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柠檬酸生产工艺技术及进展

柠檬酸生产工艺技术及进展

3 柠檬酸生产新工艺
3. 1 合理选用新原料 3. 1. 1 以玉米粉为原料
薛培俭等[1] 提供了一种全部采用玉米粉为原料, 直接发酵提取柠檬酸或制备柠檬酸钠的方法, 该方法 是将玉米粉调浆, 加入定量的高温淀粉酶, 加温处理, 快速过滤掉过剩的蛋白质及玉米渣后, 再发酵。该方 法溶氧效果好、产酸速度快、发酵周期短, 柠檬酸生产 总收率提高 10%, 产品质量好、废水少且一次性处理 即可达标排放, 并且脱色的活性炭大大减少, 降低生 产成本, 是一种相对低废工艺。 3. 1. 2 以稻米为原料
此法采用定向培养, 紫外线诱变以及 NTG处理等
第8期
郑建光等: 柠檬酸生产工艺技术及进展
·21·
的配合作用对出发株 W- 1 进行了选育, 使其适应以糖
蜜为原料的深层发酵, 并提高了菌种的产酸率和转化
率, 对糖蜜进行预处理、处理, 后经发酵、提取等工艺
过程, 得到柠檬酸。
1. 3. 4 石油烃( 正构烷烃) 发酵法
柠檬酸工艺主要包括预处理、过滤、中和沉淀、酸 解、脱色、离子交换、浓缩和结晶等步骤。李芳德等[ 20, 21] 提出对此工艺进行两种改进: 一种是将离子交换在浓 缩步骤之后进行; 另一种是在浓缩步骤之后, 还有一 个过滤步骤。这样, 在浓缩过程中析出的 CaSO4 微粒 可以通过过滤而除去。此外, 由于 CaSO4 的去除, 可减 轻后步的离子交换操作的负担, 相应地, 使离子交换 树脂的利用率也得到提高。 3. 2. 2 工业离子色谱法
钙盐法是利用柠檬酸钙不溶于水, 但能溶于酸的
特点来提取得到纯柠檬酸固体产品。为了提高产品质 量, 降低生产成本, 人们对钙盐法进行了很多改进工 作, 如用改性石灰乳代替碳酸钙中和的新工艺。这种 新工艺明显缩短了中和时间和柠檬酸钙的洗涤时间, 中和时无大量气体逸出, 改善了劳动条件, 提高了设 备利用率, 并且产品质量稳定。李秀等还研究了用乙 炔废渣作为中和剂代替碳酸钙, 提取效果比石灰好, 并且还起到保护环境, 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16] 。
此法多以海藻酸钙为载体, 也有采用聚丙烯酰胺 ( 一种常用的包埋材料) , 其具有相当好的强度、弹性 和化学惰性。固定化方法以后者为例, 将丙烯酰胺单 体( ACAM) 和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I S) 溶于水后 与微生物细胞混合, 搅拌, 加入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和过硫酸钾, 室温下放置 30 mi n, 使之聚合完全, 制 得凝胶, 将其切成 3 mm×3 mm×3 mm的小块, 用生理 盐水洗净后作为载体进行发酵, 提取, 制得柠檬酸。 1. 3. 3 深层发酵法
丁云岭等[2] 研究的以早稻米粉为原料生产柠檬 酸的工艺, 2 t 米粉可生产 l t 柠檬酸。武汉市双凤 生物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柠檬酸 的工业化生产[18] , 其产酸率 l 4%, 转化率 95%以上, 发 酵周期小于 70 h。与以薯干为原料的工艺相比, 发酵 总收率提高 5%, 产品质量提高一个档次。为了免除去 壳工序, 郭冰等[3] 研究用稻谷为原料来发酵生产柠檬 酸。而利用加工稻谷的弃料— ——谷壳作为助滤剂和大 幅度减缓起泡强度, 解决了大米发酵产酸率低、周期 长、过滤难度大和发酵过程中高强度起泡等多项问 题, 并且滤渣可制成作为上等饲料的大米蛋白粉, 没 有因产生大量无用的废渣而污染环境, 解决了生产柠 檬酸发酵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3. 1. 3 以秸秆为原料
[ 收稿日期] 2006- 05- 10 [ 作 者 简 介] 郑 建 光( 1978-) , 男 , 硕 士 研 究 生 , 研 究 方 向 为 化
工系统工程。
1. 2 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的原料有丙酮、二氯丙酮或乙烯酮。
以二氯丙酮为原料的合成路线如下[12] :
由于化学合成法工艺复杂, 成本高, 安全性较低, 很少使用。 1. 3 生物发酵法[12] 1. 3. 1 表面发酵法
冯汝杰等[7] 将生产中废糖液循环利用到原生产 工艺中, 用于原料的调浆。废糖液 80%以上循环利用, 大大减轻了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 污水厂只需投入较 少的资金即可使排放废液达到环保要求, 并大大节约 了用水。废糖液利用后再产生的废糖液中不增加糖液 浓度。而柠檬酸生产工艺只需改变很少的操作条件, 不影响柠檬酸的提取进度、收率和产品质量。 3. 3 改进的提取新工艺 3. 3. 1 离子交换树脂法
正十六烷
正十六烷酸
C16H32O2+16 H2O+ATP→8 C2H4O2+14 H2+AMP+2 PI 乙酸
3 C2H4O2 +H2O→C6H8O7+3 H2 柠檬酸
2 柠檬酸生产的传统工艺
2. 1 生产原料
柠檬酸的生产原料有糖蜜( 甜菜糖蜜、甘蔗糖蜜、
葡萄糖结晶母液等) , 淀粉质原料( 木薯、玉米等) , 液
1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
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共可分为 3 种: 水果提取法, 化学合成法, 生物发酵法。 1. 1 水果提取法
