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
利用:(1)核武器保卫国家安全,起威慑作用,但决不首先 使用核武器;
(二)迈向世界科技大国
“文革”期间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背景 邓小平复出主持科教工作
“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
科技体制改革的推行
的提出 提出: 1988年9月
意义: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
核技术:拥础有较完整体系
空间技术:卫星回收技术 “一箭多星”
科技成就 运载火箭: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信息技术:“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大亚湾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是我国大陆首台百万千瓦级 压水堆核电机组,1987年8月7日开工建设, 1994年2月5日建成投入商业运行。
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1984年)
1984年4月,长 征三号火箭成功 地发射了我国第 一颗试验通信卫 星“东方红二 号”,从此我国 具备了地球静止 轨道卫星的发射 能力,火箭技术 达到世界先进水 平。
中国科学院成立
首任院长郭沫若
中国科学院院徽
海外知识分子的回归
李四光
华罗庚
邓稼先
(1889—1971) (1910—1985) (1924—1986)
海外知识分子的回归
1956年,毛泽东和著名物理学 家钱学森亲切交谈
吴阶平
“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第 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 颗氢弹爆炸成功
4、建国初党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
根本目的是
D
A、维护世界和平
B、发展核能源、缓和电力供求矛盾
C、打破美国核垄断
D、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环境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4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为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向 试验场发的贺电中说:“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 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 一个有力的打击。”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1965年9月17日,世界上第一 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 显微镜下的结晶牛胰岛素
岛素在中国诞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誉为“第二次 绿色革命的原因
1、它是一次技术革命:提高杂交 水稻新理论;
2、它是一次农业革命:种植面积 大并增产增收;
3、它是一次世界革命:能解决世 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问题。
材料三 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物理学理论为核开发提供了 理论依据。……爱因斯坦得知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平 民伤亡惨重时,感到非常痛心。他说,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 器,是自己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研, “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 (3)我国是如何利用核能的?结合材料三说说科技发展对人类 社会的影响。
打击美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政策。
材料二 世界主要国家研制核武器的有关资料
国家地位
试验年 试验
份
次数
备注
美国
1945 1032
苏联 英国
1949 715
1952
45
不包括1962年以后与美国 共同试验次数
法国
1960 210
中国
1964 45
(2)材料二说明我国的核试验具有哪些特点? 起步晚;试验次数少;独立进行。
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意义:增强中国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科学大会(1978年3月召开)
这次大会是在粉碎“四 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 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 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 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 邓小平明确指出“现代化的 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 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 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 “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 了科学的春天。
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标志 着我国卫星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D、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国的 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C
A、长征一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五号飞船 D、原子弹爆炸成功
“神舟”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 射
杨利伟在“神舟”5号宇宙飞船“神舟”6号宇宙员费俊龙、
中
聂海胜平安走出舱门
“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
1983年12月22日, 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 算一亿次以上的“银 河”巨型计算机,由 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 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 功。它填补了国内巨 型计算机的空白,标 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 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 列。
一、选择题:
1、中国在奔向太空的浪漫征途上迈出的
关键一步是
B
A、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首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号飞船无人飞行成功
2、下列有关建国以来科技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C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打破了美苏法等国对核 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B、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 C、近年来,我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一号”成功升空
“两弹一星”的意义
1、打破美苏两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 断,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2、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 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3、维护了世界和平; 4、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我国
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什么?
政治因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转移 经济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 政策因素: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科技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观点的提出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制定”863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 群众因素:广大科技工作者忘我奉献 国际因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第五专题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二)迈向世界科技大国 (三)例题解析
(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背景: 旧中国科技落后
确立方针:自力更生
科研 设立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起步 制订规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建设队伍:海外知识分子的回归
巨大 成就
国防科技: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 医学: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业: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