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认知过程——注意

第二章 认知过程——注意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 个数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 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9
7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问: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9
7
5
3
三、注意的种类
注意是伴随心理过程出现的,离开了 具体的心理活动,注意就无从产生。
如:注意(看)黑板、注意(思考)这个问题
一切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
荀子:“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
侧而耳不闻。”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 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 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2.维持功能 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强 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 3.调节、监督功能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
(三)注意的分配
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
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叫做注意的分
配。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以 上达到动作自动化(熟练)程度,只有一种是 不熟悉的。 2、同时进行的多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 系。
★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通道,用同 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这两种活动也很难 做到注意的分配。
第四节 注意
一、注意及其特点
二、注意的功能
三、注意的种类 四、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及其特点
注意 (attention )是人的心理活动对 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心理活动有 选择地反映一定 的对象
人的心理活动在 特定的对象上保 持并深入下去
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注意与其它心理活动的关系——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一)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做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
一时间内所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
在1/10秒的时间内,成人一般
能够注意到8-9个黑色圆点或46个彼此不相联系的外文字母。
注意范围的大小,随着活动的任务
不同和个人的知识经验不同而有所改 变。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地保
持在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上。
(四)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 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在实际需要的时候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
的对象,使一种活动合理地为另一种活动
所代替;后者是在需要注意稳定的情况下,
受到无关刺激物的干扰,而使注意离开需
要注意的对象。
注意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 于原来注意的紧张度,以及引起 注意转移的新事物或新活动的性
注意的起伏
人的心理活动不能长时间地保 持固定的状态,而是在间歇地加强 和减弱。注意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现 象叫做注意的起伏。
广义的注意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总
是指向于同一对象。而是说行动所接触
的对象和行动本身可以变化,但是活动
的总方向始终不变。
• 注意的稳定时间和长短与年龄有关 • 一般5—7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 约15分钟;7—10岁儿童每次注意稳定 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儿童每次 注意稳定的时间约25分钟;12岁以后 的人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30分钟。
9
46
69
88
37 23 74 92 56 2
注意转移的训练
1 8 1 8 9 1 8 9 0 9 9 7 9 0 7 6 9 9 6 3 8 9 3 9 7‥ ‥ 8‥ ‥ 9‥ ‥ 2‥ ‥
讨论
今天是林老师第一次上公开课,她穿着漂亮艳 丽的新衣服,提前来到教室,用早已准备好的彩色 粉笔把黑板边缘装饰得格外醒目。开始上课了,林 老师显得镇定自若,她先宣布了期中考试的成绩, 并鼓励大家要再接再厉。在正式讲课中,林老师言 语平静、流畅。由于准备的内容十分丰富,她便加 快了速度,对讲课内容也不予重复。正当林老师专 心致志地讲课时,偶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开小差。 她立即点名批评,制止了这种不良行为,然后继续 上课。一节课很快过去了,林老师从容地走出了教 室。 请你运用所学的注意规律评判一下林老师 的公开课是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 感觉统合失调原因 专家指出,关键因孩子的成长空间相对狭窄, 各种感觉刺激机会大幅度减少。学龄儿童大多 只在家与书桌前的小天地中,每天重复着起床、 洗漱、吃饭、上学,放学、自习、上床睡觉, 生活过于单调乏味。他们所接受的感觉刺激不 外是爸妈的督促、老师的讲授、课间短暂的活 动、自习时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有的大城市的 调查发现,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 失调竟达30%以上。这样的孩子得不到充分锻 炼,依赖性强,独自生活能力其实很差,一旦 遭遇父母离异或家庭不幸等特殊情况,他们的 心理更容易失衡,严重的心理失衡反过来又削 弱感觉统合能力。过分开发孩子的某一种能力, 也会不同程度地排挤其他能力的提高。家长强 加给孩子学习任务,或放纵孩子偏科,都将造 成感觉统合失调。
• 四种治理办法 1、让孩子走出小书房,走入小伙伴之中,让 孩子走出孤独与乏味,从与外界的广泛接触中 强化各类感觉统合能力。 • 2、凡孩子可以做好或学习做好的事情都让他 们自己做,以提高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劳动 兴趣与综合心理素质。 • 3、让孩子定期参加活动,包括各类体育活动, 对平衡等感觉统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也将 促进各个统合能力的提高。 • 4、美、日等国家早已兴起了游戏治疗法。走 独木桥、跳沙坑、捉迷藏、丢手绢、赛跑等对 提高各种感觉统合能力都十分有效。
复习思考题:
一、什么是注意?它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 二、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 条件是什么? 三、什么是有意注意?怎样保持有意注意? 四、简述注意的品质。 五、解释下列心理现象: 1、注意的起伏 2、分心(注意的分散) 3、有意后注意
谢谢!
补充:感觉统合失调
• 感觉统合失调定义 即外部感觉信息进入神经中枢后并不能 很好地组合,整个机体不能和谐运作,使认知能力与适应能 力削弱,学习或工作效率低下。时间长了,这种不和谐运作 与所产生的低能表现必然导致心理障碍。感觉统合失调一般 分为5种。 (1) 视觉统合失调:常发生读书跳行,翻书错页,抄错题目 或丢三落四等。学习成绩持久低下,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2) 听觉统合失调:注意力十分不集中,给人的印象是这样 的孩子好忘事,而且是刚讲过的就没记住。孩子对自己的能 力产生怀疑,可能厌学逃学。 • (3) 触觉统合失调:经常害怕受惊扰,常躁动不安,瞻前顾 后,连洗头也十分恐惧。 • (4) 平衡统合失调:分不清左右使鞋子穿反,分不清里外将 袜子穿翻,写字时字距、行距忽大忽小,划线歪等。长久的 不成功使孩子大大削弱对各种新鲜事物的学习兴趣。 • (5) 本体统合失调:常表现走路顺拐,唱歌跑调,读英语时 结巴等,会使孩子对这些课丧失信心。
质。
注意广度测试 请你100个数字中按顺序找出15个数字 来,如果你能在30~40秒内找到,那就属于 优等;如果你用了40~90秒钟,那就算“一 般”;如果你在2~3分钟才找到,那你就应 该 说是个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了。
12
33
40
97
94
57
22
19
49
6
27
5
98
41
79
95
8
14
70
76
13
81
61
59
6
48
80
93
99
28
20
86
96
7
34
42
62
11
50
82
3
85
68
38
16
87
78
24
39
47
63
35 17 83 25
32
58 64 73 36
77
18 53 84 55
51
43 1 90 65
71
26 72 44 3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1
75 15 89 0
52
30 54 66 45
4
67 10 91 29
人本身的状态
1) 需要和兴趣
2) 情绪状态
(二) 有意注意
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长,但人在有意
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分 散。
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
(2)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培养间接兴趣
(3)
(4)
实际操作和智力活动相结合
注意
(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一) 无意注意
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特点:自觉性较差,保持时间较短,但人在无意 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不容易疲劳。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
(三) 有意后注意
有明确的目的而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无意注意、有意 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
践中紧密联系、协同作
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
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
注意在一定条件下也可
以转化为有意注意。
三、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