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甘草基本常识

甘草基本常识

甘草基本常识我国是世界甘草的主要产地之一,在全世界24种豆科甘草中,我国分布有11种,其中药用甘草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及黄甘草4种,以乌拉尔甘草为药用主流产品,我国甘草以皮细、色红、粉性足而享誉国际市场。

一、甘草基本情况1、基本特征简要形态特征40—120厘米,根茎圆柱形,多横生,主根长而粗壮,圆柱形,外皮棕红色,内部黄色,味甜、茎直立,下部木质化。

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小叶5—17枚,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宽2厘米,全缘,两面被毛。

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淡紫红色。

荚果扁平,多数聚成球状。

种子宽椭圆形或圆形,略扁,长2.7—4.3毫米,宽2.6—3.7毫米,厚1.8—2.3毫米,表面暗绿色、棕绿色、棕色或棕褐色、平滑、略有光泽。

千粒重7克。

花期6—7月,果期7—9月。

2、现状甘草目前野生资源短缺,商品来源主要依赖种植生产。

家种甘草可直播或育苗移栽,现主要生产方式为育苗移栽,该品直播生长期为2~3年,育苗移栽生长期为1~2年(其中育苗期1年),产籽需生长期4年以上,目前种籽来源主要靠野生甘草的采集。

传统观点是以色红、皮紧、质坚实、粉性足、断面黄白色、口感甘甜清香为佳品,现代观点以甘草酸、甘草甙、甘草素、甘草黄酮等有效成分份含量高为优。

3、分布甘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杭棉、达特拉、敖汉、阿拉善右、翁中特、鄂托克、奈曼、阿拉善左、开鲁、扎鲁特、乌审;宁夏盐池、灵武、同心、中宁、平罗、海原;新疆巴楚、沙雅、阿瓦提、温宿、库车、轮名、尉犁、卖盖堤、和静、莎车、和田、于田、阿图什、察布察尔、巩留、新源、福海、布尔津、沙湾、乌苏、精河、哈密、库蒙;河北宣化;山西五台;辽宁朝阳、建平、甘肃安西、敦煌、环县、民勤等地。

以内蒙古、宁夏产的甘草品质优良。

二、甘草市场分析甘草不仅是一味用药量大的中药,还广泛适用于食品、饮料、烟草、日用化工及畜牧业等领域。

甘草酸作为甜味剂比蔗糖甜200—300倍,并且低热值具保健功能,许多国家已经把其作为食品添加剂。

甘草中含有抗氧化剂,己被一些国家列为化妆、保健原料。

甘草还可用来制作发泡剂、渗透剂。

甘草渣可制做纤维板等隔热隔音建筑材料,其茎叶还是牲畜的好饲料。

由于其宝贵用途,甘草不仅大量出口东南亚,而且还大量出口欧洲及美国。

1、环境恶化为甘草的狂采滥挖亮起红灯我国甘草产地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三大产区,主流商品乌拉尔甘草在东起科尔沁草原西至新疆额尔齐斯河的狭长东西向带状区域广泛分布。

产于新疆北部内蒙西部地区的甘草称'西草',生于海拔500-1500米,向阳干燥的半荒漠草原或黄土沙丘碱性土壤中;产于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及东北地区大兴安岭西麓的草称'东草',生于海拔150-500米的半干旱沙丘或草甸中。

商品甘草的另一重要品种,胀果甘草分布在新疆境内的南疆,东疆及甘肃西部,生于海拔800-1500米的河流两岸滩地及冲积平原干旱草甸区。

黄甘草则分布在甘肃西部、青海北部及新疆东部海拔1000-1500米的黄土风沙坡地。

从以上各种甘草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的甘草几乎是与黄沙共生的,甘草产地多为生态环境极端脆弱的草原及半沙漠地带,采挖甘草一旦破坏了植被便使黄沙裸露于地表,植被极难恢复,上述地区清代以前均为牧区,半牧区,因当时人烟稀少,载畜量亦少,加上多为数千年原始植被,很少受到人畜破坏,水草尚称丰盛,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自民国初年由于汉人大量涌入垦荒种田,加上建国后数次移民支边,组建生产建设兵团,大面积开荒种地,使植被大量破坏,又因近年来甘草、麻黄、发菜、赤芍等药材的掠夺式采挖,使植被恶化雪上加霜,生态环境已到了岌岌可危的程度。

河西走廊腾格里沙漠边缘绿洲生态环境告急,西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告急,科尔沁草原生态环境告急。

应该看到我国北方自新疆到东北,广袤的草原地带,如今被一片片黄沙所吞蚀,沙进人退,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色一去不返。

再看近几年,沙尘暴频起,所到之处黄沙滚滚,铺天盖地,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无知,肆无忌惮破坏生态而引来的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为了给我们自己留一块绿地,留一片蓝天,疯狂采挖野生药材破坏草原植被的愚蠢之举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2、甘草野生资源将持续吃紧(1)市场来货将逐年减少。

草原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草原法》、《保护野生药材资源例》下发了《制止滥采、滥挖甘草的通知》,并将甘草、麻黄、发菜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管理野生固沙植物。

2002年国家经委下文颁布了野生甘草的采挖、运输、经营、使用许可证制度。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保护生态环境,禁止滥挖野生药材的地方性法规。

国家已经下力从源头上控制甘草流入市场的数量来遏制狂采滥挖破坏生态的不文明行为。

数年治理,已初见成效。

90年代初由于疏于管理,产区对甘草资源进行掠夺式采挖,大量甘草涌入市场,年市场货源量在3-4万吨左右。

1995-2000年间,野生资源明显下降,年产量平均在2万吨左右。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甘草的采挖与运输进行严格管理,2001-2004年的4年间每年补充市场的野生甘草数量已不足万吨,2005-2006年两年内市场来货仅有4000-5000吨左右。

