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课件
一.教材分析
(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特色
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它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质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抵达某种人生的境界。
(二)本课教材分析
《老王》这篇课文是展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弘扬真善美。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三)课标要求
“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可以解读为: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人物形象,理解人物行为,继而了解人物思想。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可以解读为:学习通过日常生活小事表现人物思想品德的方法。
本文还可以引出“以小见大的写法”。
“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的弱者”解读为: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
感情,联系身边的人,关注、关爱他人。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的弱者。
二.分析学情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熟悉,容易把握课文内容,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只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就行。
三.教学模式
新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四.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分析,我对教学本课的流程做了以下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总有一种声音给你力量,总有一些话语让你感动,总有一
张画面让你隐隐作痛。
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说说画中人物的特征,下面也是这个人力三轮车夫,他满脸的褶子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一生的磨难坎坷、风风雨雨。
在我们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享受生活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他们需要帮助与关心。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现代女作家杨绛的散文《老王》,和作者一起去诠释爱的真谛。
(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了解老王:
1、检查预习: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老王这一节课,现在我要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展示学习目标:这节课给大家设定如下学习目标。
介绍杨绛:我们已经认识过杨绛、钱钟书夫妇及女儿钱媛了,今天大体回顾一下就好。
写作背景:(让一个同学读)。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1—4自然段,回答问题1:若老王想为自己争取特困补助的资格,他该如何填写以下这份申请表。
特困补助申请表:
从他的情况看,他……我们觉得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他的情况?苦!(板书)
3、由于争取社会特困补助资格的人数太多,于是有关部门要求有先进事迹或者精神品质好的人可以优先考虑,请你为老王填写一份副表。
副表:
3、请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老王的这些特征?善!(板书)
通过以上两个表格,你觉得老王可以申请到这个特困补助的资格吗?
自读课文8-22段,解决如下问题:
1、当形如僵尸、朝不保夕的老王为“我”送上香油和鸡蛋时,作者是如何描写自己的情感的?
齐读第八自然段。
采用平淡的白描手法,将自己深刻的感怀、歉疚等情感融入其中。
2、老王说“我不是要钱”,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你是怎样理解的?因为老王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平白给“我”添麻烦。
这体现了老王的朴实善良。
(三)、走进作者善待老王
1、到底作者做了哪些事,使老王如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
物去报答她?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3)、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4)、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5)、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极富爱心→关爱他人→善
3、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用文中的话回答)
愧怍。
解释愧怍的原因。
点出杨绛的善良。
世上本有许多为富不仁的人,他们视老王的存在如空气,视老王的苦难如不见,但有爱心有同情心的杨绛夫妇却将老王看作朋友,老王的苦难遭遇让他们感同身受,杨绛夫妇实则代表了社会上一大批有良善之心、人道主义的人。
这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唤起人多同情、怜悯与关爱之心。
(板书杨绛夫妇善良、人道主义)
点出这是文章的文眼。
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看本文使用的写法:有大事吗?无非都是些琐事,就像你与你的同学朋友之间的交往。
但字里行间全是真情、爱心、善良、人道。
所以选材虽小,弘扬精神是大。
这种写法,我们称之为“以小见大”。
本文有没有一条贯穿的线索?有,我们与老王交往。
(四)、走近生活关注老王
我们身边有没有老王?也就是老王似的人物?有。
多媒体出示一组图片,学生感受生活中弱者的不易,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这些生活不幸的人,如果是我们呢?面对他们,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平等相待、给与爱心、施以援手)
(五)、赠言,以加深对主题的认识。
(六)、写作,给老王写颁奖词。
加深对老王思想品德的认识。
板书:老王
苦善
杨绛
(人道主义)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高度浓缩,要体现出程序性、概括性、艺术性。
我的板书设计是:
老王
苦善
杨绛
(人道主义)
六.课堂评价
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感受形象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前:让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助人为乐的名言格言。
课中:了解现实生活中境遇相同的“老王”的艰难处境,联系现实。
课后: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关爱别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对弱者要施以援手等是美好品德,并且要能真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