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黎道路系统

巴黎道路系统

在法国历史上,首都巴黎曾经历过多次翻天覆地的旧城改造。

一百多年来,这些改造饱受各界争议,也不乏溢美之词。

这些法国人曾经历过的旧城改造对今天的城市改造多少有点借鉴和启发。

“拆房大师”奥斯曼留下的遗产
在拿破仑三世的计划里,巴黎的历史风貌将发生巨大改变,宽阔的林阴大道、放射形道路、星形交叉路口、开阔的公园等,将出现在这个城市。

当时的巴黎主要由16世纪至18世纪形成的环状路网和房屋组成,给水系统的污染时常引发疫病流行,狭窄的街道让起义的市民能够方便地设置路障。

一个潜在的目标是,宽阔笔直的道路将使入城镇压市民起义的马队通行无阻,也便于炮击。

后来,奥斯曼对此直言不讳,他的名言是:“炮弹不懂得右转弯。


奥斯曼领旨后,立即委托景观建筑师阿方德和工程师贝尔格兰德实施改造计划。

工程从1853年持续至1870年第二帝国终结,分三个阶段:一是建设两条道路轴线连接城市的南北东西;二是开辟林阴大道及主干道,以打开城市空间;三是将城市税关与城墙之间的地区整合起来。

改造指导思想; ;于过去彻底决裂把巴黎想象成一个整体全翻新追求总体规划
现代巴黎的这个格局形成于154前,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命当时的巴黎警察局乔治·欧仁·奥斯曼(1809-1891)对巴黎进行改造。

从1851年开始的18年间,奥斯曼对巴黎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推倒和建设。

奥斯曼巴黎改造
的主要工程图
示。

黑线为新开
辟的街道,交叉
线为新城区,左
右两侧的斜线是
布洛尼和文赛娜
两个森林公园。

奥斯曼改造计划的核心,是干道网的规划与建设,当时数量庞大的马车已经彻底瘫痪了巴黎的交通,奥斯曼在密集的旧市区中,征收土地,拆除建筑物,切蛋糕似地开辟出一条条宽敞的大道,这些大道直线贯穿各个街区中心,成为巴黎交通的主要交通干道。

为了开辟道路,奥斯曼拆掉了巴黎三分之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百分之十的私人宅邸。

为了修建一条贯通巴黎南北的大道,奥斯曼甚至拆掉了原来的巴黎市中心———巴黎圣母院所在的城岛。

无数中世纪时期的巴黎建筑就此被夷平,代之以当时流行的石头大房。

通过改建,把贫穷区域和富裕区域进行彻底的分开化,他把巴黎从内向外分成20个区,划分方式是以顺时针方向从核心向外螺旋式扩展开来,利用这个方法把贫困人口迫迁到外环,形成豪华的巴黎核心地带。

为了疏导交通,他扩展和新建造了数条宽敞的大马路,并且利用新道路把原来互相没有关系的道路网联系起来,方便交通,同时,这种大马路也具有防止巴黎经常发生的暴动和革命的目的:一旦出现骚动,可以通过这些宽敞的道路把军队迅速调到出事地点进行镇压。

奥斯曼的重建在巴黎市中心完成了两个大型道路系统的十字交叉,从而贯穿东西南北;他又建设了两圈环形道路,即内环路和外环路,这几个工程把巴黎的现代交通网络组织起来,形成现在巴黎交通的基本格局。

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新闻> 正文
巴黎城市规划图。

奥斯曼对规划改建的现代巴黎进行了一个分区化的过程,从核心向外螺旋式划分为20个区。

第1区
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北岸,区内有举世闻名的罗浮宫博物馆、皇室宫殿、杜伊乐丽花园、磊阿勒大型综合商场、政府机关、教堂等,是游客区。

第4区
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北岸,包括两个河中岛,圣安东尼大道、希和里大街;区内有著名的圣母院、巴黎市政府大楼、巴黎警察局、医院、两所博物馆、庞毕度中心,加上塞纳-马恩省河畔怡人风光,蜂拥而至的游客众多,实为巴黎的闹区。

3、4区的也是唐人街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

第5区
此区称为拉丁区,先贤寺、植物园、教堂、著名的索邦大学、法兰西学院、还有理工、专科学院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博物馆、纪念碑、书店,是属于巴黎顶尖
的文化、艺术、学术气息最浓厚的地区,别有特色的露天咖啡馆,让人垂涎的各国食物极多,漫步在有名的圣米歇尔大道、或圣热尔曼大道的游客如鲫。