柠檬酸可以从柠檬、橙、橘子、苹果等柠檬酸含量 较高的水果中提取。当今, 水果的生产已经产业化, 水 果产量也随之增加, 并且比较集中, 在考虑生态果园 和综合利用时, 可以利用这种方法来提取柠檬酸。但 此法成本较高, 不利于投入工业化生产[12,13] 。
曹海星等[6] 开发了柠檬酸母液净化处理的新工 艺, 是将柠檬酸生产过程中的母液经浓硫酸净化处 理, 除去杂质后, 直接返回到酸解工序中进行酸解, 使 硫酸在柠檬酸生产过程中能一物两用, 一是除去酸解 液中剩下的 Ca2+, 二是除去母液中的易碳物质。本工
艺除易碳效果好, 能降低原材料消耗, 提高产品的质 量和产率。 3. 2. 4 循环利用废糖液
入的空气中不允许含油。目前发酵过程多为间歇生
产, 但每个发酵罐的容积增大了, 采用电子计算机程
序控制, 连续进出料发酵, 采用新型发酵法生产[14]。
2. 3 钙盐法提取工艺
钙为: 发酵酸 → 过滤( 除去菌体和残渣) → 中和过滤
( 中和剂 CaCO3, 滤掉糖水) → 柠檬酸钙盐 → 酸解、 过滤( H2S04 酸解, 滤去石膏) → 粗酸液 → 净化 → 浓缩结晶 → 离心 → 干燥 → 包装 → 成品。
张金生等[4] 提出了以秸秆为原料生产柠檬酸的
·22·
河北化工
第8期
方法。原料是作物秸秆, 如风干谷子、荞麦、糜子、春 麦、冬麦、大麦、稻子等秸杆。方法是作物秸秆经粉碎 至 60- 80 目→调浆→降解→压滤除去无氯浸出物→ 将滤液送至发酵罐→在发酵罐内接入菌种发酵→送 入提取工序用常规的“钙盐法”进行纯化→制得柠檬 酸。本方法利用资源丰富、价格极为低廉的作物秸杆 代替淀粉和其他粮食作原料生产柠檬酸, 使生产成本 大大降低, 并且所得产品符合 GB- 88 标准, 其发酵指 数、转化率、提取率均达到或部分超过淀粉为原料生 产柠檬酸的各项指标, 是发酵业生产原料的大突破。 3. 1. 4 用黑曲霉菌发酵联产柠檬酸和薯蓣皂素
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5] 开发的工业离子 色谱法省去了柠檬酸生产“钙盐法”提取工艺中的“中 和”“、洗糖”“、酸解”“、过滤”“、脱色”“、离交”等多道 工序。该工艺不但能分离提取出品质优良的柠檬酸产 品, 而且能够回收纯化工艺过程中绝大部分可利用资 源, 从根本上改变“钙盐法”提取工艺中先污染后治理 的现状, 大幅度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基本上解决了 对环境的污染。 3. 2. 3 母液净化处理
传统的柠檬酸生产是以薯干为原料, 经生物发酵 工艺和钙盐法提取工艺制得。传统工艺存在环境污染 严重, 生产成本高, 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近年来, 在 生产新原料方面, 研究出了以玉米粉、稻米、秸杆等为 原料的生产方法[1-4] , 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废物排放 减少。采用工业离子色谱法、母液净化处理、循环利用 废糖液等技术[5-7] 对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 降低了生 产成本、能耗及污染物的排放。为保护环境, 使用了离 子交换树脂法、电渗析、膜分离和吸交法等提取技术[ 8-12], 基 本实现了清洁的生产工艺。通过这些改进, 使柠檬酸 的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 降低了生产成本, 减少了对 环境的污染等。本文介绍了柠檬酸的生产方法及传统 的生产工艺, 阐述了国内外在新原料, 生产工艺改进 及新提取技术等方面的进展, 并对其原理、优缺点、应 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和比较。
采用解脂覆膜孢酵母为菌种, 以石油为原料发酵
生产柠檬酸是基于分解长链烷烃的能力, 先通过一端
氧化产生长链脂肪酸, 诱发子链打开, 借 β- 氧化或
ω- 氧化作用成为短链脂肪酸, 然后进入三羧酸循环
产生柠檬酸, 反应历程如下:
C16H34 + 0. 5 O2+ H2O → C16H32O2 + 2 H2
此法又称浅层发酵法, 多以甜菜糖蜜为原料。工 艺过程为: 将原料先放入煮沸锅内加水煮沸, 依次加 黄血盐和 ETDA二钠盐煮沸灭菌, 再用无菌水配成培 养基液 , 加入适量的硫酸铵、磷酸二氢钾作为氮源和 营养盐, 将培养基液在 45- 50 ℃下送入发酵室内装 入浅底的铝盘或不锈钢盘中, 干孢子接入黑曲霉干 孢, 发酵; 过滤掉菌丝后将发酵液中和、酸解、净化、浓 缩、结晶等后处理而得柠檬酸。 1. 3. 2 固体表面发酵法
开发柠檬酸生产的新原料、改进生产工艺及提取工艺等方面的进展情况, 并对各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和比较。
[ 关键词] 柠檬酸; 发酵; 提取 [ 中图分类号] TQ 921+.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3- 5095( 2006) 08- 0020- 05
柠檬酸, 又名枸橼酸, 分子式 C6H8O(7 无水物) , 是 世界产量较大的一种有机酸。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医 药业、化学工业, 并且在电子、纺织、石油、皮革、建筑、 摄影、塑料、铸造和陶瓷等工业领域中也有十分广阔的应用。
浅层发酵周期为 6- 11 d, 所需能耗小, 但劳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