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选宋世风俗翻译 石大曲政编译

中国历史文选宋世风俗翻译 石大曲政编译

《宋史》上说,当官的忠诚和豪义的气概,到了五代的时候,都改变得差不多了;宋朝刚建立时,范质、王溥仍有遗憾。

赵匡胤最褒奖韩通,挨下来就是卫融了,用来表达他的意愿。

宋真宗、宋仁宗的时候,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众位贤能的人才,在朝廷倡导正直的言论,从此之后,朝廷内外的缙绅,知道用高尚的名节、正直而知耻崇尚对方,完全消除了五代的丑陋的风气。

因此靖康之变时,有志之士奋发而起义为皇帝献身,面临危难也不屈服,所在的各地都有这样的人。

等到宋朝灭亡,忠义有气节的人士互相指望扶持。

啊!我看西汉哀帝和平帝可以被王莽所灭并定都东京,五代可以灭亡变为宋朝,就知道了世上没有不可以改变的风俗了。

《周易》《剥》卦上多次说炼丹时,上面的火星灭了,那么又会在下面重燃。

皇帝统治人民的方法,不过就是抑制轻浮的举动,制止竞争的行为。

宋朝自从仁宗在位以来四十多年,虽然任用的也许并非是人才,然而风俗纯朴,崇尚品性端正,谈论时代的人士,称这是君子之道发扬。

等到了宋神宗统治时,王安石主持朝政,过分奖励谄媚的小人,排除不支持自己的人,邓绾、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这些奸险小人,一时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士大夫便迎合王安石这些人。

钻营禄位的人,趁机抨击他人缺点。

到了宋哲宗、宋徽宗时,朋党的祸乱大举窜起,国家的形势一天天变坏,国家的祸患就像已入膏肓的疾病,最终不可治理了。

后代的人,只说“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法律是百姓的祸害,却不知道改变人心、变更官员的习性,是朝廷的祸患。

祸害百姓的,可以在一天之内改变;而祸患朝廷的,历经数百年,它滔滔不绝的势头,一旦触发便不可回头了。

李应中说,自从王安石被任用,使人心沉沦,至今自己还没有察觉;人只趋向法令条文而不明白义节,那么势力就会一天天孤立。

——他可以说是懂得言论的人了。

《诗经》说,“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意为不要教唆人做坏事)。

使得仁宗庆历年间官员的风气完全改变而成为宋徽宗崇宁年间那样的,不是王安石教猿爬树的结果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