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指标评价体系

绿色指标评价体系


测试框架的说明 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学科测试是基于标准的水平测试 (1)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达标程度 (2)能力导向 (3)更加强调测试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功能
综合评价——测试工具的框架
测试工具的框架——调查问卷
学生问卷:学生基本情况;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学生 对学校的认同度;学业负担(睡眠时间、做作业时间、补课时间);师生关 系;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品德行为(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
“建立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系统”:多年来上海学生的学 业成绩表现优秀,但学业压力和课业负担依然有待改善,作业时间长、睡眠 时间少、周末补课多、体育锻炼少等问题还比较严重。
评价改革基础
实践基础:PISA的启示--自信+自省
PISA2012:以数学(主要测试领域)613分、阅读570分和科学580分的成 绩均再列参加测试的65个国家(地区)的榜首,且成绩比较均衡,高端优势 明显。
信念和责任 自信和自尊 学习经历 学习兴趣 学业成绩 身心健康 学业负担
教育质量的基本要素
评价改革背景
4.教育系统自身完善的需要
课程目标的多元性—评价标准的单一性; 教学改进的过程性—评价功能高利害性; 学生学习的丰富性—评价方式的简单性; 为了评价的教学—为了教学的评价 目标—过程—评价 改革:势在必行
绿色指标测试+学校考试测验+课堂表现评价+真实性任务评价。
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教育质量—学业质量+教学质量+办学质量; 学业质量—水平+路径;对学生; 教学质量—教学+教研;对教师; 办学质量—规范+创新;对学校;
评价目的:价值的增值; 绿色指标: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综合评价改革——绿色指标
2. 绿色指标:上海方案
绿
学生学业水平指数:标准达成+高层次思维+成绩均衡 学生学习动力指数:学习自信心+学习动机+学习压力

+对学校的认同度指数 学生学习负担指数:负担综合指数+负担分项指数。

师生关系指数: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信任学生
教师教学方式指数:教师自评指数+学生评价指数

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决策计划+组织实施+管理评价
优质
高水平学生达 到55.4%,低水 平学生为3.8% (OCDE均值分 别为12.6%和 23%)
公平
学校教育弥补 因家庭社经背 景差异而产生 的学业不公平
650 700 750 800
评价改革基础
实践基础:PISA的启示--自信+自省
PISA2009:上海学生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续文本上表现相对薄 弱,阅读的自我调控策略显著低于OECD平均值;上海学生每周课内外上课时 间总量为34.8小时,位居第12位,其中校外上课时间列第9位。
上海市“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 的解读及实践
主讲教师:纪明泽
“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绿色指标”评价改革背景
评价改革背景
1.落实国家和上海市《规划纲要》的需要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人才评价制度。改 进教育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 关键:如何落实?怎样操作?
评价改革背景
2.上海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教育价值取向:过度追求现实功利 →教育对人的发展 教育质量评价:注重学科知识成绩→全面发展的评价 学生培养模式:统一的标准化模式→ 需求为导向的培养 教师专业成长:学科知识教学技能→教育境界专业能力 教育管理方式: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思想领导专业引领
评价改革背景
报告类型
基础数据报告 (主要是详细呈现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 结果解读报告 (分学科呈现主要调查结果、分析原因、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政策分析报告 (就行政关注点呈现主要数据,并做出判断。通常是将结论作 为小标题)
报告层次
市级报告
(可以提供三种类型的报告)
区县报告
(基础数据报告)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指数 学生品德行为指数:自尊、尊重、诚信、责任、公德

身心健康指数:近视率、肥胖率、身体素质、幸福感 跨年度进步指数:学习动力+ 师生关系+ 学业负担
绿色指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核心
学业水平指数
跨年度进步指数
学习动力指数 学习负担指数
师生关系指数
学生 健康 快乐 成长
综合评价操作流程
绿色指标评价体系
评价指标 评价工具
修改、完 善
学科测试 背景调查
系统反思
数据分析
分析报告
教育质量数据库
反馈与改进
教育决策 教研方式 教学行为
绿色指标评价操作程序及要点
评价指标的设计依据 评价指标的内容 工具研发 考务工作 阅卷评分 数据处理 报告撰写 结果应用
评价工具
◎测试工具的种类:学业测试+调查问卷+体质测试。 ◎测试工具的框架:学业测试+调查问卷。 ◎测试工具的开发:学业测试+调查问卷。 ◎测试工具的分析:信度+效度。 ◎学业测试成绩的解释:合格、良好、优秀的标准。 ◎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解释:学业表现+问卷信息;
相关分析+绿色指标。
综合评价——测试工具种类
测试工具的种类
学科测试 • 小学:语文、数学 • 初中:语文、数学、英语、科学
问卷调查 • 小学生问卷、初中生问卷 • 小学教师问卷、初中教师问卷 • 校长问卷
体质监测 • 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素质等3方面21项指标
测试框架的结构
一、测试说明 (测试的定位) 二、测试的内容或能力框架 (测试内容或能力的内涵界定) 三、比例结构 (内容、题量、题型等的比例) 四、试卷双向细目表 (内容维度、能力维度、具体描述、试题难度) 五、测试样例及评分规则 六、表现水平描述

