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学中特别重要的环节,班主任怎样在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在笔者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
要想给学生一桶水,班主任得有一池水。
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想要随心所欲地驾驭课堂,使自己的课生动有趣、合理有序,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仅仅靠了解教材,了解大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班主任具有渊博的专业知识。
如果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更要多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气定若闲、游刃有余。
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才能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处理。
几个同学由于贪玩,上课迟到了。
老师把他们堵在门外,挨个进行批评。
前边几个同学都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得到允许走进了教室。
就剩最后一个女生了。
老师用手中的教鞭轻轻敲了敲女生的肩膀,批评道:“怎么迟到了?”
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女生瞪大双眼红着脸向老师大声吼道:“你打我,我家爹妈都没打我!”
老师有点生气了,举起手中教鞭真想抽这位女生几下,但他还是忍住了,严厉地对女生说道:“迟到了还有理了,
那你就好好的反省吧。
”说着,他转身走进教室准备开始给
学生们上课。
更想不到的事情又发生了!
“啪——”的一声巨响,女生一脚踹开教室门冲了进来,往自己的座位上走去。
全班同学的眼睛一下子全集中到了老师的身上。
刹那间,教室里的空气凝固了!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
一股无名烈火冲向老师的头顶!愤怒地浪涛淹没了他的心。
他恨不得立即把女生拽过来,狠狠地教训一顿。
他强有力的双腿已经向前迈开,眼看一场师生之战已无可避免!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这电光一闪之间,无数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闪过。
突然!和蔼的笑容如佛光乍现,在他的脸上绽开。
“你还是想清楚了要上课,那就好好的坐着,别再违反纪律了哦!”他笑了笑,严肃地对女生说道,然后走向讲台,若无其事地开始上课。
“大海”风平浪静了!学生们悬着的心松弛了下来,女生也十分安分。
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冲突就这样化为无形。
但事情远远还没有结束——课后,这位老师单独把这位女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耐心谈话,女生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在班会上向同学们做了检讨。
这是一个我亲耳所闻的真实案例。
这样的结果固然与个人的经验、性格有关,但更多的还是来自于个人知识本领的积累。
这位老师平时就很喜欢学习,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著作看了不少,还钻研过许多典型的案例。
可以说这次突发事件的完美解决,与他掌握的这些知识是分不开的。
二,班主任应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三梁不正倒下来。
”这句话十分形象地指出了“领头羊”的作用至关重要。
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这只“领头羊”。
班主任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刻都在被所有的学生关注和模仿,所以班主任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崇高的师德形象作为学生的表率,这样就能增加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使自己对学生的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一天早晨,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叼着一根烟大摇大摆的走进了校门,碰巧被校长遇见了。
校长非常生气,一把把这个学生拎到自己面前,狠狠打了他一巴掌,厉声喝到:“谁叫你抽烟的?”
“你都能抽我为什么不能?”这个学生好像一点也不怕校长,面带不满,回答校长。
此时,校长手里正好捏着一支已经吸了一半的纸烟。
他下意识的看了一下手中的烟,一丝尴尬挂上了眉梢。
但校长
就是校长!稍作调整后,他对这个学生严肃又不失温和地说道:“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抽烟都是不好的,但小孩子正在长身体,抽烟更不好。
为了让你不再抽烟,我和你约定:从今天起,不管在任何地方只要你看到我抽烟,你就可以抽。
但是如果我能做到,你就不能抽烟,可以吗?”
这个学生就是校长村里的,父亲死得早,由于母亲的溺爱使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
更糟糕的是从五年级起就经常与社会上的“混混”在一起,沾染上了抽烟、喝酒、打架等江湖习气,是学校里出了名的天不怕地不怕的“土霸王”。
此时,这个学生正为自己刚才的冲动有些忐忑,寻思着怎样接招,见校长突然这么“温柔”地对自己,有点不知所措,明白校长的意思后,来了兴趣,兴奋地说道:“好,一言为定,我就不信我会输给你。
”
这件事就此告一段落,可从此以后,谁也没看见校长抽过烟。
而那个学生不但没有抽过烟,更是出乎意料的有了许多好的转变。
我们不知道校长下来后是否对这个学生做了工作,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实在太重要了,崇高的师德形象既能使自己面对学生时理直气壮,也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正能量的发展。
消极、悲观的心态容易使人在困难面前退步,在欲望面前迷失,在邪恶面前低头,甚至使人心灵发生扭曲走向极端。
只有拥有积极向上、乐观面对的阳光心态,才能激发斗志、迎难而上!才能分清是非、把握自我!才能一身正气,坦然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该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让他们逐渐具备一些调整心态的能力,从而能够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促进正能量的发展。
有一位成绩十分优异的高三学生,家里很穷。
一家人的开支全靠他父亲在城里卖蜂窝煤维持,更糟糕的是班上同学竟然知道他父亲是拉“板板车”卖蜂窝煤的。
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经常嘲讽他,并给他起了个绰号“蜂窝煤”。
同学们的冷嘲热讽使这个同学十分自卑,消极、悲观的心态缠上了他。
接着,他想到了报复,便与社会上的“二流子”混在了一起,叫这些人暗地里收拾了那几个同学,自己也沾染上了许多不良习惯,成绩也一滑再滑。
他的情况引起了老师的注意,老师通过明察暗访了解情况后,对那几个同学进行了严厉地批评教育,同时也对他进行了恰当的批评与心理疏导。
老师的耐心教导使他对劳动者有了正确的认识,也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更重要的是让他懂得了如何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从此,他不再自卑,也不再鬼混,更不去计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
一切,发奋图强、刻苦攻读,高考终于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
四,根据授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进行水到渠成的德育教育。
一堂高质量的课,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产生美好的情感或者正确的审美情趣。
要做到这点,靠简单的道德说教或者强硬灌输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必须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合理组织才能不着痕迹的使学生受到相应的感染、熏陶。
王老师就是一位十分看重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
育教育的老师。
他经常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好的
办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巧妙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这远远胜过枯燥的道德说教,而要做到这一点不把教材烂熟于胸,不精心备课是不可能做到的。
”
从教二十多年来,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备课,而且把德育渗透作为一个重点。
在他的努力下,他所教班级不但学习成绩、班级纪律在全校名列第一,学生的道德素质也是全校最好的。
五,融情于理,利用有感情的朗读或者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
没有谁一生下来就是天生的大恶人,十足的大坏蛋,大多数品德低劣的人都是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受到各种不良的影响,从而走上邪路的。
所以班主任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融情于理,用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拨动学生内心深处善良的那根弦,就能深深地打动学生,从而使他们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自内心的去反省自己,改变自己。
有位语文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用饱含深情的范读打动了学生的心,读完时,老师自己的眼眶湿润了,学生们也一个个流下了眼泪,而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志愿军的国际主义精神也无需再做更多解读就已深深地植入学生们的心灵。
以上几点是本人对“班主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粗浅看法。
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关乎国家的稳定繁荣。
更何况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竞争残酷激烈,要使我们祖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设者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
要培育出有德有才的建设接班人,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我们的下一代就一定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