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衬施工缝缺陷整治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二O二0年三月目录一、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2 编制原则 (1)二、工程概况 (2)2.1工程简介 (2)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 (2)2.3气象资料 (4)2.4现场施工情况 (4)2.5隧道监控测量情况 (5)三、防排水设计情况 (6)3.1防、排水原则 (6)3.2隧道防水 (6)3.3隧道排水 (7)3.4施工缝防水设计 (9)四、现场缺陷情况 (10)五、二衬施工缝缺陷形成原因及采取措施 (11)5.1原因分析 (11)5.2采取措施 (12)六、整治方案 (12)6.1止水带外露整治方案 (13)6.2止水带脱落整治方案 (13)6.3钢筋外露整治方案 (14)6.4止水带扭曲整治方案 (15)6.5缺陷整治后观测方案 (15)七、缺陷处理组织结构、资源配置 (16)7.1隧道缺陷处理组织机构 (16)7.2资源配置 (17)八、质量保证措施 (18)九、安全保证措施 (18)十、环境保护措施 (20)十一、文明施工措施 (21)二衬施工缝缺陷整治方案一、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中国国铁集团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验标等各项技术标准;(2)中国国铁集团下发的有关铁路建设施工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方面的有关文件、通知;(3)《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8;(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5)与本工程有关的施工设计图和设计文件:《隧道设计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35)《隧道复合式衬砌参考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01《隧道明洞衬砌参考图》(无砟轨道) 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07《双线隧道防排水参考图》图号:太焦太晋施隧参11(6)我单位现场踏勘、调查、采集和咨询所获取的资料。
1.2 编制原则(1)遵循“科学严谨”的原则。
合理安排施工程序及施工工艺,使各项工作安排严谨周密,切实可行。
(2)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
严格按照维修工艺流程,选择合适维修材料进行维修,确保施工安全。
(3)遵循“设计文件指导维修”的原则。
认真核对技术设计资料、设计意图,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维修判定和施工,确保维修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4)明确职责分工,使各工序操作可控,工序间衔接流畅。
严格按照铁路工程线施工管理程序,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确保按期完成。
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至出口位于R=4500的左偏曲线上,其余段落位于直线上。
隧道内进口至DK317+650范围内纵坡为27.639‰下坡,DK317+650~DK321+000范围内坡为17‰下坡,DK321+000至出口范围内坡为14‰下坡。
隧道V级长679m,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IV级围岩长626m,采用三台阶法开挖;III级围岩长1207m,采用台阶法开挖;II级围岩长1095m,采用全断面法开挖。
2.2工程地质及水文特征1.地形地貌地貌形态总体属于中低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地表植被极其发育。
进口处地面标高约为535m,出口处海拔约为467m。
中间地段主要以中山为主,最高点位于水掌村山岭,海拔845m,最低点位于尹滩村隧道出口处,海拔约为467m,相对高差为378m。
沿线地表大多基岩出露,该区山岭绵延,地面起伏较大,沟谷深切,“V”型谷发育,两侧陡峭,谷坡50°~70°,沟谷内及山坡处植被繁茂。
山脊呈锯齿状。
地表岩溶发育,有溶隙、溶沟及大型溶洞。
斜坡表层普遍分布残坡积土层,工程地质性能差。
隧道区上覆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坡崩积层碎石土、块石土,第四系上新统坡洪积层粗角砾土、碎石土、新黄土,中更新统洪积层老黄土、细角砾土;下伏奥陶系中统下马家沟组(O2x)、奥陶系下统三山子组(O1s)岩层。
2.水文地质(1)地表水隧道侧区内河流较发育,隧道进口为白水河。
隧道DK318+928右250m处为水掌村水井,井口至水面3m,海拔约820m;DK318+928右355m 处为一个水塘,位于水掌村西侧,深3米,面积15*15平方米,海拔约820米。
(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与第四系孔隙潜水。
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沟谷或山坡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孔隙潜水水量受季节影响较大,潜水位雨季短暂存在,旱季消失。
孔隙潜水渗流途径以垂直下渗为主,大气蒸发为重要排泄途径。
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奥陶系石灰岩层中,受岩石风华程度,溶蚀以及节理裂隙的影响,地下水分布不一,局部水量较丰富,雨季孔隙潜水多沿土石界面或节理裂隙发育段涌出。
该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积河水补给,地下水水位、水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雨季水量较大,旱季水量相对较小。
3.地震参数隧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
2.3气象资料本段隧道区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秋季凉爽,春秋多风,时有沙尘,昼夜温差大,为典型的大陆山区气候。
