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份:水是各种营养物质的溶剂和运输工具。
鸡体内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化反应都需要水的参与;此外,还有排泄废物、调节体温、调节渗透压的作用。
水的来源主要是饮水、饲料中水份和体内代谢的终产物(内源水)。
水不足会阻碍代谢产物的排出,导致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失调,体温升高,代谢紊乱而死亡。
雏鸡的供水量一般为采食量的2-2.5倍,产蛋母鸡为1.5-2倍,室温高达32℃以上时,饮水量将增加一倍。
2.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是构成细胞和体内参与新陈代谢的酶、激素以及抗体的主要成分,如饲料中缺乏会影响鸡体健康,且会降低生产力和产品品质。
蛋白质在体内分解吸收示意图体内蛋白质是以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形式存在。
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指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比较慢、合成数量不能满足生长需要,必须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赖氨酸、蛋氨酸、亮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
谷物与油饼类为其来源,但蛋氨酸、赖氨酸常达不到需要量,需另外补充。
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内能用其他氨基酸或非蛋白氮合成,不一定要从饲料中提取的氨基酸。
包括甘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等。
配合饲料时应注意氨基酸的平衡。
3.脂肪:脂肪是细胞原生质的成分,具有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溶解和运输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并是能量储备“仓库”。
家禽可将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但有些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需由饲料供给,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
但必需注意脂肪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比例。
4.碳水化合物:鸡的正常生命活动、生长和产蛋都需要碳水化合物。
日粮中碳水化合物超过需要量时,剩余部分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体内。
能量常以“卡”、“兆卡”为单位,国际上用“焦耳”表示。
换算如下:1卡(CAL)=4.184焦耳(J)1焦耳(J) =0.239(CAL)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的生理生化协同作用,见图6-1。
5.矿物质:矿物质是细胞、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矿物质元素主要有13种,包含钙、镁、钾、钠、磷、硫、氢、铁、铜、钴、锰、锌、硒等。
江苏省大部分地区缺硒,因此须在饲料中补硒。
6.维生素:主要功能是调节代谢。
维生素缺乏可造成生长迟缓、生产力下降及抗病力减弱,甚至引起死亡;但超量既浪费,又会引起不良反应。
维生素包括脂肪溶性维生素(VA、VD、VE、VK)和水溶性维生素(VB族及VC)两大类。
(二)肉鸡的饲料原料与营养标准1.饲料原料鸡的饲料原料来源非常广泛,如谷物、糠麸、饼粕、鱼虾肉类下脚料、青饲料等。
一般按各种原料营养成分的高低可分为:能量饲料:有玉米、稻谷、麦、糠麸等。
蛋白质饲料:有动物蛋白饲料如鱼粉、肉骨粉、虾糠,昆生类、羽毛粉等;也有植物蛋白饲料如豆粕、花生饼、芝麻饼等。
矿物质饲料:有食盐、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碘化钾、亚硒酸钠等。
