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章 信息与信息素养

第1章 信息与信息素养


理想的答案:钢刀、火石、指南针
钢刀能获取猎物;火石可以取火;指南针可以指 明方向。
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 信息三大要素。
而指南针向指的方向就是一种信息,即方向信息 和方位信息。
没有物质,就什么东西也不存在; 没有能量,就什么事情也不发生;没 有信息,就什么东西也无意义。这就 是信息。

log
2
1 1280

10.3(2 比特)
1.4 信息素养
1.4.1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信息素养概念的提出和对其的系统研究始于 20世纪70年代,随后,不同国家(空间)的不 同学者和研究团体(人) ,在不同时期(时 间),服务于不同需要(目的)提出了不同的 界定。
乙虽然只提供了一条消息,但这一条消息 对此人在什么位置上这一不确定性消除得更 多,所以后者包含的信息量应比前者提供的 两条消息所包含的总信息量更大
例2 假如在盛夏季节气象台突然预报“明天无 雪”的消息。在明天是否下雪的问题上,根本不 存在不确定性,所以这条消息包含的信息量为零。
I (x) f [ p(x)] log 1 p(x)
出某人,求以下信息的信息量。(i)某人在第十排;(ii)某 人在第15座;(iii)某人在第十排第15座。
解是相:等在的对在未这几,于已知一条他相获任例信坐应得何子息在不某信反,各独信息映其座立息的了总号的后情对信上信其况完息的息余下全量概,信,独等率要息此立于也计的人的各可算信在以各认排为的是概相率等可的以,认故为
据称,日本人通过精细、准确的情报对大庆油田进 行了成功调查,后来几乎垄断了我国石油设备进口 市场。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大庆油田的信息是刊载在 《人民画报》等这些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的, 而日本人正是利用这些公开的报纸、杂志分析中 我国大庆油田的产量和设备需求,获取了最高的 经济利益。
信息的传递性是指任何信息只有从信源出发,经 过信息载体传递才能被信宿接受并进行处理和运 用。
第1章 信息与信息素养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的特征 1.3 信息的度量 1.4 信息素养
生存实验
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时一个月左右的 生存实验,具体要求如下:第一,每个队员除了 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 品不能超过二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 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 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问题:队员带哪 三件物品合适?
美国哈佛大学
信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安东尼.G.欧廷格 (A.G.Oettinger)
暮春怀故人
南唐李中
像珠子一 样的美石
池馆寂寥三月尽, 落倚楼台。 琅玕绣段安可得, 流水浮云共不回。
1.1信息的概念 (1)哈特莱 1928年哈特莱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
(i)息“量某条时人信,在息需第的要十信用排息到”量条包之件含和概的。率信公息式量,为 log2 31可2 以5(参比阅特信)息论书籍。
(ii)“某人在第15座”包含5b的it+信5息.32量bi为t=10.32bit

