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管及腹腔引流管

T管及腹腔引流管


5. 掌握拔管指征引流管拔除过早达不到预期
的目的,过晚会影响愈合,增加感染和粘连 的机会,甚至形成瘘道经久不愈。一般橡皮 片引流放置1~2天,腹腔引流管放置3~5天, 安全引流则放至7~9天。
4.腹部引流的护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防止病人在 变换体位时压迫、扭曲或因牵拉引流管而脱出。另 外,还可避免或减少因引流管的牵拉而引起疼痛。 (2)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量突然减少, 病人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 或引流管是否脱落。 (3)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气味及有 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并注意引流液 的量及形状的变化,以判断病人病情发展趋势。
T管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及注 意事项
普外二科 牛璐
“T”型引流管的护理
胆总管探查切开取石后,需在胆总管切开处
放置“T”型引流管一根(一端通向肝管,一 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部戳穿出体外,接引 流袋)
一、目的:

1、引流胆汁: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 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 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 发症。 2、引流残余结石:将胆囊管及胆囊内的残余 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的结石排出体外,术后 也可经“T”管溶石,造影等 3、支撑胆道: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开瘢痕狭窄, 官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注意事项
1. 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取半卧位,使腹腔内渗
液流至盆腔,避免或减少膈下感染。
2. 要告知病人及家属有关引流管的注意事项,以取
得配合。引流管不宜过长或过短(50~60公分为宜) 过长易扭曲,过短影响病人翻身甚至脱出,脱出易 发生弥漫性腹膜炎。行走时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的 出口,防止逆流引起逆行感染。带有多根引流管者, 注明该管名称以利辨认,同时需注意体位与压力等 的改变,保证引流效果。

(4)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皮肤损
伤等情况。 (5)疼痛观察:引起病人引流口处疼痛常是 引流液对周围皮肤的刺激,或由于引流管过紧地压 迫局部组织引起继发感染或迁移性脓肿所致,这种 情况也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疼痛,局部固定点的疼 痛一般是病变所在。剧烈腹痛突然减轻,应高度怀 疑脓腔或脏器破裂,注意观察病人腹部体征的变化。 (6)每1周更换2~3次无菌袋,更换时应注意 无菌操作,先消毒引流管口后再连接引流袋,以免 引起逆行感染。
临床经验不足而损伤周围组织和脏器,如损伤肠管、 肝脏、膀胱等。 (5)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拔管困难:因术中 引流管固定不牢,多在病人活动时脱出,一般再次 插管,否则可造成严重后果;管腔内有脓块、血凝 块、异物等可引起引流管阻塞;若固定缝线过紧, 留管时间较长,可引起拔管困难。 (6)引流管压迫肠管会引起肠梗阻、肠坏死、 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三、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3) 胆漏:由于胆管损伤,胆总管下端梗
阻,T管脱出所致。A、注意观察腹腔引流情 况,若病人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 每小时50毫升以上,应疑有胆漏,立即与医 生联系协助处理。B、长期大量胆漏者,遵医 嘱及时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维持平衡。C、 长时期胆汁丢失将影响脂肪消化,吸收,可 引起营养障碍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应补充 热量和维生素.D、能进食者,鼓励进低脂, 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少量多餐

