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4.《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观沧海 ——曹操
知识连接
A、古代是诗歌分类。 B、诗歌格律常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 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 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 《次北固山下》就是五言律诗,《闻王昌龄左 迁龙标遥有此寄》七言绝句。律诗,因格律要 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 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分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 名家辈出,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 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 炙人口的诗篇。
学习目标
1.识记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 朗读、背诵并默写诗歌。 2.反复朗读,抓住主旨句和写景抒情句 说出作者的情感,学习从多角度赏析名句 的方法。 3.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 歌的语言美。
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 界闻名的伟大诗人,此外还有其他 无数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 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 《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 百多首。
五言 对音韵格律的要求
古风
比较宽,句数可多
形(古体诗)七言
可少,篇章可长可短, 韵脚可以转换。

格律诗
绝句
近体诗对音韵格 律的要求比较严:一
一阵秋风吹得树木瑟瑟作响,波澜壮阔的大海上, 大浪汹涌而起。

它,指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
银河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幸,幸运。至,达到极点。
幸运得很,好极了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我十分庆幸,可以用这首诗歌来歌吟自己此刻的心志。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 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 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 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 的抱负,气势雄伟,格调慷慨悲壮。代表作有: 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 军事著作《孙子略解》等。
文体知识
乐府诗 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 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 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 用的效庙歌词,其性质与《诗经》中的“颂”相同;另一部分 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汉代 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诗的最后 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 的内容没有联系。
情意绵长
这首诗描写暮春景色,叙述 好友被贬之事,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关切同情 ,以及因朋友远去偏僻之地 而产生的深深的担忧之情和 表达了对朋友的安慰。
次北固山下 王湾
知识回顾
我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 占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汉 赋 汉乐府 唐诗 宋词 元曲 明清小说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 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 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 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到达,登上
观沧海
表目的连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东行到达碣石山,来观看大海。 耸立
多么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dàn
sǒnɡ zhì
水波荡漾的样子
海水多么汹涌,波浪起伏,山岛高高地挺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地生长,各种草木长得茂盛。
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巨大的波浪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此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记叙,表现出作者 对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远 的深切同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
夜郎西! 这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觉
得它好在哪里?
赏析的方法: 从写作角度去赏析:炼字、修辞方法、抒情方
式、写作手法等。 从写作内容去赏析:画面描绘(景)、感情抒
这是诗人在船上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 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劳 苦之意。
背景链接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上海古籍出 版社1986年版)。古代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 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思乡之情。诗人王湾是北方人,往来于 吴、楚之间。这首诗是他一路行来,泊船北固山下,触发思乡 之情而写下的。
文体知识
律诗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 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 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 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 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著名的浪 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称为 “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 《静夜思》《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背景链接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 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 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 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 听到王昌龄被贬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 远方的友人。
自由朗读,要求: 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旅人前行的路
次北固山下
北固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旅途在青山之外,行船在绿水之中。
潮水涨得与 岸齐平
风顺而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十分开阔, 顺风行船,一片白帆高高悬挂。
写作背景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 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 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 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 归途中经过碣石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 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 他的心情象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形成雄浑苍劲的风格。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 现实的?哪些诗句诗想像的?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 博大的胸怀?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哪几个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
句诗想像的?
实写:水澹澹,山岛竦峙。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道龙标过五溪。
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 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
随君直到夜郎西。
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1.诗歌的第一句有哪些意象,这 些意象开头有何作用?
2.第二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3.三四句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觉 得它好在哪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扣住大海的磅礴气势虚写,表现诗人博 大胸襟。)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乐府诗每章结尾的句子,与本 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
东临碣石,以 ——交待观海方位地点,统领
观沧海
全文,点题
水澹澹,山 ——动静相衬,显示海的辽阔

竦峙
和威严

观 树木百草,秋
——静动相配,显示海的惊人力


闻 王次 天
诗 歌 四
观昌北
沧 海
龄 左
固 山
迁下


净 沙
秋 思

新课导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发(情)、哲理(意)表达 答题的一般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方法或者写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 3、归纳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或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或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名句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
A诗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B诗的意思是:我要把我的思念托付给明月, 随着风伴随您奔赴到夜郎之西。 C诗人发挥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 愁心的载体,托明月以传情。构思新巧,想 象美妙,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送友的 情怀。
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一、观 沧 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交待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 对象。“观”字统领全篇。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
(大海全景,写出苍茫浑然的气势)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景 动景
以山岛草木烘托大海
把握字音
碣石 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哉 zāi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 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