此外,还有维生素及维生素添加剂、生物素酶等。
根据各种原料中营养成分和各生长阶段所需,制订出各期的饲料配方。
2.营养标准为充分利用各种原料的营养,合理配合饲料,以满足肉鸡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必须了解各种肉鸡不同生长阶段所需营养。
经长期的试验研究,制订出了育雏期、育成期、产蛋前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的营养标准。
表6-1 AA鸡父母代日粮营养水平阶段周龄代谢能(兆焦/千克) 粗蛋白(%)育雏阶段0-6 12.13 20育成阶段7-1415-21 11.1311.10 16表6-2 生长鸡微量元素预混物配方化合物名称化学式含元素量(%)需要量(毫克/千克)配方(克/吨)硫酸锰MnSO4·5H2O 22.7 60 264硫酸锌ZnSO4·7H2O 22.7 50 220硫酸亚铁FeSO4·7H2O 20.1 80 398硫酸铜CuSO4·5H2O 25.4 8 32碘化钾KI 76.4 0.35 0.46亚硒酸钠Na2SeO3 45.6 0.15 0.33表6-3 产蛋鸡及肉用种鸡微量元素预混物配方化合物名称化学式含元素量(%)需要量(毫克/千克)配方(克/吨)硫酸锰MnSO4·5H2O 22.7 30 132硫酸锌ZnSO4·7H2O 22.7 50 220硫酸亚铁FeSO4·7H2O 20.1 50 249硫酸铜CuSO4·5H2O 25.4 8 32碘化钾KI 76.4 0.3 0.4亚硒酸钠Na2SeO3 45.6 0.1 0.22注:用玉米粉或麸皮加至10公斤,铁的量可以减半供给。
(三)肉鸡配合饲料及常用饲料配方虽然饲料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所含营养完全符合营养标准,而饲料中缺少任何一种营养都会引起营养失衡而发生疾病,所以要掌握配合饲料技术。
根据不同原料的成份和各生长阶段的营养标准,科学配制饲料,使所含的各种营养尽可能满足鸡体生长发育及产蛋的需要。
由于原料品种多、价格变化不断、所含营养素成份不同、不同鸡种及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也不同,因此,制订一个好的饲料配方十分困难。
我们列出一些常用的饲料配方供参考,农户可借助SF-450饲料配方电脑,根据饲料价格和饲料有效来源等情况将同类的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进行调整。
由于饲料配方中的原料调整,常会出现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不平衡。
所以科研部门根据这一特点和各生长阶段的营养标准,研制出使用方便、营养相对合理、含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复合酶制剂、抗球虫药以及其他促进生长剂的浓缩饲料,分别用于0—6龄,7—20周龄和产蛋鸡期的鸡。
目前市场上有15%添加的料精和10—40%添加的浓缩饲料,用户只需按说明书的要求再添加一定比例的玉米和豆粕,就能配制成全价饲料,全面合理地满足鸡各生长期的营养需要。
并可增强鸡的抗病能力,提高产蛋率。
例如江苏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根据GB8832—标准研制的40%添加的浓缩料推荐配方如下:(四) 提高肉鸡生产的饲料效益1.加强饲料管理。
(1)采购人员严把质量关。
采购前严格检验,以质定价,确保万无一失。
(2)加强贮存期的管理。
定期通风、晾晒,保持低温干燥,防虫、防鼠、防雀。
对于水份较高的蛋白质饲料,需要长期贮存的可应用抗氧剂。
(3)蛋鸡不要过早使用高蛋白饲料。
一般19—25周龄青年鸡饲料的粗蛋白水平应逐渐由13.5%向15%过渡,防止生大蛋、双黄蛋导致脱肛而引起死亡。
2.鱼粉质量与问题。
(1)鱼粉质量标准。
鱼粉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类似畜禽机体蛋白质,特别富含植物性蛋白饲料所缺乏的赖氨酸、精氨酸、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和大量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3以及钙、磷、硒、锰等矿物质。
对家禽的生长发育、产蛋及提高种蛋的孵化率都有特殊作用。
因此,优质的鱼粉是家禽理想的动物性蛋白饲料。
