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摩阻系数和滚动摩擦系数区别
滚动摩阻系数:
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滚动(或有滚动趋势)时受到的阻碍作用是由物体和支承面接触处的形变而产生的。
一般用滚动摩擦力矩来量度。
滚动摩擦力矩的大小和支承力F N 成正比。
即M=δ·F N ,δ为比例常数,称为“滚动摩阻系数”。
如火车轮与铁轨间的δ值约为0.05cm 。
圆轮和支持面愈坚硬,则滚动摩擦愈小。
若两者为绝对刚体,则滚动摩擦就为零。
此时,轮与支持面间只接触一条线,支承力F N 通过圆轮的轴心。
滚动摩阻系数具有长度的量纲,且有力臂的意义,常以毫米或厘米计算。
其大小主要取决于相互接触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状况(粗糙程度,湿度等)有关。
滚动摩擦系数:
R
F R
F F F F T T T N =δδ
mg mg mg 力偶矩平衡公式:,力偶矩:和力偶:,力偶矩:和力偶: 所以,滚轮开始滚动的最小水平推力mg F T R R F N δδ==
,其中,δ——滚动摩阻系数;R ——滚轮半径。
此时,R f δ
=,定义为滚动摩擦系数。
所以,正确的水平推力计算公式应该为N T fF F =,其中f 为滚动摩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