第6区
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南岸,商店、电影院、剧院等极多,广大的卢森堡公园亦在此区;法国学院、建筑学院、牙医、矿物等学院及众多的中小学校,法国上议院议政大楼是在卢森堡公园内,与第5区毗邻也多少感受到文化的气息。

第7区
此区内有闻名世界的艾菲尔铁塔、拿破仑墓、奥塞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军事学院;此区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南岸,街道宽广,建筑物雄伟,是名胜、各国使馆、国家机构集中的地方,有外交部、经济财政部、国防部、教育部、还有工商业部…,及一些较高尚的住宅区。

第8区
此区是巴黎市区最热闹、游客最繁多的一区,因有名扬四海的香榭丽舍大道,由著名的协和广场横越至凯旋门,全长约2公里,365天中,天天车水马龙、游客如鲫;香榭大道两旁商店尤其多,时装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尽是五星级旅馆、高级餐厅;沿着圣多诺黑路即是警卫森严的总统府爱丽舍宫,内政部、海军部皆在此区,还有大小皇宫、玛德莲教堂…。

第9区此区之内有著名的巴黎歌剧院
第10区此区内也以住家居多,
第11区是一般巴黎平民居住的区,有共和大道及伏尔泰大道经过该区,教堂居多。

第12区此区位于巴黎东边、塞纳-马恩省河北畔,贯通法国南部的里昂车站,有法国高速火车(TGV)直达南部的里昂及马赛;此区有巴士底广场、巴士底剧院,林立着中小型酒店,医院也甚多。

第13区此区称为唐人街,是巴黎最多华人聚居谋生的地区,
第15区此区位于巴黎西南部,在塞纳-马恩省河中有座自由女神像,美国纽约的自由女神是以此座为雏型放大制造而成送给美国,代表法国与美国的友好象征,区内有座蒙帕那斯办公大楼,此大楼是巴黎市区内最高的大楼;顶楼有咖啡馆,可一面品尝美味的咖啡,一面欣赏巴黎市区景色;与第14区交界有蒙帕那斯火车站,交通便利,是住宅区及商业区。

第16区此区位于巴黎西边,有二十几国的大使馆聚集在此,教堂与博物馆也不少。

从沙佑宫俯视着雄伟的艾菲尔铁塔,西有广大的布伦森林,此区设备齐全,居住环境良好,是属较高级的住宅区。

第17区位于巴黎西北边,此区北部属于住宅区,南部则为商业区。

巴黎北部是阿拉伯和非洲移民聚居区,据说治安不太好。

第18区此区位于巴黎北边,闻名的圣心教堂、蒙马特山庄、小丘广场,著名的红灯区及红磨坊夜总会,是巴黎夜生活的场所。

第19区此区位于巴黎的东北边,此区华人聚居蛮多,但规模较第13区为小,亦称为小唐人街,是巴黎第二大的华人聚居区,是典型的平民区。

区内有维叶特科学园区,秀蒙丘公园及圣马丹运河。

第20区此区以住宅居多,假日最佳去处是卑乐维乐公园及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的跳蚤市场。

(ytang)
当城市布局不合理城市用地规模超过10000公顷。

城市采用单中心,圈层式,向外扩张为主的建设模式,就是摊大饼。

土地利用与道路交通脱节,突出表现在城市整体用地结构与布局形式未充分考虑整体交通的组织,造成部分交通资源的无端浪费。

这个词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指城市的建设发展采用围绕一个核心,以同心圆的方式不断向外扩张。

如果从学术上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则是在批判城市的发展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的扩张状态。

人类发展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和城市化进程史。

考察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

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

而国内外城市化发展的历程,主要有两种:一是城市的不断发展,其外延不断扩大,同时不断地向周围地区的扩散与渗透。

根据历史,古往今来,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张的;二是围绕大城市四周不断发展的小城镇,伴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提升,逐渐增强了吸纳人口和扩大就业的能力,形成一串各具风格和特色鲜明的卫星型城市带,这也是比较新型的大城市扩张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数量和体积的不断扩大,采取什么样的扩张方式就需要细细地考虑了。

北京机动车从2000年到2005年由151万增长到258.3万辆
问题:次干道尤其是支路网密度明显不够,导致市郊交通过度依赖主干道和城市快速路,造成干道压力过大。

发生严重交通堵塞。

2 断头路太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网容量增长远远落后与交通需求的增长,导致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