log2
1 40

5.32(比特)
(iii)“某人在第十排第15座”包含的信息量为
哈特莱(信息传输):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的方 式,并用选择的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的大小。
申 农(通信数学理论): 把信息定义为随机不确定性 的减少,即信息是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 纳(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信息是人们 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 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东西。信息的实质是 负熵
一个消息的自信息量。
自信息量的单位与log函数所选用的对数底数有关, 底为2,单位为比特(bit) 底为e,单位为奈特(nat). 1 nat = 1.443 bit. 底为10,单位为哈特莱(Hartley). 1 Hartley =3.322 bit.
例 设剧院有1280个座位,分为32排,每排40座。现欲从中找
1966年7月,《中国画报》曾刊载王铁人头戴厚厚 瓜皮帽的照片,凭着对中国地理的熟知,日本人很 快就推断出王进喜的工作地应该在零下30度的东北 地区;
还根据运原油的列车上灰尘的厚度,测算出了油田 与北京的距离,断定油田应在哈尔滨与齐齐哈尔之 间;
10月份,《人民中国》也刊登出宣传王进喜的文章, 在其中透出一个“马家窑”的地理信息,日本人便 由此推出大庆在安达车站附近。
(1)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 (Paul Zurkowski) (1974)
在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 方可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们已经习得了 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 力,以形成信息方案来解决问题
(2)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的“信息素养总统 委员会”在报告中关于信息素养的定义:
作为具有信息素养能力的人,必须能够充分地 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有能力去有效地发现、 检索、评价和利用所需要的信息。
(3)1992年Doyle(多伊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的定 义:
"An information literate person is one who: • recognizes that accurate and complete
(6)中介性
人们看柳树发芽,就知道春天来了,看到天上乌 云滚滚,就知道要下雨了,这就是这些自然世界 发出的信息。
信息是介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之间的过渡状态 的东西,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世界的不可缺少 的中间环节。
(7)价值性
20世纪初期,美国最大的福特公司的一台电机出现故障, 很多人搞了两三个月都修不好。在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有 人向公司推荐了当时已经移居美国的德国科技企业管理专 家斯坦门茨。斯坦门茨在电机旁边仔细观察、计算了两天 后,就用粉笔在电机的外壳上画了一条线,说:“打开电 机,在记号处把里面的线圈减少16圈。”人们半信半疑地 照他的话去做,结果,毛病果真出在这里。电机修好后, 有关人员问他要多少酬金,他说:“一万美元!”啊?一 万美元!那人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呢!于是,便要求斯坦门 茨列一张帐单说明费用的支出。斯坦门茨写到:“用粉笔 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里画这条线9999美元。”帐单 送到了公司老板那里,老板看了后连连点头,很快照付了 一万美元,并用重金聘用了他。
首先分析一下问题的认识过程 1.对一问题毫无了解,对它的认识是不确定的 2. 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信息,逐渐消除不确定性
3. 对可这否一问用题消非除常不的确了定解,性不的确多定少性来很度小量信息!
黑箱 信息I 灰箱 信息II 白箱
不确定度A
不确定度B
不确定度C
两个例子:
例1 当你要到大会堂去找某一个人时,甲告 诉你两条消息:(1)此人不坐在前十排, (2)他也不坐在后十排;乙只告诉你一条消 息:此人坐在第十五排。问谁提供的信息量 大?
反映信息特性的句子与信息的特性连接起来
一传十,十传百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名扬千里 时过境迁 结绳记事
信息可传递 信息可共享 信息具有可伪性 信息是可存储的 信息具有时效性
1.3 信息的度量
怎么度量信息 对于系统,可以利用守恒 关系有 A+I=B,得I=B-A。
1.2、信息的特征
<1>普遍存在性
信息就像阳光、空气一样,普遍存在于自 然界和人类社会中。
这些文字和符号都在 向我们传递信息。
(2)依附于载体存在
信息本身不是实体,只是消息、情报、指令、数据 和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它只有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才能存在。
信息活动
信息载体
演讲 声音、肢体动作、表情……
一直到前些年,美国政府检讨当年决策错误时,向 兰德公司付了一大笔款,表示对科学预测的重新估 价与信服。很明显,如果美国政府当年尊重科学预 测,相信中共会出兵,他是决不敢冒这个险的,那 朝鲜历史将重新改写,抗美援朝也就不存在了。
由上例可以看出信息是具有较强时效性的。
客观事物总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因而信息也会发展 变化,如果信息不能适时地反映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那么,这一信息就失去其效用。
看电视 声音、文字、视频、图片……
看报纸 图片、文字……
在网上查资 料
声音、文字、图片、视频、 动画……
(3)时效性
朝鲜战争与兰德咨询公司故事
在美国出兵朝鲜之前,美政府曾请美国著名的咨询 机构兰德公司做一预测:如果美国出兵中国会不会 出兵?兰德公司请了大批资深专家,从中共历史、 军力、国际关系、甚至中共领袖性格等各方面做了 精深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是:“中国将出兵朝 鲜” 。其主题词只有7个字,要价150万美元。美国 国防部认为是敲诈,不予理睬,在自认为中共不敢 出兵的假设下,冒险出兵,结果“在错误的时间, 在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了一场错误的战 争”。
information is the basis for intelligent decision making; • recognizes the need for information; • formulates questions based on information needs; • identifies potential sources of information; • develops successful search strategies; • accesses sources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computer-based and other technologies; • evaluates information; • organizes information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s; • integrates new information into an existing body of knowledge; • uses inform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 solvin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