星, 对月球进行为期 1 年的全球性、整体性和综合性探测。

2007— 2012 年为“落”的阶段, 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巡视探测。

20 12— 2017 年“ 回”的阶段, 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软着落并采样返回。

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后,中国才有可能考虑和实施载人登月。

相比嫦娥一号,“ 嫦娥二号” 所携带的 CCD 立体相机的空间分辨率更高, 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详实, 将对月球着陆区和其他重点区域进行精细测绘、立体成像。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 进行探月技术创新,不断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课堂总结】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都是有条件的, 超对宇宙的未来还无法确定。

它会继续地无限地膨胀下去吗? 暴胀是一个自然定律吗? 或者宇宙最终会再次坍缩吗?探究五: 你知道人类还有哪些认识月球、认识宇宙的计划?火星探测计划, 是继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后, 我国又一次重大航天科学计划。

这将是我国深度空间技术和航天器研制水平的飞跃。

……中国人将不断克服困难进行技术创新, 不断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

、 出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任何真理都会变成谬误。

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认识具有反复性又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本课小结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真理最基本属性是()A.主观性B.客观性C.科学性D.能动性2.“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这句名言是指()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B.真理要靠历史和实践来检验C.真理与权威是相互依存的D.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3.1.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认识论角度看,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条件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5.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A.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6.对“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A.在对同一对象的不同认识中真理只有一个B.真理与谬误没有界限C.任何人必须承认认识的真理性D.任何人获得真理的途径都是相同的7、一切真理只有经历下面三个阶段才会被人接受: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第三阶段,不假思索而欣然接受。

这说明()①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②认识是实践的来源③一切真理都是终极真理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上升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8.“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就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

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

”对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观性B.它揭示了真理是无限发展的C.它否认了人的认识能力D.它否认了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二、材料题材料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需要政府、公众各尽其责,各尽其能、各尽其力。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就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实现。

结合材料,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哲学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转变的正确性。

答案:一、选择1、B 2、B 3、A 4、D 5、D 6、A 7、C 8、B二、材料题:【解析】本题考查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

然后依据设问检索知识库,呈现知识体系。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中国共产党经过多次的反复才获得了上述正确的理念。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伴随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中不断地追寻着更顺应自然、更尊重民意的执政理念。

③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所以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