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二衬砼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隧道二衬砼质量缺陷处理方案

隧道二衬砼质量缺陷处理方案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目录一、编制依据1、XX项目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等及现场考察所获得的有关地形、水文、地质、交通、电力等资料;2、本公司施工类似工程所累积的相关经验及现有技术装备和施工能力;3、业主相关合同文件要求;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国家、交通部、市颁布的有关公路工程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规程;(1)《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建设标准化指南》;(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3)《公路水泥混凝土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5)《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二、目的及适用范围为使混凝土缺陷修复工作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确保缺陷修复质量,不留质量隐患。

本方案适用于XX隧道二次衬砌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施工。

三、混凝土质量缺陷处理程序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第条和第条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宜有一般缺陷,对已出现的严重和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报经监理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轻微缺陷缺陷揭露及鉴定→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根据本方案确定措施及填写质量缺陷处理申报单→征得监理工程师同意→实施。

严重缺陷缺陷揭露及鉴定→通知技术部及监理工程师→现场制订处理办法及填写质量缺陷处理审报单→监理工程师批复→实施。

四、混凝土质量缺陷的基本分类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不慎常常导致混凝土缺陷的产生,混凝土质量缺陷主要分内部质量缺陷与表面质量缺陷。

混凝土内部质量主要指混凝土密实性、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等。

混凝土表面质量主要指层间逢错台、挂帘、蜂窝麻面、孔洞、水气泡、露筋、拼接模板印痕、模板变形造成凹凸面、砼表面脱皮、破损、表面不平整度超过设计要求等。

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并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现浇结构分项工程第条表进行确定,五、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要求基本要求1、所有材料的质量和规格必须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防水混凝土必须满足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3、防水混凝土粗集料尺寸不应超过规定值。

4、基底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对基底承载力有怀疑时应做承载力试验。

5、拱墙背后的空隙必须回填密室。

因严重超挖和塌方产生的空洞要制定具体的处理方案经批准后实施。

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标准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外观要求1、混凝土表面密实,每延米的隧道面积中,蜂窝、麻面和气泡面积不超过%。

2、蜂窝、麻面深度不超过5mm。

3、结构轮廓线条顺直美观,混凝土颜色均匀一致。

4、施工缝平顺无错台。

5、严禁因混凝土施工养护不当产生裂缝。

六、各类缺陷修复方法及控制标准混凝土内部缺陷处理混凝土内部缺陷处理只对混凝土的不密实性进行处理,对混凝土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另作专门措施处理。

1、混凝土密实性分类混凝土密实性分类主要依据检查孔压水透水率成果分为四类,见表2、混凝土不密实性处理方法(1)混凝土不密实性处理一般以灌注水泥浆为主,灌浆材料采用普硅新鲜水泥。

(2)Ⅰ类区域:直接对检查孔进行封孔;Ⅱ类区域:对检查孔进行孔内循环灌浆;Ⅲ、Ⅳ类孔区域,根据详查情况另行制定专门的措施进行灌浆处理。

3、混凝土不密实性处理施工方法(1)灌浆孔布置依据缺陷区压水(风)串通性情况,一般按孔距~布置灌浆孔。

(2)灌浆前检查①畅通性的检查所有的灌浆孔(含检查孔)、封闭孔均需做压水(风)检查。

详细记录单孔压水时与其它各孔的串漏情况。

②外漏检查根据漏水量的大小,必要时应对渗漏点部位进行封堵。

(3)灌浆①灌浆材料一般采用硅酸盐水泥或中热硅酸盐水泥。

②灌浆压力灌浆压力指回浆管口压力。

起始压力一般从开始,以后每隔5~15min 增压,最大压力一般不超过。

特殊部位要另行计算核定最大允许灌浆压力。

③灌浆孔编组同一缺陷区域内互相串漏的若干灌浆孔,应编组进行灌浆。

按照相互串通情况,一组内可含1~5孔。

在适当位置选择串通性好的孔作为灌浆过程中的排水(浆)孔。

④观测要求灌浆过程中严密监控压力表的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从开始加压直到灌浆结束,全过程应进行变形观测。

灌浆过程中,变形观测值超过100μm时应立即降低压力或停止灌浆作业,并及时报告。

⑤灌浆作业a、浆液浓度初始水灰比一般为1:1,对于严重串漏者(串漏流量大于2L/min),可直接从:1起灌,结束水灰比为:1或:1。

b、排水、排浆灌浆开始时,排水(浆)孔应敞开排水、排稀浆。

当排浆浓度接近或达到进浆浓度时,改为间歇放浆,一般间歇10~15min,放浆3~5次。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排水孔即变换为灌浆孔开始进浆:①排水孔排浆浓度达到:1或15min内不出浆;②当进浆孔平均单孔注入率小于min;③排水孔排水作用不明显或不排水。

c、灌浆结束标准当注入率小于min(两孔以下)或min(三孔以上),维持设计压力和结束水灰比屏浆30min,结束灌浆。

(4)灌浆质量检查①检查孔数量及检查项目灌浆结束7d后,按其灌浆孔数的5~10%布置灌浆检查孔。

以压水检查为主,少量检查孔做取芯及物探检测。

②灌浆质量检查标准防渗层分段透水率不大于,其他部位分段透水率不大于。

混凝土表面缺陷处理1、蜂窝现象:蜂窝是指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模板安装不密实,局部漏浆严重,或模板表现不光滑、漏刷隔离剂、未浇水湿润而引起模板吸水、黏结砂浆等。