但如果添加不当或使用了劣质鱼粉,则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和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引起疾病而死亡。
现将1983年我国农牧鱼业部颁发的鱼粉质量标准和进口鱼粉营养成份简介如下,仅供参考。
表6-4 1983年我国农牧鱼业部颁发鱼粉标准等级项目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颜色黄棕色黄褐色黄褐色气味具有鱼粉正常气味,无异臭及焦灼味颗粒细度至少98%能正常通过2.8mm的标准筛网蛋白质(%)不低于55 50 45脂肪素(%)不超过10 12 14水分(%)不超过12 12 12盐分(%)不超过4 4 5砂分(%)不超过4 4 5注:①蛋白质系指粗蛋白质,鱼粉中不允许添加非鱼粉原料的含氮物。
②脂肪素指粗脂肪。
③盐分系指氯化钠为代表的氯化物。
④砂分系指酸不溶性炽灼残渣。
表6-5 鱼粉营养成分水分粗蛋白粗脂肪无氮物粗灰石钙磷盐秘鲁鱼粉12.9 58.1 12.6 5.2 11.2 4.5 2.67 2.57国产淡鱼粉13.1 52.4 9.3 6.3 18.9 4.6 2.20 4.10国产咸鱼粉13.2 33.7 3.3 49.8 11.0 1.20 16.8(2)鱼粉存在的问题①国产鱼粉多数是用非食用性海鱼及水产加工业的下脚料生产的,但由于许多厂家无大型冷冻设备,致使鱼虾原料和产品变质。
在劣质鱼粉中存在大量各种致病性沙门氏菌,有些红鱼粉会引起鸡的肌胃糜烂而导致死亡。
②有些厂家没有大型粪干设备除臭、脱脂,鱼汛旺季和阴雨天就拌食盐贮存,使鱼粉含盐量过高,引发食盐中毒。
③有些厂家见利妄义,在鱼粉中掺杂羽毛粉、皮革粉、尿素、棉仁饼粉等,使鱼粉蛋白质水平下降,并残留有重金属、棉酚和有机物毒素。
所以采购鱼粉应认真检查,有条件的应送检。
3.饲料应用过程的浪费现象及克服对策。
饲料费用约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主要措施。
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一般饲料浪费的数量是饲料消耗总量的5%—10%。
如果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浪费,一年省下来的饲料费用相当可观。
饲料浪费一般可分为直接浪费和间接浪费两种。
(1)直接浪费。
①开食:1—3日龄雏鸡开食,一般是将报纸或塑料布放在垫料上,撒上饲料让雏鸡自由采食。
在采食的过程中,雏鸡容易将饲料扒到地面、漏入垫料或与粪便混在一起而造成浪费②地面平养:由于饲料斗放置过低,鸡采食中将饲料扒出盛料盘而造成浪费。
③笼养中一次加料过多是饲料浪费的主要原因。
实验统计表明:饲料加到料槽容量的2 /3时,饲料浪费12%;加到1/2时,浪费5%;加到1/3时,浪费约2%。
④水槽使用过久易变形和破裂,使水漏入料槽,造成浪费。
⑤青年鸡不实施限制饲养,不仅浪费饲料,而且鸡体过肥会影响今后的产蛋水平。
⑥大型机械化鸡场采用贮料塔,因上盖不严漏雨而造成饲料霉烂。
⑦料库中鼠害、鸟害,不仅吃掉大量饲料,而且造成疾病传播。
⑧鸡群中残疾、低产和患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鸡、多余的公鸡都是造成饲料浪费的原因。
⑨饲料的长途运输和装御过程中雨淋、受潮发热、抛洒滴漏均可造成浪费。
(2)间接浪费。
①饲料配方不合理造成的营养成份特别是氨基酸的不平衡,导致相对过剩的营养物质流失,以及某些原料配比超标造成的浪费。
②缺少砂粒使鸡消化率下降。
③饲料粉碎机故障或筛网磨破,造成饲料颗粒大小和均匀度不够,降低饲料的利用率。
④饲料存放不当或时间过长,使一些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降低效力或受到破坏,饲料中的抗生素与维生素发生拮抗等,导致某些维生素缺乏。
⑤环境温度过冷或过热。
鸡群生活环境最适宜的温度为20℃,这时的饲料报酬最高,产蛋、增重效果最好;如果高于25℃,鸡群饮水增加、食欲下降;天气寒冷,鸡体因自身保温而消耗一部分热能。
⑥饲料掺假。
在市场上购买饲料时要注意质量,许多商家在利润的驱动下在饲料中掺假,造成混合饲料中营养水平达不到标准。
⑦未及时断喙或没有断喙。
试验证明,及时断喙的鸡与没有断喙的鸡,饲料消耗节省3%左右。
⑧料形不当。
目前常用的饲料料形有粉料、颗粒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