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引流管的护理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腹膜腔是人体最大的体腔,正常情况下腹膜腔内有75-100ml黄色澄清液体,起润滑作用。
在病变时腹膜腔可容纳几千毫升的液体。
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的意义在于:
1.避免渗液、血液积聚而发生感染。
2.观察术后是否有出血和吻合口瘘。
3.为腹腔感染性疾病提供治疗途经。
4.为肿瘤患者术后化疗提供治疗途经。
【并发症】出血
【发生原因】
1.患者术前营养差,肝功能损害,凝血机制障碍。
2.术后切口小血管结扎不严密。
3. 患者翻身或下床活动时,体位的突然改变牵拉脏器。
4.患者剧烈咳嗽时腹内压突然增加,手术切口的崩裂出血。
【临床表现】
腹部敷料有大量鲜红色渗液,腹腔引流液突然增多、颜色鲜红、每小时超过100ml,24小时超过500ml,此时触摸引流管时可感觉引流液温热感。
【预防及处理】
1.遵医嘱应用止血药如: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凝酶等。
2.输血,改善贫血,监测血常规。
3.术后避免剧烈活动,避免牵拉引流管。
4、给予腹带应用,咳嗽时双手保护伤口,减轻腹内压。
【并发症】感染
【发生原因】
1.引流袋更换不及时。
2.引流液返流。
3、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4、术前胆道有炎症发生。
5、引流管留置时间过久
6.腹腔手术术后有瘘的发生。
【临床表现】
腹腔引流液颜色由清亮淡红或黄色变为黄褐色或灰白色粘稠液体,体温超过38.5℃,考虑为腹腔感染。
【预防及处理】
1.妥善固定引流管和引流袋,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扭曲、堵塞造成引流不畅或引流液不能及时排出。
2.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有无残渣等,准确记录24小时引流量。
3.注意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出。
4.每天更换引流袋,及时倾倒,严格注意无菌操作原则。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无论在床上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和引流袋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引流液返流。
6.注意体温的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留取血培养,必要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发症】肠瘘
【发生原因】
1.手术吻合口裂开导致肠管血运不良造成吻合口瘘。
2.引流管位置不当或其它异物的刺激而形成肠瘘。
3、腹腔感染、恶性肿瘤、化疗以及肠道炎症等均可导致肠瘘。
【临床表现】
肠外瘘早期一般表现为局限性或弥漫性腹膜炎症状,患者可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局部腹壁压痛反跳痛等。
在瘘管形成、肠液溢出体外以后,则主要表现为:瘘口形成与肠内容物漏出、感染、营养不良、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引流量相对较小,引流液较粘稠伴臭味。
【预防及处理】
1.做好充分引流,必要时冲洗,,保持引流管通畅,使外漏的引流液及时引出体
外。
2.采取有效的营养支持、封堵瘘管、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瘘管愈合。
3、腹腔内感染是肠瘘最主要、最初的感染灶。
这种感染容易形成脓肿,而且易被肠系膜黏着形成许多分隔,不易定位与引流,所以要控制感染。
4、手术治疗,如:人工造瘘术、瘘口吻合术、闭合术等。
【并发症】肠梗阻
【发生原因】
1. 引流管质地较硬。
2. 放置位置不当。
3. 压迫肠管。
【临床表现】
术后出现腹张、腹痛、排气或排便停止。
【预防及处理】
1. 检查患者全身情况及引流管无明显渗出液,可提早拔除引流管。
2. 无其他原因引起腹痛、腹胀者,首先考虑是否引流不当引起肠梗阻。
3. 可松动引流管,向外拔出1~2cm后,观察患者腹痛、腹胀是否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