(2)混凝土拌合物配合比设计不当,水泥、水、砂、石子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3)新拌混凝土和易性差,严重离析,砂浆石子分离,或新拌混凝土流动度太小,粗骨料太大,配筋间距过密,加之又漏振、振捣不实、振捣时间不够等。

(4)混凝土下料不当(未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溜槽而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5)输送到施工层面的砼料偏干时,工人直接向砼料随意大量冲水,将砂石洗得干干净净,水泥浆大量流走。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确保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防止漏振,过振;模板支撑牢固、堵头堵塞严密,防止漏浆。

处理方法:(1)对于数量不多的小蜂窝,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冼,再用选1:2~1:水泥砂浆抹面修正,并加强养护,待修补的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使用角磨机打磨一遍;对于要求较高的地方可用砂纸进行打磨。

(2)较大蜂窝处应凿去全部深度内薄弱砼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用钢丝刷和压力水清洗后,用比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砼填塞将近平,仔细捣实,加强养护,其终凝后,再用选配合适的水泥浆表面抹平,加强养护,待表面砂浆凝固后用砂纸等打磨使之与周围衬砌表面砼颜色一致。

2、麻面现象:麻面是指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碎石。

原因分析:与蜂窝形成原因相似。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应用棉纱堵严;模脱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

处理方法:先将麻面处凿除到密实处,用清水清理干净,再用喷壶向混凝土表面喷水直至吸水饱和,将配置好的水泥干灰均匀涂抹在表面,此过程应反复进行,直至有缺陷的地方全部被水泥灰覆盖。

待24h凝固后用镘刀将凸出于衬砌面得水泥灰清除,然后按照涂抹水泥灰方法进行细部的修复,保证混凝土表面平顺、密实。

用水泥灰修复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1)首先是调配水泥灰。

一般情况下,黑、白水泥的配比采用5:2的比例,可掺入石粉或双飞粉。

用喷壶对调制好配比的水泥灰进行层层洒水,保证握在手里成团,放手后能松散开。

(2)用水把需要修补的部分充分湿润,待两个小时后即可修复。

戴好橡胶水套,将水泥灰握于掌心,对着麻面进行涂抹填充。

填充时要保证一定的力度,先是顺时针方向,后转换为逆时针方向对同一处麻面进行揉搓,反复进行,直至麻面内填充密实,密实的概念是用手指对着缺陷处按压时,不出现深度的凹陷。

(3)处理完一处面积后,用手背(不能用手指)对修复过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拂扫,抚平应按从上而下的方向进行,其目的一是消除因涂抹形成的不均匀的痕迹,使颜色和线条一致。

(4)另外,对于局部凸出混凝土面得湿润水泥灰应该用镘刀铲平。

3、孔洞现象:是指结构构件表面和内部有空腔,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者是蜂窝缺陷过多过于严重。

一般工程上常见的孔洞,是指超过钢筋保护层厚度,但不超过构件截面尺寸三分之一的缺陷。

原因分析:(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注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或者竖向结构干硬性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

(3)混凝土包含水、泥土或其他杂物。

处理方法:(1)先将孔洞凿去松散部分,使其形成规则形状。

(2)用钢丝刷将破损处得尘土,碎屑清除。

(3)用压缩空气吹干净修补面。

(4)用水冲洗修补面,使修补面周边混凝土充分湿润。

(5)填上所选择的修补材料,振捣、压实、抹平。

推荐可选择的材料有:H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HGM100无收缩环氧灌浆料等。

(6)按所用材料的要求进行养护。

4、露骨、露筋现象:骨料外露于砼表面称为露骨。

砼结构内部的钢筋露在砼表面称为露筋。

原因分析:(1)钢筋骨架放偏,没有钢筋垫块或垫块数量放置不够,位置不正确,致使钢筋紧贴模板而外露。

(2)粗骨料粒径大于钢筋间距,或者杂物在钢筋骨架中被搁住,同时又混凝土漏振,形成严重蜂窝和孔洞而使钢筋外露。

(3)混凝土泵管、振动棒等机械的反复冲击、工人踩踏或振动器碰触钢筋,引起钢筋变形位移而外露。

(4)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拆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处理方法:对露骨部位的处理采用先用钢丝刷或压力水清冼,再选用调色料填满抹平,并加强养护。

避免表面露筋的有效措施是使用高度责任感的工人,提高工人的质量意识,加强监控力度,保证钢筋布位准确,绑扎牢靠,保护层垫块安置稳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操作细致。

如果表面出现露筋,首先应分析露筋的原因和严重程度,再考虑修补所要达到的目的。

修补后不得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使用。

露筋的修补一般都是先用锯切槽,划定需要处理的范围,形成整齐而规则的边缘,再用冲击工具对处理范围内疏松混凝土进行清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