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报纸 学中文中级汉语报刊阅读上册教案

读报纸 学中文中级汉语报刊阅读上册教案

3·介绍读中文报刊具体文章的方法,如重点看文章的标题和各段的开头部分等。可参 考本教材第三课的读报小知识。
(二)让学生的报刊文章述评应做到: 1·要简短,不能太长,每人每次控制在 5 分钟左右。每人剩下的 5 分钟左右的时间用 于互相提问、讨论。 2·在上课前,将新闻的标题和主要生词及其注释抄写在黑板上,以便班上其他同学更 易听懂报刊文章述评。或者让这些作报刊文章述评的同学将自己发言材料复印好,发言时给 教师和其他同学每人发一份。两种办法都可以。 3·尽量不要全部照所选文章的原文念,应照着事先写好的新闻摘要稿来读。

|
| 20 分钟 ┊
|
|
| 第 一 节 课 | 第 二 节 课 | 第 三 节 课 | 第 四节 课 |
如果第二节课未能讲完课文,第三节课应将课文剩下的部分讲完,相应地压缩讲练习二
4
~七的时间,尽量不影响第四节课当堂做练习八的时间。
三、 报刊课的具体教学过程
报刊课的具体教学由三大板块组成,下面对这些板块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
报刊课具有自身的独特作用:1 报刊课的语言在词语、语句、语篇上,具有较明显的报 刊书面语的特点。2 报刊课的内容具有现实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是学生直接了解中国的 重要窗口。
二、报刊课的教学时间安排
报刊课一周有两次课,一次有两节,一周共有 4 节课(一般学校每节 45 或 50 分钟),
可讲完完整的一课教材的内容。具体一课教材的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北大版新一代对外汉语教材·报刊教程系列
读报纸,学中文
——中级汉语报刊阅读(上册)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教案)
吴成年 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 二○○六年九月
目录
本教材的特点 ...............................................................................................................2 如何上报刊课? ...........................................................................................................4 第一课 走进休闲时代 .............................................................................................12 第二课 健康新观念 .................................................................................................17 第三课 学习制造两代人的战争 .............................................................................21 第四课 给公用筷子留个位置 .................................................................................26 第五课 网恋 一朵带刺的玫瑰 ...........................................................................30 第六课 学习型社会正在走来 .................................................................................34 第七课 哪种方式求职最有效 .................................................................................38 第八课 警惕电子垃圾的危害 .................................................................................42 第九课 日记被妈妈发觉之后 .................................................................................46 第十课 纳米技术:带给人类的是什么 .................................................................50 第十一课 如何对待特殊的面试 .............................................................................54 第十二课 议论纷纷克隆人 .....................................................................................58 第十三课 姚明的身价有多高 .................................................................................62 第十四课 摆正自己的位置 .....................................................................................66 第十五课 生活在城里的农民工 .............................................................................71
十三、注重培养阅读能力的同时,兼顾听、说、写的能力的培养。课堂语言点的操练, 话题讨论,每周的报刊文章述评,练习一的报刊摘要与看法的写作,练习七的话题写作准备 和讨论等,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
十四、练习二~练习七紧扣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和重要语言点。 十五、本教材配有四套测试题,可以阶段性地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所达到 的阅读水平。 十六、本教材配有教师参考用书,以确保不同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能较规范合理地组 织教学,体现出报刊课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特点。 欢迎大家使用本教材,并请多提宝贵意见。
八、每课词语表有中文解释和英日韩三种语言的翻译,便于母语分别为日语、韩语以及 掌握英语的留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学习生词,从而更容易地学习本教材。
2
九、每课后都有背景知识介绍,让学生了解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学 习课文。
十、每课后都有读报小知识一则,帮助学生了解中文报刊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阅读中 文报刊文章。
六、注重语言点的操练。在教参中每个语言点都设有 5 个具体情境的问题,有些问题可 以伸展为即时的讨论,这样在操练语言点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言语交际能力。
七、超纲词的比例控制得好。本教材注重词语的实用性和常用性,属于本科二年级或中 等水平的纲内普通词占总生词量的 88.2%,超等级和超纲词只占 11.2%,这样,以往报刊教 材因超纲词超等级词过多而难度过大的不足得以有效避免。每课词语表中的超等级和超纲词 都在该词语的下面划有横线,以便与纲内词区别开来。
5
4·尽量说一下自己对所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可以和自己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 5·将事先准备的一些问题(可准备 1~3 个)向其他同学提出,以引起讨论。 (三)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要注意: 1·将学生说出的需要解释的词语及时写出,等学生说完后,向全班简要说明。 2·对学生说错的容易引起误解或难以让人理解的读音,及时加以纠正;对于一般不影 响表达与理解的语音错误,可以忽略不计,或等学生说完后加以集中纠正。 3·鼓励有发言任务的同学与没有发言任务的同学互相提问,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四)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注意: 1·带动全班的同学向刚发完言、走向自己座位的同学鼓掌表示鼓励和感谢,让每一位 发完言的同学享受“英雄般的待遇”。 2·等两位同学发完言后,教师做一简单总结,肯定这两位同学可取的地方:如准备认 真仔细;摘要和自己的看法说得好;问题提得好等,鼓励别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对于他们当 中存在的问题可适当指出,希望他们以后做得更好。 实行这种报刊文章述评制度,从硬性规定上保障学生一个学期有多次必须课外直接读 中文报刊的机会。在准备报刊文章述评的过程中,学生会顺便读到更多的新闻消息,渐渐的 由完成老师布置的读报任务过渡到养成自觉读报的好习惯。 让学生找活材料并作报刊文章述评比教师找活材料作为补充教材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 多种语言技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1 学生一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读材料,故读自己找的 材料比读教师补充给他的材料更能切合自己的兴趣,而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条件。2 学生自己找读材料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中国的各种报刊,形成课外读报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 惯。3 除了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听说写各项语言技能的发展。4 学生的报刊文章述评还要求 有自己对所说新闻的看法,往往与本国情况作比较,这会激起班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参与 讨论,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语言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让学生自找材料并作报刊文章述评,并非绝对排斥教师找补充材料的做法,在两种情 形下也可酌情兼用:1 班上不少同学直接阅读报刊困难太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找一 些补充材料,然后逐渐过渡到让学生自找材料并作报刊文章述评;2 当出现一些社会热点、 重大事件,估计班上多数同学感兴趣时,可补充相关材料组织教学。不管怎样,教师应有意 识确立以学生自找材料并作报刊文章述评为主、教师找补充材料为辅的制度。
1
本教材的特点
本教材在编写目的上追求“学生好(hǎo)学、教师好(hǎo)教”,使“学生好(hào) 学、教师好(hào)教”,因此与其他报刊教材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一、选材注重时效性与长期性。本教材的语言材料都选自 2002 年~2004 年的中文报刊 和中文网站的文章,话题既考虑时效性,也考虑长期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本教材在未来几年 内仍具有使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