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

中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探讨摘要本文阐述了中职英语阅读课教学方法、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与阅读习惯。

阅读课教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点或停留在知识的识记上,而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职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中职英语阅读课的教学现存在着阅读教学模式单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阅读课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久而久之,学生就习惯于被动回答问题局面。

教师教得辛苦,学生也学得特别乏味。

教师与学生没能形成一个互动合作的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得到发挥,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英语阅读课有效教学。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阅读是一个积极地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而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于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有效地获取书面信息,并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评价,以实现交际的目的。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课堂作为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舞台,把课文内容作为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议论、评价、延伸和借鉴等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阅读,就要让学生学会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再说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产生疑问和解决疑问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要善于激疑,鼓励学生质疑多问,让学生把疑问一个个提出来,触类旁通。

即使某些提问是底层次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的方面加以鼓励,以便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应当是课本中的每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主题进行质疑。

这种质疑,抓住了阅读关键,具有较强针对性,(针对阅读目标和要求)和集中性(相对集中于阅读的重点、难点)、在阅读中起主导作用。

阅读教学都要围绕中心主旨(main idea)进行。

对一段文章的概括要利用它,对这段文章的提问要利用它,对作者语意的深层发掘也要利用它。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西瓜与芝麻”之间的关系。

Main idea就是“西瓜”,是大头,是主要矛盾,要重点抓;具体字词句是芝麻,是细节,是技叶,是次要矛盾,不要影响了视线,不必要一一搞得太清楚,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大意,或者“跳跃”式前进。

与Main idea无关的不能细说,与Main idea有关的哪怕学生不太生疏也要提醒,用适量的问题把学生朝作者的“思想轨迹”上引。

学生的思路和作者的思路一齐跳跃了,想法一致了,启发引导就成功了,阅读教学也就成功了!其次对词语、句子、段落的含义进行质疑。

一些字、词组成一个能表达意思的句子,再由一些句群组合成段落,最后由众多段落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这是一个写作过程,也是一个阅读的过程。

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另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

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连贯的整体意象。

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不理解或理解不透,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

对词语、句子、段落的隐含意义的理解,一不能离开特定的语境,二不能忽略写作的背景写作目的和作者的态度是切不可断章取义。

教师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在感觉“矛盾”的地方进行质疑,破疑弦外之音“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由谁生疑呢?如果从学生阅读能力出发,让学生学会阅读,成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能力型”的人,就应该把自己探究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质疑。

教师只是在何处质疑上加以引导,把学习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二、利用课文广泛的题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阅读兴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内在动力,是搞好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职的英语教学实际活动中,我们应该在每堂课中都把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作为教学任务的一大部分。

“No interest, no strength.”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我们及时观察到学生对课堂的反应。

我们应该把学生是否有兴趣上我们的课作为评判成功课堂教学的主要条件。

由于中职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薄弱,接受能力不强,对英语的基本技能在掌握和运用方面都欠缺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消极,不愿开口说英语,影响进行正常的课堂活动。

如果不想办法改变这种状态,英语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枯燥乏味,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在中职进行英语教学必须强调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阅读兴趣要受阅读要求和读物的难度的制约,而阅读理解能力必须经过长期有计划地培养才有所提高。

因此在提高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它对学生保持阅读兴趣的持久性,提高阅读效果影响极大。

如要求过高,读物太难,就只能是拔苗助长,其结果适得其反,是学生畏惧乃至放弃阅读练习;其次,长期大量、机械的阅读活动常常使学生产生枯燥感,所以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调动或保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讲课时善于挖掘阅读材料中的趣味性、思想性,做到语言生动诙谐,分析明了透彻,解释有说服力,遇到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及复杂的语法现象时,教师也要适当加入汉语,但要避免说一句英语马上翻译成汉语的做法,否则会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课堂提问要分档次,因课堂提问的好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提问必须考虑全体学生,特别是差生能回答其中的某一档次的问题。

