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小专题——冰

高考地理小专题——冰

高考地理小专题——冰典型例题一:(2017·北京高三课时练习)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1)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3)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1)世界气温处在波动上升时期;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沿海水产业会被影响。

(合理即可)(3)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典型例题二:(2018·江西高考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三千年前,古人就在寒冷的冬季将冰块从江河湖泊打捞出来,精心地收储于地下如今,在工业制冰已经成为主流的大环境下,在我国的东北、新疆、青藏依然有一群坚持采冰的人。

在东北,松花江的冰打造了一场盛大的冰雪狂欢;在新疆,窖藏一冬的冰变成了盛夏时一碗碗特殊的冰饮;在西藏,雪城高原的冰在温暖的帐篷中融化成水,维持着一家人的生存。

材料二与新疆、青藏较随意的采冰方式相比,东北采冰有一套严谨的采冰程序和隆重的庆典每年的12月初,当松花江的冰层厚达35cm以上时,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采冰节在冰封的松花江面启幕。

采冰人冒着严寒、喊着口号开始采冰作业,首先用切割机在冰面按规格尺寸比例横竖切割成块,切割时不能割得太深、太透;然后再进行人工“炸冰”,就是沿着切割机在冰面划出来的作业线条,其从江里捞出来是最费力气的,工人们先用冰钩将其钧住,然后再用肩膀套住冰钧上的绳子一起弯着腰喊着号子将冰块拽出江面。

材料三下图为:采冰流程图。

材料四在自然界中冰的成因、晶体大小以及气泡、泥沙含量均影响透明度,一般在静水环境下没有水流的影响冰的透明度会高。

上图为松花江流域主要采冰区域图。

(1)同为采冰,与新疆和青藏高原相比,分析东北人采冰的方式及用途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简述用切割机切割时不能割得太深、太透的主要原因,分析采冰人可能遇到的困难。

(3)相比于①③两河段,②河段为主要的采冰区,试分析其原因。

(4)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作为国内最大的冰雪主题公园,用冰量大。

近年来很多人为此甚是担忧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新疆和青藏采冰较随意,主要作为夏季冷饮和冬季水源使用;东北采冰供冰灯制作用,采冰量大,对冰的形状与透明度要求很高;东北淡水资源丰富,且基础设施较完善,冬季用水便利。

(2)原因:防止水渗到切好的缝隙中再次冻住困难:易滑、踩空跌入水中(人身安全);高寒的作业环境恶劣(寒冷、大风);大雪天气(大雪覆盖在江面上,会对工人采冰带来障碍,也影响了冰块凝结的速度)冰块易碎,失去完整性(3)与①相比②河段流经广阔的平原,河流流速慢,含沙量小,冰的透明度高。

与③相比②河段靠近景区(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冰块运输距离短。

(4)全球变暖,采冰期推迟,工期变短,但规模却在扩大,为工程质量担忧;冰的厚度变薄,为采冰人的人生身安全担忧;采冰量下降,为工程原料担忧;经济发展,生产生活排污量大,水质下降,冰的透明度降低,为冰的质量担忧。

典型例题三:(2018·安徽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冰是冰花或冰块随着风.浪、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

随着冬季的推进,鄂霍次克海流冰面积不断增加,70%-80%的海域被流冰或冰原覆盖。

如果冬季去日本北海道,鄂霍次克海沿岸的流冰会是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

看着海水中漂浮的冰块漫延至天际,难以想象,这些流冰竟然会和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有着密切联系。

与同纬度的中国东北相比,北海道冬季稍微温暖一些,沿岸海域很少封冻。

这里是全球纬度最低、且有海冰现象的海域。

下图为鄂霍次克海冬季流冰分布边界图。

(1)描述从1月底到2月初开始,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观赏“流冰”的顺序,指出导致流冰分布边界位置自北向南变化的主要因素。

(2)分析日本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流冰形成的主要过程。

(3)观赏流冰是日本北海道的特色旅游项目。

但有些年份流冰量少,甚至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分析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1)日本北海道北部沿岸纹别、网走、知床半岛等地由北至南,迎来流冰接岸。

主要因素:主要取决于冬季风和海流的共同作用(2)冬季由于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气候严寒,黑龙江干流和人海口的海水封冻,冰情逐渐扩散到鄂霍次克海等海域(东北亚大陆沿岸海域);从黑龙江(俄罗斯阿穆尔河)等河流河口流出的流冰,向东流入鄂霍次克海;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海洋中自北向南的寒流不断加强;受冬季风和南下的海流的共同作用,从每年1月到3月,大量来自河流的流冰和鄂霍茨克海的浮冰,被带到北海道东北部鄂霍次克海沿岸海域。

2月份是流冰的顶峰期(3)暖冬发生,气温升高,流冰的规模会相对萎缩,或造成冰量少。

由于气温高,流冰在接岸后,冰块融化;或因为风向及海潮影响,流冰远离海岸,造成近海范围无冰可看典型例题四:(2018·河北高二期末)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的混合类冰状结合物,主要成分为甲烷,大多分布在海洋300~3000m深的海底沉积物中,以及陆地高纬度永久冻土带深处。

