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危重症
17
消化道出血
急性期常规应用制酸剂 PPI qd; H2 bid 3~5天呼吸衰竭纠正后可停用 治疗:PPI iv q4h直至出血停止
18
休克
少见,感染性休克多见,可为混合型 预防为主
19
DVT与DIC
预防为主 肝素50mg/d或低分子肝素0.4/d 治疗采用新鲜血浆
饮水 1200 食物中水 1000 内生氧化水 300
合计
2500
700
一般每日输液2000ml左右
2 受体激动剂
以压缩空气或氧气为动力的雾化溶液吸入 沙丁胺醇5~10mg,吸入,3~4次/d 皮下或静脉用药 经呼吸机的进气管道的侧管雾化吸入 MDI+储雾罐(spacer)
35
氨茶碱
2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既往称为成人呼吸窘迫 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多种原发性疾病如休克、创伤、严重感染、 误吸等疾病过程中继发的急性呼吸窘迫和进 行性、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的呼吸衰竭, 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 的最严重阶段。
常规应用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后喘息症
状不缓解,PEF<预计值的50%; 吸空气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PaO2<60 mmHg, PaCO2>45 mmHg, SaO2<90%
32
重症哮喘的常见诱因
致敏原或其他致喘因素持续存在
呼吸道感染未能控制 因脱水,痰液粘稠,阻塞气道 对2受体激动剂“失敏”或气道反应性反跳性增高 情绪过度紧张 糖皮质激素依耐型哮喘病人突然停用激素或减量过快 严重并发症或伴发症
36
糖皮质激素
短期治疗 炎症加重时 治疗时限(<10天):可以突然停药,不需减撤药 使用剂量1mg/kg/d(甲强龙40~160mg) 1天一次早晨时使用 如果并发感染:可同时结合抗菌治疗/抗病毒治疗
使用原则: 1、 早期 3、 静脉给药 2、 足量 4 、短程
制剂选择:甲强龙和琥珀酸氢考首选
37
12
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COPD、其他疾病呼吸衰竭 pH>7.25 有创通气:pH<7.25 开展条件:空间、人员 ABG 医疗资源等
13
控制肺部感染
如何选用抗菌药物? 1. 根据病情包括临床微生物学资料; 2. 根据抗菌药物的特点包括耐药情况; 3. 根据以往用药情况; 4. 根据药物的可及性及经济条件; 5. 根据法规、规章、指南等。 引流分泌物 提高免疫力
22
诊断标准
23
[治疗]
纠正缺氧是抢救ARDS的重要环节:
机械通气:保护性肺通气策略,低潮气量、最佳 PEEP、肺开放策略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引起ARDS的因素 改善灌注:6h乳酸清除率
目标滴定疗法
24
治疗
Severe Sepsis 或 Septic shock 时早期、普通剂 量、短疗程使用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 200~300mg/d
5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尽快消除诱发因素 合理氧疗 改善通气功能 控制呼吸道感染 治疗并发症
6
氧气疗法
最低的氧浓度维持基本的动脉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PaO2>60mmHg, SpO2>90%) 给氧途径 可采用鼻塞法,鼻导管法,面罩法等。 对重危病人常规给氧无效时,可考虑气管插管或气 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给氧
7
改善通气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缓解支气管痉挛 使用呼吸兴奋剂 机械通气
8
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
水化 祛痰药物 物理疗法:翻身、拍背、刺激咳嗽排痰,方法简单、 疗效显著 鼻导管吸痰 雾化治疗 纤支镜吸痰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9
解除支气管痉挛
40
重症哮喘机械通气的适应证
严重意识障碍、昏迷、大小便失禁 心跳呼吸停止
哮鸣音减低或消失,但呼吸困难加重,出现三凹征
(排除气胸所致) PaO2 <60 mmHg, PaCO2>50 mmHg,pH < 7.20
41
重症哮喘发作的预后
重症哮喘的病死率为:9%~38% 合并呼吸衰竭时 病死率为:38% 及时合理应用机械通气后致死率:0~17% 一组145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死率:16.5% 1年后: 10.1% 3年病死率: 14.6% 6年病死率: 22.6%
中度
稍事活动
重度
休息时
危重
体位 讲话方式 精神状态
出汗
可平卧
连续成句 可有焦虑,尚安静 无
喜坐位
单词 时有焦虑或烦燥 有
端坐呼吸
单字 常有焦虑、烦躁 大汗淋漓 不能讲话 嗜睡或意识模糊
呼吸频率 辅助呼吸肌活动 及三凹征 哮鸣音 脉率(次/min)
奇脉 使用β2激动剂后PEF 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 % PaO2(吸空气,mmHg)
注意事项: 1. 滴速15-30滴/min,密切观察心率、心律与血压 2. 严重缺氧、心律失常及器质性心脏病、甲亢患者忌用 3. 以上两药不宜同时应用 4. 忌与碱性药物配伍
