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答案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答案

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水域: 是指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水塘及其管理范围,不包括海域和在耕地上开挖的鱼塘。

2.国控断面: 国家控制管理为监测水参数而设置的采取水样的横断面。

3.环境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4.地表水环境质量(GB 3838-2002)标准中的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5.水功能区: 指为满足人类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需求,根据水资源的自然条件和开发利用现状,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其主导功能划定范围并执行相应水环境质量标准的水域。

6.水质: 水体质量的简称。

它标志着水体的物理(如色度、浊度、臭味等)、化学(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含量)和生物(细菌、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的特性及其组成的状况。

7.水质指标: 表示生活饮用水、工农业用水以及各种受污染水中污染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或限量阈值的具体限制和要求。

它是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具体衡量尺度。

8.原始样: 是指从取样位置取的样,并且在样品有效期内未经任何处理的样品9.分析样: 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测定的样品。

10.标准空白: 对应标准系列中零浓度的分析信号响应值11.分析空白: 指在与样品分析全程一致的条件下,空白样品的测定结果12.检出限:为某特定分析方法在给定的置信度内可从样品中检出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13.标准曲线:应用标准溶液制作校准曲线时,如果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相比有某些省略时,则制作的校准曲线称为标准曲线。

14.工作曲线:如果模拟被分析物质的成分,并与样品完全相同的分析处理,然后绘制的校准曲线称为工作曲线。

15.重复性和重复性条件:前者:同一实验室中,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三因素中至少有一项不相同时,用统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员使用相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对象,相互独立进行的测试条件叫重复性条件。

16.再现性和再现性条件:前者:不同实验室(分析人员、分析设备、甚至分析时间都不相同),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后者: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设备,按相同的测试方法,从同一被测对象取得测试结果的条件。

17.精密度: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18.准确度: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值相符合的程度,以误差来表示。

它用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

19.综合水样: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20.混合水样:某一时间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于相同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二、填空题1.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2. 2012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总体为轻度污染。

3.三湖是指太湖、巢湖、滇池。

4. 根据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4种;其中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又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大类。

5. 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五类三级”,即环境质量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和五类,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三级6. 五水是指污水、洪水、涝水、供水和节水。

五水共治即是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7. GB T—推荐性国家标准,GB/Z—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文件;GHZB—国家环境质量标准,GWPB—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GWKB—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

8.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水质常规指标38 项、消毒剂常规指标 4 项、水质非常规指标64 项,规定指标增加到了106 项,全部指标最迟于2012 年7 月 1 日实施。

9.平行样品测试是分析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原则规定,不与内控样同步测定的项目,一律测试双平行分析样。

溶解氧、水中油类等须测原始样双平行(此类不必测分析样双平行)。

10. 任何特定量的测量结果,都是通过测量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也称为量值。

量值一般由一个数字乘以测量单位来表示特定量的大小。

由于不能人为地实现完善的测量过程,所以测量结果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

为了表达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用有效数字表示特定量测量结果的数字部分。

11. 有效数字由一位或多位“可靠数字”和一位“末位欠准数字”组成。

有效数字的有效位数是“可靠数字”和“末位欠准数字”的位数之和。

有效数字的有效位数的多少,除了反映量值的大小之外,在分析领域中还反映该数值的准确程度。

12. 有效数字运算要遵守——对数运算: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和原数(真数)的相同。

平方、立方、开方运算: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应和原数的相同。

13. 有效数字运算要遵守——用于表示方法或分析结果精密度的标准差,其有效数字的位数一般只取一位;当测定次数较多时可取两位,且最多只能取两位。

报告分析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应根据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即标准差的大小决定。

通常可取四分之一标准差的首数所在数位,定为分析结果的尾数。

14. 某一测定结果为25.352,标准差为1.4,分析结果可报为25.4。

三、简答题1.简述我国河流和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状况和主要污染物指标。

根据最新的全国环境质量报告:十大流域Ⅰ~Ⅲ类水质断面占 69.3%,劣Ⅴ类占 10.8%。

十大流域中,西北诸河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最低,为 1.8 毫克/升,海河流域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劣于Ⅲ类水质标准;西南诸河氨氮平均浓度最低,为 0.13 毫克/升,黄河、淮河和海河氨氮平均浓度劣于Ⅲ类水质标准。

61 个国控重点湖(库)中,水质好于Ⅲ类水质标准的共42 个,占 68.8%;达到Ⅳ类或Ⅴ类水质标准的 12 个,占 19.7%;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 7 个,占11.5%。

影响湖(库)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

2.简述湖泊(水库)营养状态的分类和我国60个重点湖泊(水库)的营养状态的概况。

分类: TLI(∑)<30 贫营养(Oligotropher)30≤TLI(∑)≤50 中营养(Mesotropher)TLI(∑)>50 富营养 (Eutropher)50<TLI(∑)≤60 轻度富营养(light eutropher)60<TLI(∑)≤70 中度富营养(Middle eutropher)TLI(∑)>70 重度富营养(Hyper eutropher)根据最新的全国环境质量报告:58 个湖(库)开展营养状态监测。

其中,中度富营养的 3 个,占 5.2%;轻度富营养的 10 个,占 17.2%;中营养和贫营养的 45 个,占 77.6%。

3.简述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的变迁。

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

GHZB1-1999《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同时废止。

本标准首次发布为1983年,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与原标准相比,本标准增加了粪大肠菌群、氨氮和硫化物三项基本项目指标,删除了总大肠菌群一项指标,将苯并(a)芘改为特定项目,同时修订了水温、凯氏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个项目的标准值。

4.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基本架构和内容。

本标准按照地表水五类使用功能,规定了水质项目及标准值、水质评价、水质项目的分析方法以及标准的实施与监督5.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6.简述我国水功能区的划分体系。

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同一水域兼有多类功能类别的,依最高类别功能划分)7.一般水质指标可分为哪4类?(1)物理指标(嗅味、温度、浑浊度、透明度、颜色等)(2)化学指标[(a)非专一性指标:电导率、pH值、硬度、碱度、无机酸度等;(b)无机物指标:有毒金属、有毒准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c)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总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有机碳、高锰酸钾指数、酚类等;(d)溶解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3)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4)放射性指标(总α射线、总β射线、铀、镭、钍等)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放射性指标。

8.简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和总铬的原理。

(P139)在微酸性溶液中,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肼作用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借以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六价铬。

在酸性条件下,用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为六价铬,过量的高锰酸钾用亚硝酸钠分解,过剩的亚硝酸钠用尿素分解,得到的清液用二苯碳酰二肼作用生成红紫色的络合物,借以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铬。

9.简述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定砷的基本原理。

锌与酸作用,生成新生态氢;在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存在下,使五价砷还原为三价砷,并与新生态氢反应,生成的气态砷化氢,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三乙醇胺的三氯甲烷溶液吸收,生成红色胶体银,在波长510nm处,以三氯甲烷为参比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10.说明碘量法测定溶解氧的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

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并与碘离子反应而释出游离碘。

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11.简述测定溶解氧时干扰物质有哪些?说明主要干扰物产生干扰的机理及其处理方法。

(P71)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与碘化钾作用放出单质碘,引起测定结果正误差。

可加入叠氮化钠排除其干扰。

亚铁离子:还原剂,产生负干扰。

用高锰酸钾氧化亚铁离子,生成的高价铁离子用氟化钾掩蔽,从而去除。

有色或含藻类及悬浮物。

在酸性条件下会消耗碘而干扰测定。

可采用明矾修正法消除12.简述COD、BOD、TOD、TOC的含义。

COD: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BOD:生化需氧量,指在溶解氧充足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