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分析(最终)

危险源分析(最终)

危险源辨识分析和预防控制1、工程施工特点和危险性重大的项目概况122省道为改扩建施工,其中我路基3标在施工中实行边通车边作业,工程建设存在以下6大特点:①作业环境复杂;②施工工程量大;③作业内容多;④工序转换快;⑤佣工数量大;⑥设备需求多。

所以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在科学安排、统筹计划搞好施工组织的同时,如何有效防范施工过程中人、物及环境的不安全状态,消除隐患,创造一个优质、高效、安全和文明的施工状态,对工程全面的安全管理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就本项工程的施工环境和作业特点,施工中存在的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共计14项131条(见第14-24页分析所列),其中工程危险性重大的工程主要有如下几项。

1.1、高边坡路基土石方开挖作业:本项工程处于山丘微陵地貌的特征,路基土石方施工多为高填方、高挖方路段,施工过程中如何组织施工,机械与现场施工人员如何能保证人身安全,为此须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此要求进行组织施工,以确保施工安全。

1.2、边通车边施工作业:本项工程施工期间实行全开放,原宁杭老路交通维持不变,为保证施工期间作业安全,编制交通组织设计,老路两侧实行彩钢瓦围挡,在路基拓宽范围内开设施工临时便道,并在平交道口、施工便道出入口安设显目的标志标牌,所有施工机械和车辆一律不准在老宁杭公路上行驶。

1.3、高边坡处理:本项工程处于山丘微陵地貌的特征,山体开挖较多,总挖方量在75万立方以上,山体最大开挖高度在20米。

为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需对山体开挖过程中高边坡的稳定作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场需制定详细的开挖施工专项方案,并需结合地质情况对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算,防止边坡滑坡和塌方。

1.4、挡土墙或雨污管道深基坑开挖:本项工程设计有衡重式挡土墙,特别是主线下穿路段,要求挡土墙下部或基础埋深较大,施工中需开一定的深基坑;雨污水管道深基坑最大深度在4.5米左右。

因本项工程地质情况较为复杂,深基坑的开挖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需要防范和控制。

1.5、高度大于5米衡重式挡土墙施工:本项工程设计有衡重式挡土墙,总长约2.5公里,墙体最大高度9.25米,施工中需对墙体的稳定性进行验算,并作出安全可靠的施工专项方案。

1.6、有杆管线处施工:本标段地势情况复杂,光缆、高压电线、通讯光缆等错综复杂,尤其道路施工右幅燃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纵穿全线路基拓宽施工范围内,施工过程中需加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避免造成伤害事故。

三、危险源辨识和分析1.危险源的识别一般情况下危险源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存在危险、有害的物质或能量,如我标工地试验室试验化学用品;第二类危险源是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由于失控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露、散发或能量的意外释放。

这两类危险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其释放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一起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的。

所以危险源识别的首要任务是识别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识别第二类危险源。

2.危险源的分析从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可知,公路改扩建工程安全事故致因系统涉及五个要素,具体可用下式来描述安全事故的产生:A=f(P,M,R,E,M)。

式中:A为发生安全事故行为;P为影响安全的人的因素;M为影响安全的物因素;R为影响安全的道路因素;E为影响安全的环境因素;M为影响安全的管理因素。

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与机械、道路的不安全状态是安全事故产生的最直接原因;道路施工过程中不按规范操作施工,野蛮施工,机械操作手不按操作规程施工等均会造成施工事故。

不良的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会对机械设备、材料等产生不良作用,也是安全事故产生的直接因素;管理的欠缺则是安全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它是由人的安全意识不强、思想麻痹造成的。

根据路基4标路基土石方、管涵结构物等作业内容和边通车边施工、杆管线分布等作业环境的施工特点,我部对存在的危险源逐一进行辨识和分析,共14项作业内容131个危险源,如下表: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3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1页共11页).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4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2页共11页)......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3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8页共11页).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3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9页共11页).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3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10页共11页).122省道南京段改扩建工程S122NJ-LJ3标施工危险源辨识、分析与控制(第11页共11页).4、危险源的防控措施1、防范风灾的应急预案和措施危险源分析:本工程位于南京地区,台风天气对施工人员安全和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

防护措施:成立台风期间的抢险救灾小组,密切注意现场动态,遇有紧急情况立刻投入现场进行抢救,使损失降到最低。

组织学习应急预案,并做好预案演练。

台风来临前,仔细检查各种措施,并对重点部位和达不到防风要求的部位进行防护和加固,尤其是沿线道路两侧彩钢瓦围挡、标志标牌、脚手架搭设、驻地装配式活动板房以及施工现场的临时工棚等都是重点防范的地点,平时应加强现场巡查,检查其稳定性。