据晋城市气象台(1985-2014)统计资料: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6℃,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7.4℃,历年各月平均气温一12.05℃,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6.6℃,历年年平均降水量572.72mm , 历年年平均蒸发量1774.64mm,最大风速为18.1m/s,土壤最大冻结深度0.37cm,无霜期180天。
2.4现场施工情况邓家庄隧道在施工开挖过程中揭示洞身地层主要为弱风化白云岩,厚层状结构,以密闭型构造层面为主,岩体较完整、干燥无水。
由于邓家庄隧道围岩情况较好,施工过程中未见基岩裂隙水,其中DK318+415~DK318+485由Ⅴ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8+685~DK318+77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8+820~DK318+880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9+075~DK318+15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DK319+265~DK319+335由IV级围岩变更为Ⅲ级围岩。
具体围岩划分详见下表:隧道现场围岩情况2.5隧道监控测量情况(1)隧道沉降观测情况:隧道沉降观测在距离围岩变化交接大小里程1m处各布设一组观测断面,邓家庄隧道共计布设76组沉降观测断面,其中DK317+905断面处沉降量最大,为8.68mm,累计沉降量合格值为15mm。
(2)隧道监控量测情况:隧道监控量测V级围岩5m一个监测断面,IV级围岩10m一个监测断面,III级围岩30m一个监测断面,II 级围岩50m一个监测断面。
邓家庄隧道监控量测共计170个断面,其中DK318+685为III级围岩断面拱顶下沉最大数据为22.9mm,III级围岩累计下沉不超40mm过为合格,两侧收敛最大数据为22.9mm,累计收敛值不超过40mm为合格。
三、防排水设计情况3.1防、排水原则本线隧道防排水设计按“防、排、堵、截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对于隧道穿过断层破碎带,预计地下水较大,应当采用以排为主。
可能影响施工环境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原则,达到堵水有效、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隧道防水等级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规定的一级防水等级标准,衬砌结构不允许渗水,表面无湿渍。
隧道二衬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10。
当地下水发育或对混凝土具有侵蚀性时,抗渗等级不小于P12。
3.2隧道防水隧道暗挖段拱墙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之间铺设EVA防水板和土工布缓冲层,防水板厚度不小于1.5mm,土工布重量不小于400g/m2。
二次衬砌混凝土采用防水混凝土,其中邓家庄隧道抗渗等级不小于P10。
3.3隧道排水(1)隧道在进出口1000米范围内设置双侧保温侧沟及保温中心沟,双侧保温侧沟采用双层盖板形式,盖板周圈外贴3mm厚橡胶条密封,双侧盖板间填充聚氨酯材料。
保温中心水沟采用三级钢筋混凝土预制管,排水管内径600mm,壁厚120mm。
排水面(按照管的2/3高度计算)应位于冻结线以下,深埋中心水沟下设C20混凝土基座,上设级配碎石,级配碎石与仰拱初期支护采用C20保温混凝土填充,并在初支外表面铺设5cm厚的聚氨酯保温板,保温板需用防水板严密包裹。
(2)衬砌防水板背后环向设置外包土工布的φ90mm打孔波纹透水盲管,纵向间距6~8m/道,地下水发育段应加密布置。
对集中出水点,沿水源方向钻孔,然后将单根引水盲管插入其中,并用速凝砂浆将周围封堵,以使地下水从管中集中引出。
当隧道开挖后在围岩表面有线流或股流时,设排水半管或线形排水板,在排水管周围喷射厚度为1~2cm水泥砂浆后,再进行喷射混凝土作业。
在隧道两侧边墙墙角外侧(水沟底30cm上)设置外包土工布的φ110mm打孔波纹透水盲管,铺挂防水板时利用防水板末端将外包土工布的φ110mm打孔波纹管及土工布末端反包其中,并在反包层内填充无砂混凝土(详见附图),用铆钉加压条将反包部位内侧固定于初支面上,环、纵向盲管独立排水,纵向盲管不可穿过施工缝,排水端纵向盲管位于施工缝30cm处进行排水。
环、纵向盲管通过隧底φ110PVC横向导水管引入中心深埋排水管,横向导水管间距与环向透水盲管相同。
横向导水管设置于碎石盲沟中。
环纵向盲管外套PVC管均单独引入侧沟,隧道拱左右两侧边墙部位的横向引出管(φ110、φ90管)弯出角度必按设计要求的135°设置,且设置钢筋卡固定,确保渗水顺畅引出。
环、纵向盲管单独引出侧沟排水。
(3)隧道仰拱填充顶面中心位置设置φ400半圆形排水槽。
有砟轨道仰拱填充面设2%横向排水坡。
无砟轨道双侧踏步设φ160PVC 纵向排水管,纵向间距约25m,相邻两踏步间设φ160半圆形排水槽。
踏步下φ160PVC排水管每隔30m向下埋设φ110竖向PVC管,与连接检查井内的φ110横向导水管采用三通管连接,以便及时排除表面积水。
3.4施工缝防水设计(1)环向施工缝:隧道拱墙衬砌环向施工缝设背贴式橡胶止水带+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防水;仰拱衬砌环向施工缝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水沟环向施工缝采用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
(2)设置保温中心水沟地段,仰拱衬砌环向施工缝上部仰拱填充内设置道φ100打孔PVC管与中心水沟相连,PVC管横向排水坡度不小于2%,可与横向导水管合设,合设时在横向导水槽上都打孔。
(3)纵向施工缝:边墙衬砌纵向施工缝设“中埋式镀锌钢板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防水。
(4)洞口500m范围拱墙部位施工缝、沉降变形缝设置可维护注浆管,便于对设缝处渗漏水注浆堵水处理,注浆管采用硬质橡胶管。
四、现场缺陷情况多处施工缝位置存在空洞、二衬掉块,对缺陷处进行打磨后造成施工缝位置混凝土缺失严重问题。
收到传真电报后我项目部高度重视,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对邓家庄隧道二衬施工缝缺陷数量进行统计,具体缺陷数量详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