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胶体溶液(新)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高分子化合物能自动地分散到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形 成均匀的溶液。 属均相、稳定的体系。 与溶胶有相似性:扩散速度慢,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 透膜,具有布朗运动和丁铎尔效应等。 原因: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分子,但其分散相粒 子的大小已达到胶体范围(1 nm~100 nm) 与溶胶有区别 : 高分子溶液的分散相粒子是单个的高分 子,其组成和结构与溶胶的胶粒不同。
当溶胶中的胶粒存在浓度差时,胶粒将从浓度
大的区域向浓度小的区域迁移。
胶粒越小,温度越高,溶胶粘度越小,越容易扩散。 胶粒的扩散,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
【链接】 血液透析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3) 沉降 分散系中的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逐渐下沉的现象。 沉降平衡 :当扩散和沉降这两种相反作用的 速度相等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 平衡时,胶粒的浓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形成 一个稳定的浓度梯度。 为了加速沉降平衡的建立,使用超速离心机,在 比地球引力大1万~100万倍离心力的作用下,可使溶 胶或蛋白质溶液的胶粒迅速沉降。目前超速离心机广 泛用于医学研究中,以测定各种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 量及病毒的分离提纯。
分散相和溶剂间有亲和力(自行溶解)
单相,稳定体系,丁铎尔现象弱 对电解质不太敏感,加大量电解质可盐析分子 的柔顺性对溶液的性质有重要影响 粘度和渗透压较大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三、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
在一定量的溶胶中加入适量的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可显 著提高溶胶的稳定性,当受到外界因素作用时(如加入电 解质),不易发生聚沉,这种现象称为高分子溶液对溶胶 的保护作用。 原因: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和胶粒都有较大的表面积,很 容易相互吸附,当高分子化合物被吸附在胶粒表面时,能 将整个胶粒包裹起来形成一个保护层;再加上高分子化合 物又是高度溶剂化的,有一层致密的水化膜,这样层层保 护,就阻止了溶胶粒子的聚集,从而增强了溶胶的稳定性。 【链接】 人类健康与高分子 【链接】 钡餐
生理盐水、医用酒 精、蔗糖等水溶液
溶胶 1nm~100nm 胶 体 分 散 系
胶粒(原子或分子离 子的聚集体)
氢氧化铁、硫化砷、 碘化银及金、银、 硫等单质、溶胶
高分子 溶液
有机大分子
蛋白质,核酸等水 溶液
悬浊液
固体粒子
>100nm
粗 分 散 系
乳状液
液体小滴
非均相,不稳定体系, 分散相粒子扩散速度很 慢或不扩散,较快地下 沉,不能透过滤纸和半 透膜
2. 溶胶的动力学性质 (1)布朗运动 :溶胶的胶粒在介质中不停地作不定向 的、无规则的运动现象。
图4-2 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
胶粒质量越小,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布朗运动越剧烈。 运动着的胶粒可使其本身不下沉,因而是溶胶的一个稳定 因素,即溶胶具有动力学稳定因素。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扩散与渗透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 黏度较大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黏度比真溶液或溶胶大得多。 原因:高分子化合物具有线状、分支状或网状结
构,分子链很大,在溶液中能牵制介质使溶剂分子
移动困难,再加上高分子化合物高度溶剂化(若溶 剂为水,则为水化),使自由流动的溶剂减少,故
粘度较大。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虽然很大,但组成一般比 较简单,是由一种或多种小的结构单位重复连接而成 的长链性分子 。 链节:小的结构单位称为链节。 聚合度 :链节重复的次数叫聚合度,用 n 表示 。 如:聚糖类的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淀粉、糖 原等分子就是由数千个葡萄糖残基(-C6H10O5-) 连接而成, 通式可写成(C6H10O5)n。 高分子化合物易发生形变,具有良好的柔顺性、弹性。
图4-3 电泳现象示意图
Fe(OH)3溶胶界面逐渐上升,而正
极一端溶胶的界面逐渐下降 。 结论:Fe(OH)3溶胶的胶粒带正电,向负极移动。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正溶胶: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溶 胶的胶粒带正电荷
负溶胶:大多数金属硫化物、硅胶、金、银、
硫等溶胶的胶粒带负电荷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电泳法可分离血清中各种 蛋白质,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泥浆
乳汁、豆浆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 2节
一、溶胶性质
溶胶
溶胶的基本特性 :多相性、高度分散性和不稳定性
1. 溶胶的光学性质---丁铎尔现象 在暗室中让一束经聚集的强
光通过溶胶时,从垂直于入射光 前进的方向观察:胶体溶液中出 现一个锥形混浊发亮的光柱 。 称为丁铎尔现象(或乳光现象)
