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点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这是党中央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方针,也是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的新要求。

如何顺应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新一轮经济增长提供动力,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加快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从我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演变过程看:自1990年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出现“三﹥二﹥一”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

19年来,服务业一直领军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本文以2008年数据,从三个方面解读我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模
现代服务业也称现代第三产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

主要划分为四个层次:一是基础服务,二是生产服务,三是个人消费服务,四是公共服务。

现代服务业具有
“两新四高”的时代发展特征。

即“新服务领域、新服务模式”和“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目前,国内许多大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哈尔滨市的现代服务业也正在迅速崛起,规模逐渐扩大,结构不断改善,在促进经济协调较快发展、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呈以下三个主要发展特征。

1、增加值总量持续增长,占GDP的比重比上年稳步提升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扩大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

2008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650.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22.7%,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6.4%,增长率达15.0%,高于全部服务业增长率1.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GDP增长率1.8个百分点。

2、对经济增长贡献加大,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2008
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15.0%,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5.8%,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5.6个和0.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已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之一。

3、各层次稳定发展,公共性服务贡献突出
从第一层次基础服务看:2008年实现增加值70.7亿元,占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1.0个和0.1个百分点。

从第二层次生产服务看:2008年实现增加值179.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3%;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下降1.7个和0.2个百分点。

从第三层次个人消费服务看:2008年实现增加值215.2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7.5%;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与上年持平。

从第四层次公共服务看:2008年实现增加值184.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6.4%;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4%,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分别比上年提高6.0个和0.8个百分点。

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但是,目前现代服务业发展比重低,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与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尚不适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金融业发展缓慢,始终在低位运行。

自1999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从上年的14.3%降为8.7%,至2005年连续7年维持一位数增长。

2007年和2008年又连续两年在8.4%和9.2%的低位上运行,分别比GDP增长速度低5.1个和4.0个百分点。

2008年我市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3.2%,分别低于沈阳、大连1.3个和0.9个百分点,我市金融业增加值总量和比重分别位居15个副省级城市第14位,速度位居第11位,金融业整体竞争力薄弱。

2、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

2008年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7%,与长春市持平,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个百分点以上。

与其他副省级城市比,不但低于排名第一的深圳市6.0个百分点,而且还低于我市近邻的沈阳市1.7个百分点。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房地产业增加值位居第13位,增长速度位居第10位,比重位居第14位。

与先进城市相比较而言,我市房地产业基础薄弱,比重偏低,发展迟缓。

3、知识型和科技密集型的新兴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对服务业整体拉动力不强。

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等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始终较低,特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近几年一直不足3%,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个百分点以上。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有效缓解能源资源短缺、吸纳和新增城乡就业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市面临着比较繁重的“保
增长”任务。

今后一个时期内,一定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三次产业协调性发展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拓展新兴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继续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着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着力发展服务消费和旅游消费,积极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的发展,特别要加快发展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重点服务领域。

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

金融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血脉,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

我市要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开放,加快银行、证券、保险等三大行业的同步发展,构建多层次、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行业结构,提高融资能力,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加快发展以物流业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

物流业作为新型的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工业化进程不可缺少的新型业态,是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突破口。

哈尔滨市应积极发挥区位和综合交通优势,加快现代化、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建设。

加快发展会展业。

作为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使得我市成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和日、韩进入俄罗斯市场的重要通道,而哈洽会、冰雪节等展会活动使我市成为东
北会展经济产业带中的直接受益者。

我市应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依托特色产业和冰雪品牌,积极创建国家级品牌会展城市,为相关产业,尤其是生产领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空间。

加快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链效应明显的产业,可以带动酒店、交通、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商贸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哈尔滨应以冰雪品牌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生态旅游、避暑旅游、文化旅游,打造浪漫四季的“冰城夏都”。

加快发展房地产业。

切实增强住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以增加居民住宅和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大力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打造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城市空间。

加快发展涉农服务业。

加快构建和完善以农业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村商品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促进哈尔滨市城乡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执笔人:服务业调查处柴秀杰杨滨报送:市委常委,市人大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市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市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国
家统计局,省统计局。

抄送:市直有关部门,区、县(市)党委办、政府办、统计局。

核稿人:陈宝琦校对人:何庆龙(共印200份)。

相关主题