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讲解学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教案讲解学习

周长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4、55页《周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什么是周长》。

此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

而《什么是周长》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平面图形和角,以及掌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后学习的,在我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没有什么经验,他们所理解的周长只是一条边的长,或者也不考虑是封闭的图形,对于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内容,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是教学方式,通过理解封闭、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说一说等环节让学生来体会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是学生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的基础,所以我把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作为本课的重点、难点。

教具:课件
学具:卡片、剪刀、彩笔、绳子、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想看一看吗?
(由学习小组的组长分发)
2、出示四幅图片:笑脸、国旗、三角尺、树叶
这张卡片寄托了老师对大家的期望,希望在今天的课堂中它能陪伴同学们一起快乐学习。

二、知识感知,理解周长。

1、剪一剪
(1)请拿出你的剪刀,看谁剪得又快又好?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2)理解“边线”
你刚才是沿着什么剪的?
小结:刚才大家都是沿着图形的边来剪的,这个边,也可以说是边线。

板书:边线
你能指一指你手中图形的边线吗?
(3)理解“一周”
你是从哪里开始剪的,又是到哪里结束的?
像这样,从图形的一个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我们把它叫一周。

2、指一指
(1)找下面图形“一周的边线”,强调封闭图形。

(2)出示图片:地图,指出边线:
3、摸一摸
(1)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2)在周围物体的面上找一找,摸一摸。

如桌面,黑板面,……
4、画一画
(1)出示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2)学生动手,描出所给图形的周长
(3)展示交流。

5、揭示周长的含义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6、练一练
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题略)以口算为主,主要交流算法。

三、实践探究,测量周长。

1、出示学生剪好的四张卡片
2、分小组测量周长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2)学生利用学具开展测量
3、汇报测量结果,交流测量方法。

4、教师讲评。

5、练习深化
(1)小花园:小青蛙和小猪去花园散步,它们谁走的路线长?
(2)比一比:哪个图形的周长更长?
四、课堂总结,回顾周长。

本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五、走进生活,体验周长。

欣赏周长生活中的应用,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叫做周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