图4-1 溶胶的丁铎尔现象示意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 相互聚沉现象:将两种电性相反的溶胶按适当比例混 合,因胶粒所带电荷相反,可彼此吸引而发生聚沉。 原因:由于不同电性的溶胶相互中和了彼此所 带的电荷,所以共同聚沉下来 【链接】 明矾净水 (3)加热: 增加了胶粒的运动速度和相互碰撞机会,同时也削 弱了胶核对离子的吸附作用和胶粒表面的溶剂化作用, 使胶粒所带电荷减少,水化程度降低,在碰撞时聚沉 。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 3节
高分子溶液
一、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
高分子化合物(又称大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 子质量在1万以上,甚至高达几百万的物质。 组成人体肌肉、组织、细胞以及存在于 天然高分子 体液中的重要物质--------蛋白质、酶、 化合物: 核酸、糖原、淀粉、纤维素等 合成高分子 树脂、聚乙烯塑料、合成橡胶、 化合物: 合成纤维等
4-2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溶胶的性质
溶 胶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相同特点:粒子大小为1nm~100nm,扩散速度慢,不能透过半透膜 胶粒是由许多小分子组成的聚集体分散相 胶粒是单个的高分子
和分散介质无亲和力(不溶解)
多相,不稳定体系,丁铎尔现象强 对电解质敏感,加少量电解质即聚沉 相界面对溶胶性质有重要影响 粘度和渗透压小
分散系。
分散质(分散相 ) :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系 分散剂 (分散介质 ) :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医药上用的各种注射液、合剂、洗剂、乳剂、气雾剂 都是分散系。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二、分散系的分类
◆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是否有界面存在,
分散系分为 均相(单相)分散系:只含有一个相的分散系 非均相(多相)分散系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 的分散系 ◆ 按照分散相粒子的大小(粒子直径)不同, 分子(离子)分散系 分散系分为 胶体分散系 粗分散系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表4-1 分散系的分类
分散相 粒子大小 分散系 类型 分散相 粒子组成 一般性质 实例
<1nm
分子、离子分散系 (真溶液)
低分子或离子
均相,稳定体系,分散 相粒子扩散快,能透过 滤纸、半透膜,形成真 溶液 非均相,不稳定体系, 分散相粒子扩散速度慢, 不能透过半透膜,能透 过滤纸 均相,稳定体系,分散 相粒子扩散慢,不能透 过半透膜,能透过滤纸, 形成真溶液
二、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溶胶的相对稳定性 (1)胶粒的布朗运动:布朗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了重力对胶粒的影响,起到了使其稳定的作用 。
(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种溶胶的胶粒带有同性电 荷,使胶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集,带电越多,排斥 力越大,胶体越稳定。
(3)水化膜的保护作用 :水化膜阻止了胶粒和带相 反电荷离子的结合。水化膜越厚,溶胶越稳定。
第4章 胶体溶液
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医用化学
主编 薛会君 刘德云
学习目标
1. 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胶体的基本概念 3. 掌握溶胶的基本性质
4. 了解高分子溶液的基本特性、对胶体的保护作用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第 1节
一、分散系的概念
分散系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体系称为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胶粒带电的主要原因 1)选择性吸附
吸附正离子时,胶粒带正电;吸附负离子时,胶粒带负电。 胶粒总是选择性地吸附与其组成相似的离子。 2)表面分子解离 胶核和介质接触后,表面层上的分子与介质作 用而解离,其中一种离子扩散到介质中去,这时
胶核表面便带相反的电荷。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高分子溶液具有以下两个特殊性质:
1. 稳定性较大 在无菌、溶剂不蒸发的情况下,可以长期放置不沉淀。 要使高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必须加入大 量的电解质,而对于溶胶则只需少量即可。 盐析:加入大量电解质使高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沉
淀析出的过程。
盐析剂:盐析过程中使用的电解质。 盐析一般是可逆的,加水后又可重新溶解 。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3.溶胶的电学性质
(1)电泳:在外电场作用下,胶 粒在液相介质中定向移动的现象。 实验:在一U形管中注入红棕色的 Fe(OH)3溶胶,小心地在两液面上方加 一层NaCl溶液(导电用),并使有色 溶胶与NaCl溶液间有明显界面。然后 将两个惰性电极插入NaCl溶液中,通 入直流电 。 现象:负极一端红棕色的
胶体体系丁铎尔现象最明显,是胶体溶液的重要特 征。因此利用丁铎尔现象,常可以区别溶胶与真溶液、 悬浊液和高分子液。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丁铎尔现象 光亮的通路
CuSO4溶液
Fe(OH)3胶体溶液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树林中的晨曦、雨后彩虹都是丁铎尔现象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科学出版社卫生职业教育出版分社
2.溶胶的聚沉 :使胶粒聚集成较大颗粒而沉淀的过程 (1)加入电解质 因胶粒带电荷,溶胶对电解质十分敏感,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