基于学生的情况,可以把班级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

A为基础生(差生)、C为优生、B为中等生。

授课时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问题难易来对学生提问。

这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收获,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评价反馈要分度。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作业等要进行分组评价。

即对好、差生评价不按一个标准,这种做法的目的依然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操练,同时培养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电教媒体,课堂上可以通过放映、模拟场景等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师从头讲到尾。

这种教法单一,它使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直至厌学。

如果教师利用电影视频影像功能在教学课件中插入一段生动有趣的且与教材紧密结合的动画片,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量的呈现与演示,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大量的练习。

多媒体的运用还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优化教学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将各个国家的地理风光、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加入课件中,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学习,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课文,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找到乐趣,由原来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把阅读当作是一件趣事来做,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掌握阅读的技巧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它是读者和作者相互交际的言语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智力活动,是一种高级神经系统的心理活动。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阅读是一中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

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说过:“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又互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过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

“按照信息论的观点,阅读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言语活动过程可归结为下列图式:作者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

这时一个通过词组成句和话语的言语编码过程,目的是使信息能顺利传递。

学生阅读书面材料时,阅读的内容信息以文字符号材料的光波形式经视觉和动觉神经的传导转化成文字符号的声音表象,进而根据语法规则将文字作正确的排列和对文字、语义、语法进行译码加工处理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从而理解意思,吸收信息。

(《外语教学心理学》张兼中著p316)阅读的目的是理解。

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必然影响对材料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阅读技巧指导,帮助学生分析难句,理出篇章结构,培养语感,点拨思路,引导正确思维。

学生应具备根据阅读内容与目的能动地调节读速的技能与策略学生应着重培养以下几种阅读技巧与策略浏览(skimming);扫读(scanning);猜词、预测;辨认,找指示代词,整体理解。

具体做法:1、指导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抓住核心词,从一个句子快速地扫视到另一个句子,进行连贯性理解的训练。

2、抓住中心思想,学会区分主题句和细节。

3、记住事实和情节,同时应注意逻辑关系的转移,把握文意的发展变化,中心转移等。

4、教师还要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的线索(context clue)猜测词义能力,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

阅读的生理过程研究表明,人在阅读时,眼睛并不是在逐词逐句地匀速移动,而是跳跃式的移动(saccade);移动间的停顿,即获得视觉信息的过程,叫注视(fixation);当理解发生偏差或遇到理解堵塞点时需要回视(regression)。

不同的阅读者在阅读同一材料时,眼睛移动的速度、注视间的距离及回视的频度的差异,表明他们有不同的阅读速度和技能。

5综合判断。

判断是达到正确理解的手段,它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内容,然后从文中了解有关的事实或证据,并对这些事实证据进行分析或评估。

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有时还要借助常识。

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积极的思考,把作者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

阅读思考时,必须透过表面的文字符号而达到深层理解,测知作者的立场观点或写作意图,同时学会根据上下文想出文章的作者的隐义,作出自己的结论或判断。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

有效的阅读与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好的学生在阅读时尽管脑力活动非常紧张复杂,但除了眼球转动和手指翻动书页以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身体部位的动作。

而中职学生中,总有一些不良习惯,如出声,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行分析,用手或笔指着读等。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下列几点:1、专心致志。

阅读时要求学生最好不要停顿或复读,要一气呵成。

2、控制自己不要读出声,不要摇头晃脑,不要用手或笔指点着词句阅读。

要逐步摆脱心译而直接理解读物的大意和内容。

3、养成用英语思维来处理信息的习惯。

阅读中通过对材料按意群、句子、语段的理解,找出所需信息,并且直接用英语进行处理。

如果翻译成母语,既浪费时间又由于翻译水平有限而使文章更难理解。

正确的方法是:首先明确阅读本文的目的,带着任务去阅读;对重点章节、字句重点理解,不要一遇到生词就立刻查词典,而是要通过上下文或构词法等方面的知识快速判断该词的涵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