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对策探究

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对策探究

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对策探究
摘要: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促使城市规划更加趋向于科学性与合理性,城市规划既是一座城市建设的蓝本,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新形势下,公共政策在城市规划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旨在通过对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对策进行简要的探讨,以此来进一步认识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并对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策略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意见。

关键词:公共政策;城市规划;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具有多种属性,其中,公共政策属性的地位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城市规划应该符合公共利益,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要想切实搞好公共政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问题,首先就要细致的理解二者的相关知识。

一、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浅析
(一)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体现
城市规划是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本质上是一种公共政策。

城市规划之所以成为一项公共政策,主要是从城市规划的效率和城市规划的功能而言的,它通过对城市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满足公众利益,促进城市可持续的发展。

因此,它具备公共政策属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城市规划的主体是由政府和非官方的专家、公众代表等共同组成的。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负责组织召集工作,非官方的
专家、公众代表等共同参与,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共同为城市规划贡献力量。

第二,城市规划的客体是城市的各类资源,资源属于国家,国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使得这些资源为公共利益做贡献。

第三,城市规划的功能是使得城市资源得到又加优化合理的配置,并且引导城乡间的发展,这种功能强调了政府对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功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任务,相应的政策全部都实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而实施的。

城市规划作为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也不例外的参与到促进经济建设的任务上来。

但是,这种把城市规划看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是片面的,造成了很多新的利益矛盾,公共利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随着这些矛盾的愈演愈烈,也影响到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近几年来,国家充分认识到了过去城市规划的不科学性和盲目性,也认识的了市场才是经济发展的本质动力,所以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中,更多地强调了公共属性。

二、公共政策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对策
(一)地方政府要切实改变城市规划的思想观念
政府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府的思想观念对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各地方政府都想
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利用一切手段发展本地经济,甚至不惜采取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城市规划就很可能成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首选方法。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为了提高任期内的执政业绩,片面的追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干预,更多地强调城市规划的经济功能,忽略了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对此,地方政府要切实转变城市规划的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城市规划的社会功能。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断放开城市规划的限制,政府只扮演调控引导的角色,不过多地干预具体的规划。

地方政府要引导城市规划的主要任务从促进经济发展向维护公共利益上转变,并且要使得城市规划能够有效的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在此基础上,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要实行城市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对于各级领导任期内的城市规划项目,不管城市规划的周期有多长,城市规划效果显现的期限有多久,只要是城市规划不符合公共利益,没有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没有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那么就要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这样可以从制度上减少因地方领导干预而产生的对城市规划公共
政策属性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者要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的效率与公正的关系
效率与公共是制约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

城市的发展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效率的提高,二是社会公正的发展,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经济效率的提高往往要先于社会公正的
发展,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调整社会公正,就会增加矛盾,最终也会影响到经济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城市规划正在面临着这个窘境,因此,切实处理好效率与公正的关系,使得二者能够协调发展,对于城市规划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城市规划者首先要明确城市规划的本质意义。

我国最新出台关于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的一种。

这就彰显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本质意义就是维护社会公正。

所有,城市规划者要树立维护社会公正的第一要义。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正的关系,城市规划者还不应该偏废效率一方,在保证维护社会公正的前提下,满足城市规划符合市场发展的要求,积极配合市场,使城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城市规划要确保公众的参与性
城市规划是一种公共政策,具有公共属性,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确保公众的参与性和实践性。

政府要对城市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广开言路,通过举办城市规划研讨会,设立城市规划意见箱等相关形式,广泛地吸收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使得城市规划能够彻底的体现公共属性,维护社会的公正。

总结:
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从原来的片面追求城市经济效率的发展,到现在发展到重视公共利益,期间经历了很多的探索与实
践。

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城市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市场,不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的第一要义是维护社会的公正公平,确保公众利益的最大化,政府要切实改变城市规划的思想观念,在具体的规划过程中广开言路,积极主动地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满足公众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体现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才可以提升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美]贝内特·p·利恩兹,凯瑟琳·p·雷.21世纪的项目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 郑锋.现代城市规划管理的本质和观念[j].新东方,2010,
(3).
[3] 姜杰等.城市竞争力[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4] 彭海东.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特征[j].规划师,2010(8).
[5] 魏立华.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应澄清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学刊,201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