据统计,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为我国陆上石油燃烧值的一半左右,未来开采前景乐观。

下图为南海可燃冰重点富集区域(如图中阴影区)图。

(1)简述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

(2)简述南海北部开发可燃冰的优势条件。

(3)有人反对开发可燃冰,请从生态方面阐明反对的依据。

参考答案:(1)可燃冰作为能源的有效成分是甲烷,其燃烧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可燃冰是清洁、绿色能源;可燃冰储量巨大;可燃冰燃烧值高。

(2)南海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海上交通便利;距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近,市场需求量大;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缺口大国家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大。

(3)大量开采、使用可燃冰,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可能导致海底岩层断裂,加剧地质灾害;大量的大型机楲作业,易导致海底生态环境破坏。

典型例题五:(2018·四川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渤海地区水资源极为短缺,为了增加水资源的供应,人们正在探索一种新途径——海冰淡化。

海水含有钠、钾等多种盐类物质,在结冰过程中析出盐分,但是一部分高盐度盐水仍然会被包裹在冰块内。

开采的海冰在适当的温度下放置两个月左右,其内部的高盐度盐水会沿着冰裂缝自然排除,之后融化的海冰就符合淡水的标准。

海冰资源的丰富度受太阳辐射、水体深度(储热量)、盐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独特的地理条件使渤海形成了丰富的海冰资源,但空间分布不均(如下图)。

(1)据上图,描述渤海海冰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分析辽东湾海冰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3)推测目前渤海海冰还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化生产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主要分布于近岸海域;集中分布于辽东湾、渤海湾和莱州湾海区,[或海湾地区分布面积大];辽东湾海冰面积最大、最厚[或辽东湾海冰资源最丰富](2)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结冰时间长;河流注入,海水盐度低,易结冰;海区封闭,与邻近水域的热交换少;水域深度小,储热少,冬季放热快。

(3)生产周期长,成本高,利润较低;废水处理难度大,对环境的危害严重。

典型例题六:(2019·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南极大陆某区域海冰范围变化图,9月南极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大,2月海冰范围为一年中最小。

材料二:在南极有很多奇特的现象,如“近岸冰间湖”和“南极干谷”。

冰间湖是极地海域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是指在达到结冰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冰间开阔水域。

据研究,南极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会在近岸海域出现无冰覆盖的水域,称为“近岸冰间湖”。

南极干谷位于南极洲麦克默多海湾以西的维多利亚地,是一片绵延的峡谷。

干谷常年没有降雪,存在大量裸露的岩石,每个干谷都有盐湖,盐湖冰层达数米厚,越往湖底,盐度越高,湖底水温较暖,甚至可达25摄氏度。

(1)由图可知,南极地区平均融冰速度与结冰速度比较哪个更快,请说明原因。

(2)分析南极“近岸冰间湖”形成的原因。

(3)南极干谷湖底水温达25摄氏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1)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从9月到次年2月是冰融化时间,约5个月;结冰时间约7个月,平均融冰速度快于结冰速度。

(2)南极近岸海域,融冰初期或结冰初期,形成部分薄冰;薄冰受南极大陆离岸风的影响不断被吹离海岸。

(3)湖面上的冰层阻止其热量发散;透明的冰层对太阳光有一定的透射率,可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每到夏季,裸露的岩石又使地表能够吸收充足的热量;由于底层盐度较高,密度较大,底层不会上升,湖水表层及冰层下的温度便有所上升;在冬天时表层水有失热现象,底层水则由于上层水层的保护,失热较少,因而可以保持特别高的水温。

(任意答对4点)典型例题七:(2018·河南高三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冰岛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celand, Islenska Lydveldid)意为“冰冻的陆地”。

虽然自然环境恶劣,但能源丰富,得以发展温室农业以及多元化工业,使得该国成为生活质量名列全球前20名之内的国家,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

材料二世界上知名的鱼肝油产地是挪威、冰岛等北欧国家,尤以冰岛的鱼肝油品质最好。

鱼肝油是由深海海鱼、鲸或海豹等海洋生物肝脏炼制的油脂,常用于防治夜盲症、角膜软化、佝偻病和骨软化症等。

材料三冰岛火山、河流与公路分布图(1)据材料描述该国城市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原因。

(2)该国出产的鱼肝油品质最好,试分析其优势地理条件。

(3)“冰岛不冰,死海不死”是旅游爱好者当中广为流传的说法,试分析“冰岛不冰”的原因。

参考答案:(1)该国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或南部沿海地区)原因:纬度较低,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热量条件相对较好;地形平坦,有利于节省建筑投资;多优良海港,海运便利;距北美和欧洲相对较近,便于对外交流与合作;开发历史较为悠久,工农业分布较为集中。

(2)冰岛位于北大西洋,靠近北极地区,远离大陆,海域污染小;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适合多种深海鱼类生长;冰岛重化工业比重较小,环境污染少;加工提炼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技术先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