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区域还需进行线源 统计
在规划区域内的网格图上标明大气污染源 的分布,标明污染源位置,污染物排放方 式,并列表给出污染源排放清单。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5
✓ 大气污染源的点源、面源划分原则
一般将排放高度较低(<40米),排放强度小 (或单位时间能耗低)的污染源划为面源,只 留少数高架源作为点源。
机动车源的排放高度定为1米
快速路:
按照一级公路标准,期间没有红绿灯, 双向 六车道以上,禁止拖拉机、摩托车及其他一些 时速过低的机动车行驶的道路。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0
机动车排放污染程度划分标准 (S=P+V+A,当S≥7时 )
参考指标 划分限值(建议)
人均GDP水平 (元/人)—P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7
三、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方法
多因子综合评分法 模糊聚类分析法 生态适宜度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技术方法》(HJ14-1996)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8
四、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要求
1.一、二类功能区不得小于4平方公里。 2.三类区中的生活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有计划地分期 分批从三类区迁出。
序 号
单位名称
污染源中心坐标
平均 高度
排放 面积
污染物 代号
源强
X(m) Y(m) Z(m) (m) (m2)
t/(h·km2) t/(a·km2)
1
2 3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9
✓ 线源调查内容
污染物集中在一条直线的呈线状排列的排放源
对于机动车排放污染较重的区域,需要将高速 路、快速路和主干路作为线源,进行统计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1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大气污染源调查的核 心问题
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
在线监测法 现场实测法 物料衡算法 经验估算法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2
3.大气污染源评价
评价目的:确定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评价方法 :等标污染负荷法、排毒系数法 按等标污染负荷的大小顺序,一般截取排在前5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5
一、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类型
功能区
范围
执行标准
一类区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 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一级
规划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
二类区
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 区和农村地区、特定工业区
二级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6
二、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原则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空气污染指数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4
第二节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正确划分大气环境功能区是研究和编制大气环 境规划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大气环境 总量控制的基础前提
因区域社会功能不同而对大气环境保护提出不 同要求的地区
根据自然环境概况和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区域 气象特征和国家大气环境质量的要求,将规划 区域大气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6
✓ 大气点源
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
排气筒高度(m)及出口内径(m)
排气筒出口烟气温度( ℃ )
烟气出口速度(m/s)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kg/h)
序号
1 2 3
单位 名称
烟囱 代号
污染源坐标 X(m) Y(m) Z(m)
烟囱 出口 烟气 高度 内径 温度
位或前6位的5~6个大气污染物作为主要污染物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3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目的:确定规划区域的污染程度、污染分布, 并分析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画出污染分布图
确定需要调查的大气污染因子:PM10(或 TSP)、SO2、 NO2 (或NOx)等 常规监测数据收集和分析
第六章 大气环境规划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内容
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大气污染预测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 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大气环境规划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2
第一节 大气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1.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研究成果和资料,可在其基础上补
应充分利用现行行政区界或自然分界线
特别注意方向的影响,一类区应放在最大风频的 上方向,二类区应在最大风频的下风向,以此通 过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大气自净能力,达到既扩 大区域污染的允许排放总量,又减少治理费用的 目的
既要考虑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又要兼顾城市发展 规划
不能随意降低原已划定的功能区的类别
P≥25000 8000≤P<25000
P<8000
机动车保有量 (万辆)—V
V≥100 50≤V<100
V<50
空气质量(NO2 年均浓度,
A>0.08 0.04<A≤0.08
mg/m3)—A
A≤0.04
折算等级值 3 2 1 3 2 1 3 2
1
备注
包括摩托车 以各城市环境 空气质量监测
数据为准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t/(h·km2)]
面源排放高度(m),如网格内排放高度不等时,可按排放 量加权平均取平均排放高度
面源分类,如果源分布较密且排放量较大,当其高度差较 大时,可酌情按不同平均高度将面源分为2~3类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8
(2)按面源的实际面积统计
面源中心坐标(相对值或经纬度) 面源平均有效高度(m) 面源东西向宽度(m)、南北向长度(m) 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t/a,t/h或kg/h)
烟气 出口 速度
(m) (m) (℃) (m/s)
污染 物
代 号
源强 (kg/h) (t/a)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7
✓ 大气面源
(1)按网格统计
将规划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以规划区的左下角为 原点;分别以东(E)和北(N)为正X和正Y轴
网格单元,一般可取1000m×1000m
按网格统计下述参数:
充和验证,避免重复工作。 调查所得的基础资料和数据,以能满足污染预测
与制定污染综合整治方案的需要为前提。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3
2. 大气污染源的调查内容 (1)绘制污染源分布图 (2)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 (3)扬尘排放量的确定
2021/2/18
第六章大气环境规划
4
依据排放源高度,将各排放源按点源与面 源进行统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