2.腹腔引流的适应证



(1)腹部手术止血不彻底,有可能继续渗血、 渗液者。 (2)腹腔或腹腔脏器积脓、积液切开后,放 置引流物,泌物,使伤口腔隙逐渐缩小而愈合。减 少并发症发生。 (3)腹部伤口清创处理后,仍有残余感染者。 (4)肝、胆、胰手术后,有胆汁或胰液从缝 合处渗出和积聚时。 (5)消化道吻合或修补后。有消化液渗漏者。
3. 引流管是人为建立的体内、外通道,渗血
和脓性分泌物可通过引流管引向体外,而外 界的细菌等亦可由此逆行入体内,因此,更 换负压盒或引流袋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并妥善放置。引流管周围敷料一旦 渗湿必须立即更换,以防新的感染。
4. 保持引流管有效引流,经常由上至下捏挤
引流管,防止堵塞,注意勿折叠、扭曲、受 压。估计引流量,了解引流液颜色和气味, 观察有无沉淀、脓栓,防止渗液在体内留存。 如一小时有200ml血性液体流出为活动性出血, 引流液混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变清并逐 日减少为好转,增多应查明原因,同时应作 好详细的纪录。
二、护理:
3、观察
(1) 胆汁为肝细胞合成,每日约800—1200毫升,为深黄 色澄明的,似“菜油样”,如有出血,感染,浑浊,则呈褐 色,浑浊,量亦增多,应通知医生,必要时留标本送检。 (2) 胆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观察管道是否受压,扭曲, 折叠,有无结石或蛔虫尸体堵塞,并通知医生相应处理 (3) 观察病人皮肤,巩膜有无黄染,大便颜色是否正常, 了解食欲如何,胆汁引流量是否逐渐减少,以估计胆汁是否 已流入肠道,胆道梗阻是否解除 (4) 观察有无发热,腹痛,上腹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 等腹膜炎的表现,以估计判断有无胆汁漏入腹腔 (5)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例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瘀 斑等
三、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1) 黄疸:术前有肝化,慢性肝炎或肝功能者,
术后可出现黄疸,护理应注意:a、密切观察血清 胆红素浓度,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肌 肉注射维生素K。b、将病人指甲剪短,防止因黄疸 所致皮肤瘙痒时抓破皮肤。C、以温水擦洗皮肤, 保持清洁 (2) 出血:若每小时出血大于100毫升,持续3小 时以上,或病人有血压下降,脉细速,面色苍白等 休克征象,应立即与医生联系,并立即配合医生进 行抢救
二、护理:
4、每日倾倒胆汁并记录
5、饮食的护理,指导病人采用少量多餐的方 式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 的低脂肪饮食(如鸡汤、鱼汤、牛奶、吃豆 制品。
二、护理:
术后7天左右,病 人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等,可试行夹 管,先行饭前饭后夹管1小时,如无不良反应,可 改白天夹管,夜间开放,再行持续夹管72小时,如 无不良反应,即可考虑拔管 (2) 胆道逆行造影,经夹管72小时无不适,可行 造影检查,以了解胆道通畅情况,造影后,开放 “T”管1-2天并观察
(3) 拔管指针
术后10-14天
全身情况好,无腹痛,发热,黄疸,胆汁颜色正常,无残余
结石,絮状物并且胆汁量逐渐减少 夹管无不良反应 行胆道逆行造影证实胆道下段通畅 (4) 拔管后用小块油纱堵塞漏口,几天后可自行愈合 ,带 管出院者,指导病人,下床活动时,可将引流袋吊在小腿旁, 无论何时不可使其高于腹壁口引流,以免逆行感染,术后2 周左右应注意有无胆道出血。
3.腹腔引流并发症
(1)感染:可因引流管道选用不当、留置时 间过久或在引流管护理时无菌操作不严所致。 (2)出血:多发生于术后、换药、换管和并 发感染时。 (3)慢性窦道形成:由于引流不畅、反复感 染、异物刺激、坏死组织或留有死腔、引流物放置 时间过长而形成。

(4)损伤:由于引流位置较深,解剖关系不清,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腹腔引流是在腹腔内放置一引流物将液体等
从腹腔内引流到体外的一种外引流术。
1.腹腔引流目的
(1)预防血液、消化液、渗出液等在腹 腔内或手术野内积聚,以免组织损伤,继发 感染等。 (2)排除腹腔脓液和坏死组织,防止感 染扩散。 (3)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保证 伤口良好愈合。
二、护理:

1、无菌管理 (1) 术后接无菌引流袋,引流过程应保持 无菌,每日更换引流袋,注意接头处的消毒 (2) 引流袋位置应低于伤口平面。 a:平卧时不能高于腋中线。 b:站立、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
二、护理:
2、保持引流效果
(1) 妥善固定,做护理操作或病人活动时, 注意勿脱落,以免胆汁流入腹腔引起胆汁性 腹膜炎,昏迷,躁动,小儿适当约束. (2) 勿使引流管受压,扭曲,折叠 (3) 引流管若为残余结石或血块等所堵塞 时,不能用空针冲洗,可用空针向外抽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