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4-古代诗歌四首4
对比反衬手法
这首小令之所以获得如 此高的赞誉,一方面是由于 它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 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 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 虽然低沉,但却反映了当时 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 的社会意义。另一方面,更 主要的是它有很高的艺术成 就。比较明显的特点是: 用九个细节(景物)构成一 幅画面,极力渲染悲凉气氛, 表现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 惆怅之情——寄情于景。
是元代小令中的名篇。
作者
简介
背景链接
《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81年版)。 这首小令是马致远旅途漂泊时的作品之一。马致远仕途不如意, 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 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联结在一起。这首小令情调虽然低沉,但 却反映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天净沙·秋思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
----喜欢请下载支持哦----
作者简介
马致远:号东篱,元代大都 人,是当时著名的元曲作家,被 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 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与关 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曲 四大家”因为这首小令,他还被 称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
古道荒凉,西风萧瑟,马已羸弱,人何以堪? 因此,凄凉、冷清、孤寂、愁苦的气氛中,诗人怎 能不升起思乡之情啊!
诗歌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 道旁老树上枯藤缠绕,乌鸦归巢,还不时地啼叫几声; 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几户人家正 炊烟袅袅,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回到温馨宁静的家。而 此时诗人却还牵着一匹瘦马独自行进在古老荒凉的道 路上,他将投宿到何方呢?望着西沉的太阳,孤独的 旅人愈加孤独,思乡之情也愈加强烈。多么希望前面 就是自己的家啊!可自己却远离亲人,浪迹天涯,漂泊 这在是荒什远么的表他达乡方,式“?长在路诗关中山有何何时作尽用”?啊!难怪诗人要 直悲抒痛胸欲臆绝,,点肝明肠主寸旨断—了—。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 乡、亲人的悲哀。(即:游子的羁旅之思。)
品读 明意
诗歌赏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枯藤老树昏鸦
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
苍老干枯的树上,缠绕着苍老干枯的藤。 黄 昏时的乌鸦哀鸣着,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诗人选择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 各自独立的意象,把它们糅合在一起,着力渲 染,突出它们的“枯”“老”和“昏”,烘托 出一个完整的秋末黄昏萧瑟、荒凉的意境。
诗歌赏析
3、这是寄情于物的写法。
游子思乡图 深秋暮景图
写景
烘铺 托垫
抒情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萧瑟 荒凉
对
温馨 安适 恬静
比 反
衬
凄凉 冷清
孤寂 愁苦
思 乡
断 肠
诗的写作手法 枯藤老树昏鸦
正面: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侧面:小桥流水人家
合作.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 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1、前三句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和表现主题的 角度分别给这三句拟一个小标题 。
2、这三句在诗中有何作用? 3、这是什么写作方法?
明确:1、前三句写景:深秋暮(晚)景图。游子思乡图
2、没有提到过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有 力地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 做了有力的铺垫。
结构梳理
天净沙·秋思
写景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白描勾勒 景物烘托
抒情:断肠人在天涯——游子之悲
拓展迁移
1.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7.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品读欣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注意节奏
品读 欣赏
品读明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
诗人笔锋一转,推出一幅 温馨、安适、恬静的 画面——潺潺的流水上,横跨一座别致的小桥。 水边桥边的人家,一缕袅袅炊烟飘出屋外,屋 里的人们正聚在一起共进晚餐。
这是伏笔,与其他诗句形成强烈的对比反衬 作用:“他人有家我独无”,更添思乡之情。
诗歌赏析 古道西风瘦马
“古道西风瘦马”,与前二句相呼应。萧瑟西风, 吹打着孤独的旅人,掀起他单薄的衣襟。孤独的旅 人骑着孤独的瘦马,蹒跚走在羊肠古道上。
同学们分小组交流,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 篇描述性的文字。
例文: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 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 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 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的门前,这时太阳 快要落山了,自己却还没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 一个漫漫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