适应证: 年龄<50岁,无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44
非常规治疗方法 2.硫酸镁静脉滴注
作用机理:
1. 与钙离子竞争,使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下降,导致气道平滑肌松弛 2. 减少乙酰胆碱对终板去极化作用,减低肌纤维的兴奋性而使气道平滑肌 松弛 3. Mg+激活腺苷环化酶,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4. 镇静作用等
呼吸系统危重症的治疗
1
呼吸衰竭
2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呼吸衰竭是由多种疾病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 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产生的一系列病 理生理改变的综合征 规定在海平面大气压,休息状况下,呼吸室内空气 时,PaO2<7.98kPa(60mmHg)和/或 PaCO2>6.65kPa(50mmHg),作为呼吸衰竭 的血气诊断标准
肾上腺皮质激素 茶碱 ß 2受体激动剂 抗胆碱药物
10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
无机械通气条件时考虑使用
吗乙苯吡酮(多沙普仑Doxapram)直接刺激颈动脉化学感受 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增加通气。呼吸中枢兴奋作用强, 对其他中枢神经兴奋作用较小,安全范围大。改善通气效果优 于其他药物。用法: 140mg/ 次以 5% 葡萄糖液稀释后静脉滴 注。每分钟 2~2.8mg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烦躁,心动过 速、心律不齐和血压升高
轻度增加
常无 散在,呼吸末期
增加
可有 响亮、弥漫
常>30次/min
常有 响亮、弥漫 胸腹矛盾运动 减弱、乃至无
<100
无,<10 mmHg >80% 正常 <45 >95
100~120
可有,10~25 mmHg 60%~80% ≥60 ≤45 91~95
>120
常有,>25 mmHg <60%或<100 L/min或 作用时间<2 h <60 >45 ≤90
1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机械通气
适应证: 1 )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无效, PaO2 及 PaCO2继续恶化。2)不能自主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胃内返流物或出血,随时有误吸危险者; 3)下呼 吸道分泌物滞留,需反复吸引者; 4)出现肺性脑 病。 气管插管 病情危急,估计短期内病情可缓解者。 气管切开 如病情短期内不能恢复,估计气管内插 管留置时间长,则行气管切开术为宜。 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均可进行机械 通气,以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3
氧疗 建立静脉通道,纠正脱水
重度哮喘发作病人与正常人进出水量的比较
来源 进入水量(ml) 正常人 哮喘病人 400 250 50 来源 排出水量(ml) 正常人 尿 粪 呼出气 汗液 哮喘病人 1000 500 500 500 2500 300 100 1300 1000 2700
34
纠正酸碱平衡 控制感染
重度哮喘发作易于并发感染的原因:
1. 气道炎症、支气管痉挛和粘液痰栓使痰液引流不畅 2. 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抑制了机体的免疫力 3. 氨茶碱可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力和吞噬作用
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
1. 静脉给药 2. 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以后参考痰细菌培养药敏 试验结果和所用药物的临床疗效调整方案 3. 注意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液体管理,消除肺水肿 严格限制入量,一般每日 输液量不宜超过1500~2000ml,原则上量出为 入,保持500ml/d 体液负平衡,但注意血压应维 持在正常范围内
25
预防控制合并症
感染 ARDS患者易发生感染,感染常为致死原因 之一。应加强气道分泌物的引流,注意环境清洁与 消毒,同时取痰涂片或送细菌培养,给予适当的抗 生素 气压伤 用呼吸机病人应观察有无气压伤,尽早发 现、及时处理 避免氧中毒 PaO2控制在8kPa或稍高即可,避免 长期高浓度氧气(>=70%)吸入
3
分型
I型:PaO2下降而PaCO2正常或降低,换 气功能障碍。多为急性呼吸衰竭 II型:PaO2下降同时伴有PaCO2升高, 通气功能障碍。多为慢性呼吸衰竭 III型:肺不张性呼吸衰竭/围手术期呼吸 衰竭,肺下垂部位的肺泡塌陷,AHRF IV型:低灌注状态所致呼吸衰竭
4
分型
急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
14
治疗并发症
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病 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 消化道出血 休克 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