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以及逐题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以及逐题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2.(2分)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3.(2分)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4.(2分)如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5.(2分)“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

”这次革命的重任是()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6.(2分)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1.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

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

这反映了()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7.(2分)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

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8.(2分)1971年,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即同意北京和台北都在联合国拥有席位。

基辛格访华时曾以此试探中国,被周恩来总理拒绝。

这说明()A.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一个中国原则是我国政府的一贯立场C.中国已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驱逐台湾在联合国席位成为中美共识9.(2分)1979年,占中国人ロ80%以上的农民群体人均存款不足10元。

2009年,中国人均存款超万元。

从1979年到2009年,中国GDP增长了近100倍,人民币总量增加了700多倍。

这些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有企业改革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实行改革开放D.大量引进外来资金10.(2分)罗马法中有很多法律原则,诸如公民权利平等原则、重视证据原则、法人制度原则等一直被现代法律所采用,这表明罗马法()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对后世的立法产生了深远影响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D.奠定了近代西方民主制的基础11.(2分)这一时期,人们重新开始将目光从天国降到人间,将人类自身的本来面目还给了自身,将人的现实性、独立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以及丰富的个性发掘出来。

“这一时期”是()A.古巴比伦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12.(2分)议会发布了一项文件,作为新国王登基的条件。

文件保证了议会的盲论自由,并规定除非得到议会同意,禁止在和平时期保留军队。

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互信得到了保证。

该文件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独立宣官》D.《民法典》13.(2分)如图是英国约翰・莱齐的漫画:科学家法拉第递给:“泰晤士河老爹”一张白纸,用来检测河水的不透明度。

这幅漫画讽刺的是()A.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B.城市化带来出行拥堵C.现代化加剧温室效应D.全球化导致贫富分化14.(2分)经过总结教训,列宁认为,既然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苏很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15.(2分)美国高呼着“共产主义的威胁”发动冷战,却干着控制别国、扩大本国利益的勾当。

“共产主义扩张”只是美国制造出来实现自己战略目的“神话”。

这反映美国发动冷战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革命B.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D.称霸世界二、辨析改错(8分)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6.(2分)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判断:;改正。

17.(2分)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

判断:;改正。

18.(2分)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

判断:;改正。

19.(2分)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判断:;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0.(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

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据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的救国之道”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蒙受的屈辱阻碍了中国寻求西方模式的国家认同。

五四知识界对西方的幻灭,伴随着亲苏俄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

许多中国人认为俄国革命是中国进行国家建构的唯一成功楷模。

﹣﹣据徐国琦《中国与大战》等(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的国家模式认同有何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时代使命。

21.(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解决劳动力问题,彼得一世于1721年颁令准许商人将整个村庄连同农奴一起买去,但农奴和土地不准分开买卖,以维护农奴制度不可侵犯。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自由劳动力的需求。

广大农民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地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到19世起中叶,农奴制已成为俄国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对待农奴制的态度,并概括19世纪中叶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的原因。

材料二: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

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

1858年,林肯宣称“不能永远保持半奴隶半自由状态”。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据[英]安德鲁•玛尔《世界史》(2)材料二中“半奴隶半自由状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目的。

(3)俄美两国农奴制(奴隶制)的存废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四、活动与探究(12分)22.(12分)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造纸术发明前,我国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写出两个);东汉时(人名)改进了造纸术。

(2)从如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个传播方向中任选一个,提取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解读。

(3)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说明了什么?2019年安徽省中考历史试卷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分)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春秋晚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和“礼”,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以“仁”释“礼”,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转化为个人的内在自觉,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根基的是儒家思想。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理解并识记儒家思想的相关史实。

2.(2分)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实行,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解决了王国问题。

据“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王国。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3.(2分)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A.源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分析】本题以“如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

”为切入点,考查了江南经济开发。

【解答】根据图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口达到几百万。

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交往带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对后世政治,济、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故选:B。

【点评】考查了江南经济开发,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2分)如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

该图反映了()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企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图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