4.教师教学方法

……
基于过程的真实性评价
评价改革总体构想
(1)学校的规范与创新评价:课程规范、教学规范、作业规范、评价规 范。 课程计划+学科学期课程实施计划表+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命题、组 织、批改、分析、反馈。 (2)教师的教学与教研评价:课堂教学、教研活动。 课堂教学记录与评 价表+教研活动记录与评价表。 (3)学生的学业质量综合评价:基于标准的学业测试、基于过程的真实性 评价(课堂观察评价+表现性任务评价)。
2. 绿色指标:教育部方案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
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文 件,将绿色指标规定为如下五个 方面:
◎品德发展水平。 ◎学业发展水平。 ◎身心发展水平。 ◎兴趣特长养成。 ◎学业负担状况。
说明: ◎绿色指标的价值:引导树立科学 的质量观;建立基于改进、完善、 发展为宗旨的评价体系。 ◎学校的探索:在针对师生关系、 学业负担、学生对课程与教学满意 度评价和实施课堂表现评价与表现 性任务评价方面,学校具有优势。 ◎探索的难点:设计评价框架要 素、制定质量标准、开发测量工具 等方面需要公关。
◇对结果的解释和评价等数学阐释能力相对薄弱 ◇有较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焦虑 ◇学生报告的校内上课时间平均每周28.2小时,位第9位。作业时间为平 均每周13.8小时,列第1位。数据表明,上海15岁学生平均每周最佳作业时 间在11小时左右。
评价改革基础
实践基础: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 ◇ 如何制定以学科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学业评价标准 ◇ 如何设计学科评价基本框架 ◇ 如何改进学业质量评价的命题技术 ◇ 如何加强对学业质量评价结果的统计分析 ◇ 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反馈 教研室:课程发展 教学研究 质量评价 数据中心
3.上海教育促进内涵发展的需要
上海基础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期,教育发展的战略将从更多地关注规模转向 更多地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内涵发展。 分数指标、物质计量、工具价值 全面发展、学校内涵、人本价值
我们需要怎样的质量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 全体学生全面地、主动地、 可持续地、有个性地发展。 教育质量公平的基本内涵: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适合自己 的发展。
身心健康指数
品德行为指数
学生社会经济背景 对学业成绩影响指数
教师教学方式指数
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数
绿色指标: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核心
形成不同的指标类别: 过程性指标、结果性指标、影响性因素指标; 表现性指标、影响性指标、时间性指标; 教育教学状态、学生感受、教育效果、发展变化;
综合评价改革——绿色指标
学校报告
(基础数据报告) 市级报告人工撰写、区县、学校报告根据市级报告框
架,通过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
优秀水平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中心城区与郊区县
优秀水平学生所占的人数比例-男生与女生
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
3年级 609
599 589 579 569 559 549 539
30
8年级 591
581 571 561 551 541 531 521
教材编写依据。 教学实施依据。 → 操作性。 考试评价依据。
课程标准应该描述课程中最核心、最重要、最有价值的要求。
评价改革基础
实践基础:PISA的启示--自信+自省
◇上海基础教育的质量、课程改革成效如何在全球的参照系中 加以审视。 ◇ 学习先进的评价理念以及评价技术。 ◇ 借鉴PISA的数据和实证研究,不断增强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 性。
教师问卷:教师基本情况;教师对课程的看法;对学校管理的看法;面 临的困难;教学观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互动教学和 探究与发展能力)
校长问卷:学校基本情况;校长办学理念和教育观;校长的学校管理方 法;课程领导力(课程决策与计划、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