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1)、公平的含义假设,老师刚刚大学毕业,现在正在人才市场寻找一份工作。
活动一:“职场新人”我发现有2家比较合适的公司:A公司:招聘一批推销员,要求:会普通话,报酬:30元/天。
B公司:招聘一批推销员,要求:会普通话,报酬:底薪10元/天,每推销一套产品可抽取20元佣金。
讨论:请同学们帮忙,老师该选择哪家公司呢?请说明理由。
结论:也就是说,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
如果差别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的。
既不是平均分配,也不是差距过于悬殊。
(2)、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就是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允许收入差距的存在。
当然收入差距是有限度的,限度是能够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讨论:你认为像B公司这样的收入分配对公司有什么好处?结论:公司员工积极性高,公司效益好。
探讨:以小见大,就全社会而言,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结论:人们劳动积极性高,经济发展快;收入差距合理,劳动者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矛盾少,社会更加和谐。
意义:①协调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③促进社会和谐(3)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①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讲解: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从制度上讲,我们应该坚持基本的分配制度,我国基本的分配制度是什么呢?这是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保证。
②提高“两个比重”(初次分配)从措施上看,我们要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除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状况。
然而,目前人们的收入比重低,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依然存在,具体是怎么回事情呢?初次分配:是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进行的分配。
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部门内部按三方面进行分配。
一以税金和利润的形式上缴给国家,形成国家的收入;二以工资(劳动报酬)等方式分配给生产部门中的劳动者;三企业自留部分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主要通过税收、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重点调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部门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在职与退休人员之间的收入关系,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
材料: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8%,而同期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年均增长28.2%,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速。
①材料表明我国的居民收入存在什么问题?②结合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想一想: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答:由于居民收入比重过低,导致居民消费率低, 制约扩大内需,阻碍经济健康发展.③从居民收入角度,国家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答:为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必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办法。
活动二:“报酬过低”接下来要说一说我在公司里的工作情况了。
随着业务的深入,渐渐地,我发现本公司有两个问题:工人劳动报酬低;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工资不涨。
问:如果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对企业,对职工有什么不利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结论:建立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扩展:初次分配和在分配构成了国民收入分配的两个分配过程,我们简单了解下这两个名词:略结论:以上这两方面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大举措——提高“两个比重”。
根据刚才的分析,试归纳提高两个比重的意义:可以协调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平衡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活动三:“同学聚会”一转眼,毕业五年了,大学同学举办了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跟我一起参加吧。
我介绍四位同学给大家认识。
同学A:企业领导,但利用手中职权非法谋取利益,生活水平可谓奢侈;——取缔非法收入同学B:工作普通,新水平常,但通过炒股,出租房屋等方式,总收入也远高于我;——保护合法收入同学C:在垄断行业工作,薪水是我的三、四倍;——调节过高收入同学D:不幸病重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极其贫困;——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面对境遇迥然的同学们,我不禁感慨万千。
讨论:这四位同学的收入分配合理吗?你认为,针对这些现象,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
以上这些措施,我们归纳为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小结:“一个真正现代化的、稳定的国家必然是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体,高、低收入者所占比重都不大的"橄榄型"结构。
这些措施代表着,我国政府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争取到2020年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而努力着。
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我决定向小B同学学习,增加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现社会公平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1)效率的含义(2)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活动四:“切蛋糕”今年,公司生产经济效益很好,打算拨500万用作年终奖金,分配给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五类部门,分别是技术部门、管理部门、一线部门、购销部门、二线服务部门。
讨论:你认为各自比例应设多少为宜?为什么?结论:有多有少的分配——才能激励劳动者创造更多的财富,在此基础上,公平才可能实现。
不以效率为前提的公平将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可见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差别不大的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才能激发劳动生产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可见,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
<配合>二者对立统一关系简图当然他们之间也有矛盾,各自强调不同方面结论: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发展经济就必须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
经过年终奖金的合理分配,公司士气高涨,效益增加,我也因此受到上级的嘉奖。
那么,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呢?(3)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我国收入差距的问题,主要在初次分配,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下,仅仅依靠再分配去调节,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中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结论: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提高效率,又要反对收入差距悬殊,促进公平这是我们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措施。
活动五: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许多人富起来了,重利轻义,为富不仁的思想也出现了,时代在呼唤良知,社会在呼唤道德,我们该怎么做呢?“中国首善”陈光标将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答案。
几年来,民营企业家陈光标累计向慈善事业捐赠款物逾6亿元,赢得了“中国首善”的美名。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两个多小时,陈光标就派出由60台吊车、推土车等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车队,从苏、皖两省向四川灾区进发。
这支队伍成为首支抵达灾区的民间机械化救灾队伍,共挖出被埋群众6000多人,救活131人。
陈光标从瓦砾残垣中亲手抱出200多具孩子的遗体,救活14人,鲜红的血浸透了他身上绿色的迷彩服。
讨论:作为一名学生或者一位普通公民或者一位企业家,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结论: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时: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既要鼓励创业致富,又要提倡先富帮助后富,回报社会。
结束语:社会公平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公平的实现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虽然收入差距的问题目前还很严峻,但相信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各项政策的实施,今后一定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要“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事业发展”,做好社会和医疗保障工作。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规范分配秩序,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如何改革收入分配体制?周天勇认为,改革收入分配体制首先要改革国有垄断和国有金融这些体制,要合理分配其利润,把这些利润纳入预算管理。
其次要促进工资协调机制的建立,并对最低工资限额有一个合理的确立,同时也需要政府在教育和卫生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在社会保障方面,还要增加社保的支出比例,扩大覆盖面,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并且改革税制,适度开征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减少创业和就业等方面的税收。
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垄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实际收入差距可能更大。
解决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缩小收入分配中的行业差距,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原因之一。
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城乡差距是导致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公共服务支出在政府总支出中占比低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支出总体不足。
2007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比只有29.2%,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国家和人均GDP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5%和24.8%。
国现有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确有要素禀赋、发展阶段、国际分工格局等方面的原因,但是体制性弊端是根本性原因。
一方面,初次分配过于“亲资本”,劳动者报酬占比总体偏低。
另一方面,二次分配力度不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不健全,使得有钱也不敢花。
[全文]社科院: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7年增加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
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根据全市10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德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5879.56元,同比人均增加677.05元,增长13.01%,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收入构成的主要特点是:一、工资性收入大幅增加。
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60.77元,同比增加344.15元,增长18.94%,占整个现金收入的36.75%,对整个现金增长的项献率为50.83%。
二、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128.57元,同比增加341.92元,增长12.27%,占整个现金收入的53.21%,对整个现金增长的项献率为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