野生甘草吃紧,市场缺口由家种甘草补充,家种甘草近年来每年的上市量在5000-10000吨左右徘徊,2003年至今每年甘草(野生、家种)的上市量不足2万吨。

(2)需求量逐年增加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疗效显著,且能调和百草,故市场需求量很大。

上世纪90年代年销量保持在12000-18000吨之间,近年来随全国各地制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甘草、甘草浸膏、甘草酸粉盐及衍生物被大量用于中成药原料,自2003年甘草年需求量突破2万吨以来,甘草需求量便年年增加,2004年用量为2.5万吨,2005年几近3万吨,2006年总用量达3.5万吨。

国际市场普遍看好中国的甘草及甘草原料药,中国的甘草、甘草浸膏、甘草酸粉盐及衍生物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鉴于国内资源紧缺,我国将甘草及甘草制剂的年出口量控制在3000吨之内。

甘草市场供求矛盾加剧的状况已引起国际国内业界人士的极大关注。

(3)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市场甘草的供不应求,使近年来国内市场的甘草价格连年走高,2004年一等甘草价14-16元/公斤,2005年升至16-17元/公斤,目前价格升至16-18元/公斤。

甘草后市货紧价扬的状况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

3、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增加2010年亚洲仍是我国甘草及其制品的主体市场:鲜或干的甘草出口占出口总量的81.95%;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占88.09%;从亚洲进口甘草4758.41吨,占进口量的99.58%。

在我国甘草及甘草制品进出口贸易中,亚洲国家和地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10年,我国甘草及甘草制品出口数量及金额:鲜或干的甘草:2010年海关统计,我国共出口鲜或干的甘草3376.88吨,同比增长38.08%;出口金额1408.46万美元,同比增长48.69%;出口单价同比增长7.68%。

一般贸易出口3008.79吨,同比增长26.06%;出口金额1310.16万美元,同比增长40.72%;出口单价同比增长11.63%。

出口价格上涨因继续受资源紧缺及国际市场需求加大等主要因素的影响。

甘草液汁及浸膏:2010年海关统计,我国共出口甘草液汁及浸膏4200.77吨,同比下降3.02%;出口金额1974.26万美元,同比增长2.52%;出口单价同比增长5.72%。

一般贸易出口1098.74吨,同比下降8.99%;出口金额504.32万美元,同比下降22.71%;出口单价同比下降15.07%。

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2010年海关统计,我国共出口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793.42吨,同比增长15.65%,出口金额3507.19万美元,同比增长14.29%,出口单价同比下降1.18%。

一般贸易出口466.2吨,同比增长31.28%;出口金额2052.77万美元,同比增长2.33%;出口单价同比下降22.05%。

在出口市场方面:鲜或干的甘草:据海关统计,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到13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仍是我国鲜或干的甘草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出口总量的81.95%,其中东盟占6.09%;出口欧洲占15.51%;出口北美洲占2.54%。

甘草液汁及浸膏:海关统计,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到18个国家和地区。

欧洲依然是我国甘草液汁及浸膏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出口总量的54.26%;亚洲为第二大市场,占34.33%;北美洲占8.59%;大洋州占1.46%;拉丁美洲占0.91%。

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据海关统计,2010年一般贸易出口到20个国家和地区。

亚洲仍是绝对主要市场,占88.09%;欧洲占9.21%;北美洲占2.49%。

亚洲是进口主市场鲜或干的甘草:2010年全国共有14家企业进口4778.41吨(含加工贸易方式进口),同比增长57.96%;进口金额389.12万美元,同比增长71.84%;进口平均价格为0.81美元/公斤,同比增长8.79%。

由于近年我国甘草资源紧缺,加之2008年后甘草进口免关税,企业进口甘草呈现增长趋势,这样可以缓解我国甘草资源的短缺,但也导致了甘草进口价格的攀升。

我国进口甘草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是亚洲4758.41吨,占进口的99.58%。

其中,乌兹别克斯坦2281.05吨,占47.74%;土库曼斯坦1303.15吨,占27.27%;塔吉克斯坦716.24吨,占14.99%;巴基斯坦223.41吨,占4.68%;吉尔吉斯斯坦117.4吨,占2.46%;阿富汗101.16吨,占2.12%;阿塞拜疆20吨,占0.42%;哈萨克斯坦16吨,占0.33%。

从欧洲进口20吨,仅占0.42%。

甘草液汁及浸膏:据2010年海关统计,全国共有16家企业进口甘草液汁及浸膏,进口数量为1627.32吨(含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进口),同比下降61.27%;进口额为832.61万美元,同比下降63.43%;进口平均单价为5.12美元/公斤,同比下降5.57%。

其中,进口的98.21%都是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

甘草液汁及浸膏主要进口市场为亚洲,占进口的62.31%;其次是美国,占36.9%;欧洲仅有0.16%。

其中,亚洲的土库曼斯坦占62.16%。

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据2010年海关统计,全国共有67家企业进口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进口数量为510.46吨(含加工贸易方式企业进口),同比增长21.08%;进口额655.13万美元,同比增长11.45%;平均单价12.83美元/公斤,同比下降7.95%。

其中,进口的99.99%为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

甘草酸盐类及其衍生物主要进口国家是乌兹别克斯坦391吨,占进口量的76.6%;阿塞拜疆20吨,占3.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