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国内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统计分析∗
李 菊 孙大明1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绿色与生态建筑研究发展中心 上海 200023)
能 www.ch源in世a 数g界量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兴起,各种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房产商也逐渐开始投身于绿 色建筑建设中。绿色建筑因其节能或生态技术应用带来的增量成本,必然引发房产市场成本 的波动和变化,对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投资成本及效益回收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关注的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案例进行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统计分析,并对影响增量成本的各个因素 做了分析。 15-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环保装饰材料
建筑材料有害物质限量的标准(GB 18580~GB 18588)
室内采光分析 室内隔声设计 室内空气品质 防结露措施
安保与智能化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 《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
—— 7.90% 6.31%
—— —— ——
—— —— ——
116.65 288.09 510.28
1.30% 5.72% 9.58%
一星级 整
二星级 体
三星级
24.10 237.96 496.88
1.20% 5.72% 12.22%
116.65 240.6 ——
1.30% 4.60% ——
—— 428.88 305.95
因绿色建筑认知度不高,多委托绿色建筑咨询单位完成,带来业务增量成本。经解读文献[1] 条文,除优选项外,控制项和一般项中部分条文均为国家已有法规标准限定,故满足此类条
文的绿色建筑策略,均不应计入增量成本,具体列表如下:
表 2.1 不计入增量成本的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
对应标准规范
节地与室外 场址规划、公建配套、日照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
目及具体技术在不同建筑规模下的增量成本规律。
2. 增量成本分析方法
2.1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定义 文献[3]中,给出了确切的增量成本定义,并以其产生的方式不同,分为全业务增量成
本(LSIC)和全要素增量成本(TEIC)。结合经济学长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论,绿色建筑的增 量成本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设计建造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多项技术策略的制定,各
根据我国 2006 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1]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 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 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经济学运用成本和收益来解 释人类的经济行为,成本和收益是绿色建筑可行性的基础,绿色建筑需要考虑社会、经济、 环境的成本与收益。随着绿色建筑事业在国内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策略带来的增量成本研 究分析也日渐白热化。本文就国内多个在建、已建和拟建的绿色建筑项目展开调研,分析了 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多种因素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
当考虑增量成本带来的节能、节费的直接经济效益;建筑运营管理上的节约效益;污染减排、 技术示范等社会及环保边际效益[2]。因而,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当是在不考虑人的主观
因素下,为实现满足特定绿色建筑标准要求的绿色建筑,因与非绿色建筑(基准建筑)技术
选用存在差异性,而带来项目规划设计、设备安装、运营管理上的投资变化。该成本变化中
3. 数据分析
3.1 设计目标的影响 按照 2.2 计算原则和方法计算出 19 个项目的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即总增量成本/总
建筑面积,下文简称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和增量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简称增量成本比例),
得出表 3.1。
表 3.1 平均增量成本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北
均值
单位面 积增量 (元/m2)
单位面 增量成
二星级
三星级
其它
图 1.1 调研项目星级概况
1.2 区域分布 所调研的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地区项目最
多,公居建项目均占样本数量的一半以上;西北项目主要以居建为主,数量仅此于华东区;
华中和华南项目数量相对较少,且均为公建项目。调研项目的区域分布,利于结合区域经济
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成本分析,其具体分布参见表 1.1。
—— —— ——
108.80 319.99 ——
5.96% 11.10%
——
108.80 280.57 372.58
5.96% 7.49% 11.59%
一星级 公
二星级 建
三星级
—— 194.80 714.61
—— 4.67% 12.86%
116.65 240.6 ——
1.30% 4.60% ——
—— 428.88 305.95
量成本及增量成本比例越大。 (3)设计目标为一星级和二星级时,居建与公建项目单位面积增量成本几乎相同,设
计目标为三星时,公建项目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比居建高出 150 元左右。 (4)同样星级的设计目标,尽管居建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低于公建,但居建增量成本占
总成本的比例却高于共建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推广,单从市 场角度而言,对公建更有利一些。
绿色建筑是按文献[1]中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行业运营管理六大方面, 进行设计建造的项目,各项投资成本总和为绿色建筑成本。
相应的增量成本为:绿色建筑成本与基准建筑成本间的差价。经LEED项目调研发现[4], 绿色建筑策略中,某些技术因建筑规划者的认知不同而存在是否计入增量成本的争议。以室
内外环境模拟为例,国外设计者直接将其作为基础成本,不计入增量成本;我国建筑设计师
公共建筑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 节地
节能
节水
节材 室内环境 运营管理
技术措施
图 3.6 居建、公建项目各项技术措施增量成本比例
能 www.ch源in世ag界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 再进一步对各地区、各技术措施带来的增量成本比例进行比较,得出表 3.4,从表中可 以看出,占增量成本最高的节能技术措施在各地区项目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有所不同,西北地 区的比例比低于其它地区,华南地区比例最高。其它技术措施中,室内环境质量比例仅次于 节能技术,华南地区因其夏热冬暖,因而室内环境方面的技术成本比重较低,而气候相对恶 劣的西北地区,这方面的增量成本高于其它地区。
3
5
比例
57.89%
10.53%
15.79%
26.32%
1.3 建筑面积 从项目的建筑规模来看,本次调研项目中居建项目建筑面积普遍大于公建项目,其中建
筑面积≥100,000 ㎡的居建项目 7 个,公建 2 个。公居建项目,因使用功能不同,在技术选 用上存在着差别,因而带来的增量成本也将相同,需要做详尽分析,以期从中得出公居建项
环境
模拟及绿化
《城市绿化条例》 (1992 年国务院 100 号令)
能 www.ch源in世ag界b.—ne—t中国节
能 建 筑 网
节能与能源 利用
节水与水资 源利用
节材与材料 资源利用
室内环境质 量
运营管理
建筑噪声、施工控制 满足强制要求的围护结构 节能设计 空调、采暖、通风常规设备 室内照明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国家及地方居住建筑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7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 1957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
1. 项目概况
1.1 星级概况 本次调研项目为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进行设计建造的国内
19 个绿色建筑工程和 1 个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其中居建项目共计 9,个公共建筑项目共计 11 个,调研项目的星级概况见图 1.1 所示。
7
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6
5
4
3
2
1
0 一星级
技术的成本增加可预见的产出量的时间阶段存在不一致性,使得难以从产出量进行分析。且
不论从业务增加,还是从要素增加进行评价时,都存在与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存在一定
的互容性。因而,准确符合建筑行业实际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理论,是评价绿色建筑经济性
的首要问题,也是本次调研的主要问题。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来看,增量成本应当注重增量效益,尤其是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应
—— 7.90% 6.31%
108.80 319.99 ——
5.96% 11.10%
——
112.73 284.33 441.43
3.63% 6.61% 10.59%
对表 3.1 进行不同区域、不同建筑类型的相同星级设计目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一、二、三星级设计目标项目的单位面积增量成本比例分别为 112.73 元/m2、284.33 元/m2、441.43 元/m2,增量成本占总成本百分比为 3.63%、6.61%、10.59%。 (2)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与星级为正相关的线性关系,项目设计星级越高,单位面积增
分别对居建和公建项目的各项技术措施带来的增量成本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图 3.6.从表 中可以看出,节能技术措施上,公建项目中带来的增量成本高出居建项目近 10%,但室内 环境技术措施的增量成本,居建项目也比公建高出 10%,其它技术措施公、居建项目中所 占比例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