遇到影响施工的台风时可暂停施工,必须组织人员撤离现场,同时对于围挡、脚手架、施工用临时房屋重点检查,发现情况立即处理。

施工过程中,如遇8级以上大风禁止室外作业,以确保人员设备安全。

2、防范高温、雨季应急预案和措施危险性分析:南京夏季高温多雨,极端最高气温40℃,雨量集中,多暴雨;夏季炎热天气不仅施工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困倦,严重情况会中暑,集中的大暴雨也会给现场施工带来极大的破坏,而且影响安全和施工质量。

防护措施:1)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管理,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工间休息制度,早晚干活,中午延长休息时间。

2)为补偿高温作业工人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保证施工现场饮用水和含盐饮料充足。

3)管理人员要到施工现场巡视,发现中暑人员立即进行抢救。

4)雨季施工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防雨措施及加强截、排水手段,确保雨季正常的施工生产,不受季节性气候的影响。

5)成立防暑、抗洪领导小组,以项目经理陈德荣为组长,总工程师马捷为副组长的抗洪抢险领导小组,在高温、雨季来临前,做好预防、检查、组织、领导工作,确保安全,避免损失;调度部门在工程施工开始时,即应与省市气象部门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及时进行天气预报。

6)现场排水系统,将地面、基坑雨水及时排出场外,确保运输道路通畅。

7)建立、健全防洪值班制度。

进入雨季、高温季节,项目部抗洪、防暑领导小组实施日值班制度,24小时值班不断人,保持通讯畅通;所有架子队按项目部统一安排轮流值班。

值班分队指定值班车辆并配置相应的工具。

3、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可能发生在生活区、办公区和易燃材料(油品)堆放点。

造成现场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严重的危及到周边建筑物,造成重大伤亡。

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对办公区域和施工场区的危险源,采取定期检查、日常值班巡逻、作业过程专人盯岗。

对其可能发生火灾处设置“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等标识;易燃易爆物品仓库内外除设置相应安全标志外,还应在仓库外围拉设警戒线,并设立值班室24小时专人值班。

任何人发现火险后,都要及时、准确地向保卫部门、现场负责人员或消防机关报警(火警电话119),并积极投入扑救。

单位接到火灾报警后,应及时组织力量,配合消防机关进行扑救。

配置消防器材:按规定配置充足的消防器材,不得借故移作他用。

现场配备足够的消防水源、管道。

灭火处置措施: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和总结长期救火实践,可用以下四种方法:窒息灭火法:施工现场可采用石棉布,浸湿的棉被、帆布、海草席等不燃或难燃材料覆盖燃烧物或封闭孔洞;用水蒸汽,惰性气体或二氧化碳、氮气冲入燃烧区域内;利用建筑物原有的门、窗以及生产储运设备上的部件封闭燃烧区,阻止新鲜空气流入,以降低燃烧区内氧气含量,窒息燃烧。

此外,在万不得已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水淹没(灌注)的方法扑灭火灾。

冷却灭火法:将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至燃点以下,终止燃烧。

在必要的情况下,可用冷却剂冷却建筑构件、生产装置、设备容器等,防止建筑构件变形造成更大损失。

隔离灭火法:将燃烧区域附近的可燃、易燃、易爆和助燃物质转移到安全地点;关闭阀门,阻止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与燃烧区相毗邻的可燃建筑物,形成防止火势蔓延的间距等。

抑制灭火法:使灭火剂参与燃烧反应过程,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从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便燃烧反应停止,常用的灭火剂有1211、1202、1301灭火剂。

电器、焊接设备火灾的扑灭:扑灭电器火灾时,首先应切断电源,并使用绝缘性能好的灭火剂,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

焊接设备(电石桶、氧气、乙炔、电焊机)着火,首先要关闭阀门,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扑救,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和四氯化碳灭火器救火,如临近建筑物或可燃物失火,应尽快将氧气瓶搬走,放在安全地带,防止受火场高热影响引起爆炸。

4、施工临时用电事故应急预案和措施施工用电可能出现的事故类型主要有:触电事故,电线电缆破损而导致火灾事故,设备损坏或临时用电系统瘫痪。

主要原因有:在临时用电中私接乱拉,未按规定设漏电保护器等而造成的触电事故;由于线路破损、超负荷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由于未按规定接线可能导致设备损坏或临时用电系统瘫痪。

施工用电发生事故危害程度极大,在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多,用电负荷过大,容易发生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用电设备若不按规定设置“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保”,容易引发触电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危险源预防控制措施施工现场任何人只要发现事故或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险情后,都要立即以最快捷的方式,如运用固定电话、手机或口头等形式发出警报,通知项目负责人、安全员和现场所有施工作业人员及时避险。

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现场作业人员避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取办法切断“事故危险源”,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状态和趋势,同时由项目负责人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项目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根据事故险情,设好防范的对象、范围,确定处理防治措施,处理责任人。

用电50千瓦以上编制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按组织设计实施后,项目负责人员组织检查验收。

使用过程中,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督检查,现场专业电工定期进行巡检维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